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君 《辅导员》2014,(11):20-21
【习作要求】 面对自己喜欢的美景,夏天的雨、夏天的风……不管选什么内容来写,都必须合理安排描写景物的顺序。同学们,请用“移步换景”法写一篇描写美景的习作。 【习作指导】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下面,我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下移步换景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美景。2.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3.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游记移步换景的写法,学习本文描写阿里山风光的方法。2.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色彩     
<正>七年级(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不管选择什么内容来写,都必须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即合理安排描写景物的顺序。初学写景的文章,宜运用"移步换景"法,就是在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再次,要围绕一个中心精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在不断积累文言词语的基础上,理清题目与内容的对应关系。2.通过品味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探究“清”字的妙处。【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2.通过品味环境、景物的描写,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习作要求】新疆的王磊同学写给好朋友李阳的信中不但描绘了家乡迷人的风光,而且介绍了家乡古老的风俗。同学们,你的家乡肯定也有与众不同之处。请以书信的格式,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创意一法】巧用比喻来写景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适当运用比喻,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比喻,在描写景物的课文中常常出现,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有的片段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平时的习作中,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总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  相似文献   

7.
妙笔绘冬景     
【文题】观察冬天的景物,写一篇文章,记下所观察的景物和当时的感受。题目自拟,400字左右。【点拨】提到冬景,大家会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冷、雪、冰是冬天的三剑客,但要想写好冬景,仅仅写这三剑客,就显得单调了。冬天的主打色无疑是白色,但还有红彤彤的晚霞,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银盘似的圆月;有枯黄的落叶,也有青松翠柏。可根据自己对冬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去写。要特别注意的是,不管选择什么内容,都必须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写景的顺序很多,移步换景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单元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优美散文。据此,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应是景物描写,具体有两点:①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景状物;②以“移步换景”之法写较复杂的景物。  相似文献   

9.
【教学预设】1.在"移步换景"中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感知文章描述的内容,品味作者准确、平实的语言。2.在"孔隙"研读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3.迁移"移步换景"的写法,写自己曾游览过的景点。【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扣"记"字师:看到题目中的这个"记",你们会想到什么词语?生:记录、描述。师:那出去游玩后把它记下来,就叫做"游记"。(板书:游记)这篇游记写谁到哪里游玩呢?  相似文献   

10.
【学情预估】关于写景抒情的文章,初二的学生在以前学过不少,譬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但对于游记却还没有真正接触过,特别是关于游记中移步换景的写法,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点应重点突出。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描写是以前在写景抒情的文章中学过的知识;至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可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细细品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容梳理】1.结构图示:(1~3)俯视全景概况介绍悠久历(4~6)水都之美建筑之美秋色之(7)两国的渊源和友谊2.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移步…  相似文献   

11.
景物描写在我们的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下面笔者从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描写夏天美景的段落,略作分析,以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在习作中经常要描写景物:片断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但有的同学在遇到景物描写时,往往一写到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一写到鲜花就是“张开了笑脸,风一吹,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初学写作缺乏经验,仿写就是一根拐杖。仿写可分为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 整体模仿,亦称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胶州的三里河公园》可全面模仿《黄果树瀑布》一文移步换景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在句式表达上善用、巧用比喻,  相似文献   

14.
我们写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可以借景物采抒发目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直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又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应如何来写好景物呢?下面笔者从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名著中选择了一些有特色的描写夏天美景的段落,略作分析,以做同学们欣赏、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选择学校周围或郊外的景物写一篇作文。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六。习作指导:这是一次写景物的习作训练。目的是把我们家乡的美景、校园的美景,或者是我们在假期出去旅游时看到的美景写下来。描写景物,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一、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你站立观察景物的地方。观察点最好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这样既可以看到近处景物,也可以放眼观看远处的景物;还要注意选择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公园、纪念碑、雕像、湖边、效外等。二、确定观察顺序观察应该先浏…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初学写作缺乏经验,仿写就是一根拐杖.仿写可分为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 整体模仿,亦称全仿.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如写<胶州的三里河公园>可全面模仿<黄果树瀑布>一文移步换景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在句式表达上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同学们都喜欢到景色迷人的地方去春游,老师免不了会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游记。游记是以描写所游之地的山水风光、建筑特色等为主的记叙文。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游记中的景呢?一、游踪清晰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游览一个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写作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在不同地点所见…  相似文献   

18.
<正>八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五单元:学写游记游览归来,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便是游记。写游记应注意:一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音等的特点进行描写,对所写之景了然于心,写出景物的独特之处,才能写出"人人皆有,而人人笔下皆无"的文章。二要言之有序,交代游踪线索。一般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依次展现沿途风光,有条不紊地描绘出观察到的景物。三要根据表达需要,选取最有特色、最有故事色彩的景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业目标】1.能在语境中借助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本单元生字词。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一处景物写下来。3.能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把游览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4.能与同伴交换习作,相互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业内容】导语: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掌握写游记的方法。2.回忆游览过的"尚湖风景区",写出该景区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自学本次习作例文,并尝试自主写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篇游记。所谓游记,就是对一次游览的记录,描写在游览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