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用歧义与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歧义与语用模糊的概念、定义、分类、功能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言语交际中灵活、恰当地实施语用歧义策略与语用模糊策略能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交际的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语言歧义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模糊和歧义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两个概念似是而非,容易混淆。本文拟从模糊与歧义的定义、成因、语言形式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加以对比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主要体现为不确定性、歧义性和笼统性.此外,模糊语言的使用受限于情景和共同知识两类因素.通过对模糊语言的语用特征和限制条件的研究,可以提高其使用的得体性和适宜性,从而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胡小梅  雷双娥 《培训与研究》2007,24(5):110-111,F0003
语用模糊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元语用理论的研究为分析社会交往过程中的含糊现象,为探索交际意图提供了依据。文章分析了研究语用模糊与元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语用模糊与语法歧义的对比,探索了语用模糊在社会交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指对一个语言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下,造成的模棱两可的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词义的多面性和语言结构中模糊限定性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歧义的特定修辞效果和语用目的。从而阐释歧义在语言中所带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静  王嵩浩 《考试周刊》2010,(15):27-28
语用歧义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消极的歧义会给人们的交际带来障碍,应该尽量避免。本文根据语用歧义的形成,将语用歧义分为五类:话语歧义、言语行为歧义、含义歧义、指示歧义和前提歧义,并对每类歧义的形成作了详尽分析。本文还概括了语用歧义的特征。即其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间接性和依赖性。对语用歧义的形成和特点进行研究的目的在于排除歧义,使交际顺利进行。因而应该采用一些策略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歧义即语用歧义进行了研究。语用歧义涉及话语,言语行为,指示意义,含义等四个方面。我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发歧义,而积极地利用歧义又可以产生多种语用效果。分析和研究语用歧义不仅对语言的理解,写作和翻译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可以验证并丰富语言规则和原则,进而推动语言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歧义是英语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歧义进行研究,对语用歧义的表现形式、产生的语境以及产生的语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语用歧义、关注语言交际与人类认知的关系,是语用歧义研究的创新思考。具体的语用歧义认知机制的推导可以增强和明晰对该机制的理解。文章结合实例分析推导出基于关联理论的语用歧义认知机制,认为认知语境设定语用歧义认知机制存在的隐含前提,语用推理推动语用歧义认知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歧义研究在国内的主要局限是,学者对歧义产生的根源论述不一,大多数学者忽视了认知和语用视角下的隐喻歧义和话语歧义.事实上,歧义产生的根源在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语言的横组合特征,认知和语用是两个剖析歧义、深化歧义认识的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12.
歧义是一种自然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任何语言中。英语歧义最常见的类型有语音歧义、词汇性歧义、句法结构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相似文献   

13.
语用歧义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基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展开对语用歧义的深入探讨,可以清晰地构建英语歧义的分类,增进对语用歧义的理解,从而揭示此类歧义的修辞功能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丽 《宜春学院学报》2005,27(1):104-108
针对语言结构在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歧义即语用歧义进行了研究。语用歧义涉及话语、言语行为、指示意义、含义等四个方面。我们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触发歧义,而积极地利用歧义又可以产生多种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是语言使用者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文章主要从间接言语行为、面子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浅析英语歧义的语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语言中。语义学把它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歧义是一个语言表达式有一种以上意义的特殊语言现象。就是这种意义未定的独特性使得歧义在语言实践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文学作品、广告、修辞格、政治言辞、法庭辩论、幽默笑话、日常交际等不同语言场合中,人们有意地利用歧义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目的,充分显示出歧义在语言使用中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修辞价值、信息价值和交际价值等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指称晦暗性现象是传统的、尚未有明确定论的语言现象。语义学及其分支学科对其有过相关的论述。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内涵说和心理空间说。在语用一认知框架内,指称晦晦性现象可以理解为“一个形式的基础语义功能,通过语用得到引申并用以指称其他对象、表达其他意义”的语用歧义现象。指称晦暗性现象语用歧义说的提出,不仅体现了语用综观论的思想,而且还能充分验证语言认知结构隐喻性的特点,为全面透析指称晦暗性现象的本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语用学兴起之后,语用歧义逐渐受到重视,虽然语用歧义中人称指示语歧义在言语交际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从跨语言文化的对比语言学角度分析英汉语用歧义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人称指示语歧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联系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揭示人称指示语造成歧义的语用成因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湘东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77-79,84
歧义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语用歧义进行研究,可把语用歧义的类型分为四种:指示语型、言外行为型、语境因素缺失型、双重语境型,语用歧义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作用,不应该片面地排除歧义现象,而应深入研究和充分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