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的家长、学校,对于初入学的适龄儿童,是否在看重孩子学什么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投入紧张而又繁重的学习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汪子波 《学子》2013,(7):95
暑假过后,很多适龄儿童要进入幼儿园,步入一个崭新的学习、生活空间。为使孩子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家长在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的同时,是否也帮助孩子做好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3.
新学年即将开始,大力动员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并动员这几年流动的学生返校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我省适龄儿童入学率逐年有所下降,1979年为87%,1980年降到84.7%,1981年又降到83%。小学生流动率则有所增高,去年达13.9%。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我省经济文化基础较差外,主要是我们对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出现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工作跟不上;民师报酬不落实,许多民师包了责任田,很难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农民则要孩子回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我们做家长的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同时,使孩子领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5.
召唤     
我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自1991年教书以来,令我痛苦的不是乡村小学教师微薄的收入和艰苦的环境,而是一些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我可以忍受艰苦的生活和一切其他的痛苦,但是我不能忍受失去学生的痛苦,特别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位母亲如果失去了孩子,她会怎么样呢?现在,社会上的打工潮强烈地冲击着校园,有的孩子放下了书包加入了打工者的大潮中去,这样一种现状难道不让我们深思吗?我们有责任向社会呼吁:让孩子回到校园中来吧!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义务教育采取均衡政策,使该国基本上不存在择校问题。日本为适龄儿童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保证每个学生有同等的学习权利。孩子进入哪所学校并不重要,因为政府对学校提供充足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我们学习和孩子共同生活中,当孩子的学习比我们预料的要容易、要快或者更好,取得惊人的进步时,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往往是快心遂意、喜上眉梢。孩子希望成长和更加独立,这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父母和老师希望孩子成长、学习进步,这正是  相似文献   

8.
学习是一种生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给孩子选择学习的权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把握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孩子体验数学;给孩子自主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学会共享;给孩子创新的机会,让孩子敢于创造。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新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自身的气质、家庭教育等因素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而这些不适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因此如何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小学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认识到在托班孩子刚入园的两个月里开展适宜、生动的活动,有利于孩子稳定情绪,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我们在孩子入园的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Preface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学习。让孩子亲近古诗要讲求方法,适合孩子学习古诗的方式应该是:向诗人学习,模仿他们观察、记录生活的方式,然后讲述自己的生活。很多父母都会带孩子读古诗,不过要想让孩子真正地亲近古诗,不仅要读诗,理解诗中的内容,还要找到古诗与当下、与孩子真实生活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将在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因此,它的数学课程就应该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而且是能够学习的。这种“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且为所有学生能够学习的数学课程,我们称之为“大众数学”。“大众数学”课程不再  相似文献   

13.
在强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培养孩子的博物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博物意识,我们从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要转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孩子身边的生活资源和巧妙地学科融合进行以农村特色为主的美术教学。上出让孩子亲切,贴近孩子生活,让孩子学习欲望更强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适合于我们农村学生的美术资源,孩子们就会发现身边的乡土资源才是我们学习美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义务教育法》早就规定,适龄儿童满6周岁方可入学。但在小学招生时,总会有一些家长带着不到入学年龄的孩子到学校软缠硬磨,恳求"网开一面"。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然而这种不符合教育科学的急功近利之举,不但影响孩子"成龙成凤",而且也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从学习状态来看,不足龄学童不易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这是多萝西·洛·诺尔特的一段名言,他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完成的,他们会从生活中学习到自信、感激和努力,也会从生活中学习到忧虑、嫉妒和争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而课堂又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阵地。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科学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学习是一种享受,我们该还孩子一个享受的科学课堂。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享受科学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8.
马老师:我儿子今年7岁,刚上一年级。前两天家长会上,老师介绍了我们孩子的情况。说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没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上适应较困难,建议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不然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习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冯夏婷 《家庭教育》2011,(11):30-31
我们总是忙着为孩子选报名目繁多的兴趣班,忙着为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辅导书,总想着通过各种媒介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但却常常忘了最好的教育媒介——生活。如何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在点滴中让孩子得到成长?我们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冯夏婷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娱乐两不误的教育方式——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希望孩子未来能乐在生活,乐在工作,就必须从小引导小孩子重视生活的过程,做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然而许多父母由于对孩子有相当的期望,所以在引导过程中,难免流露出期待,无形给予孩子不小的压力。如果你能让生活常规,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家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且还能增加亲子情感,同时让孩子的学习更加无拘无束。学习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就像一块海绵,经由外界的人事物,他不断地吸收、学习;而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父母亲,除了要提醒孩子事该怎么做,话该怎么说以外,也要学习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许多父母会骄傲地以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