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陕西民间美术有着一个独特的分支——户县农民绘画。此类地方性质的绘画具有极强的陕西地域性的艺术文化底蕴。民间绘画是朴实民众创作者与观众交流的一种方式语言,此类作品都有着极具装饰风格图形,体现出整个户县农民作画的艺术特征,并且展现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资源非常丰富,区域特征也非常明显,充分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必要。农民画是陕西户县最具特色的地域名片和标志。户县农民画是关中户县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文以户县农民画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户县农民画的发展概况、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发现户县农民画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少年月刊》2014,(7):11-12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赋京.是户县光明小学六(1)班的学生。我的母校位于“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这里以其绚丽多彩的农民画艺术蜚声国内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用在户县农民画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户县农民画吸收了文化的精华,一出生就显得格外富有生命力。也正是因为依托这片艺术土壤,深受农民画艺术的熏陶,我的母校一户县光明小学,确立了一条走美术特色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谈到艺术创作就离不开情感这个词,艺术情感的完美表达是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从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五个特征,尝试剖析艺术情感与画家个性、风格、情绪以及创作环境、背景时代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帮助人们深刻理解艺术情感对创作者的重要作用,它是始终贯穿在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它以"洋不过你土过你"的独树一帜的风格,逐步跻身于艺术百花园中并成为一枝艺术奇葩.具有时代性的户县农民画为展现中国五十年代以来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提供了平台.笔者正是借用这个平台,通过文献调查法收集户县农民画的历史资料,透过户县农民画变迁的历史,并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研究分析中国文化变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研究,不仅为户县农民画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为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关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麦盖提农民画来源于生活,寄情于自然万物。它是农民画家们用纸、笔绘画的手法抒发情感、记录生活、感怀理想而形成的精神产品。从麦盖提农民画创作题材的选择来看,麦盖提农民画的题材大都出自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或平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麦盖提农民画的艺术表现特征来看,麦盖提农民画不受客观物象的制约,充分发挥想象,直抒情怀。笔墨当随时代,如今麦盖提农民画在保持原有题材及表现手法的同时,还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及其它绘画技法,这不仅体现了麦盖提农民画的发展与进步,更体现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萌  王奎 《广西教育》2014,(1):20-21
绘画作品的内在气势与力量、外在节奏与韵律之美主要体现在其艺术情感上。这里所指的艺术情感是画家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产生的、作为绘画创作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这种艺术情感被很多画家视为绘画创作及绘画作品的灵魂。西方美学说,艺术是情感的符号。也有人说,艺术就是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往往具有统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艺术情感表达的需求构成了绘画创作的动力;第二,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绘画创作的核心;第三,艺术情感是绘画作品中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第四,艺术情感引领着画家走向艺术的巅峰。由此,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其艺术情感又具体表现出以下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8.
龙门农民画具有浓郁岭南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非常值得探究的民间现代绘画艺术。从龙门农民画的题材、构图、造型、色彩等四方面审美元素入手,深入分析了龙门农民画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饱含浓郁地方特色的创作题材,平面化、饱满、自由浪漫的构图,稚拙、夸张、图案化的造型与艳丽、强烈的色彩。通过研究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龙门农民画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可爱的家乡     
2月11日晴我的家乡在陕西户县,它是一座历史悠久并且很美丽的小县城。座落在关中平原上,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农民画之乡"。一说到农民画,因为是农民做的画,它主要采用广告色为原料,色彩以大红大紫为主。他们一边种田一边做画。他们画土地、庄稼、牛羊,还有他们的农家小院。他们画出了名堂,农民画已走出西安,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了国际。好多外国人都还来户县参观农民画呢!  相似文献   

10.
绘画创作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创作者可以直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心中的情感。观众也可以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倾听作者的心声,或者引起情感的深度共鸣,这样的交流甚至超越了言语的交流。绘画创作的目的就是要服务于社会,一方面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直观地增强情感体验,健全人格素养,弥补心理缺陷。绘画创作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十分值得关注,绘画创作中的心理治疗因素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心理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6.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8.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