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权宾 《新闻世界》2004,(12):55-55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若是一个人眼中有神,大家会说他很有灵气,不呆板。消息(新闻)就好比报纸的眼睛。假如我们拿到一张报纸随眼看去,发现消息(新闻)寥寥几条,就会被读认为没看头。因为,现在的人们时间观念很强,看报纸主要的动机是想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新闻,以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2.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很多新闻企业都在关门歇业或削减规模。毫无疑问,你们会听到一些人说,新闻业岌岌可危,而这要归因于数字化的进攻。  相似文献   

4.
马吊与麻将     
有人调侃说.世界上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京戏和麻将。正如长辫和小脚曾是中国人的象征一样.京戏和麻将也是中国人的象征。当然,京戏与麻将不完全一样.但流行的程度的确十分相似。[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女人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是“事学”。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用“事实”说话会水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事实也能说谎吗?“……用说真话来骗人。”这是卢梭在《忏悔录》的序言里说的。他举例说,描绘一个人,即使描绘得很像,但如果仅仅是一个侧面,准知道他挡起来的那一边的脸上会不会有条刀伤或者有只瞎眼,把他的容貌完全改变了呢。记得穆青同志曾直言不讳地对一位美国新闻界人士说过,中国人民干了多少伟大的业绩,你们就是不报道,却总是抓住某些个别问题大肆渲染。言下之意,就是在批评他们用事实说谎——美国人…  相似文献   

7.
张玉洪 《青年记者》2010,(10):18-20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8.
写在开篇的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是过去了的新闻,新闻将成为未来的历史——也许是缘于此吧,记者这个职业才会与使命、责任深深连在一起。然而,许多新闻记者在出色地完成各自的报道任务后,同时也会有不少未用的素材永远地遗留在采访本上了。其实,把一些有价值的新闻背景、珍贵而有趣的侧面故事整理成文,发表出来,读者也是会欢迎的。——这正是我们从本期起奉献给读者一个新栏目《新闻余墨》的初衷。诚恳欢迎新闻界的朋友们,费心把采访“余墨”整理出来,写成精品,在本刊发表。编者感谢你们,读者也会感谢你们!  相似文献   

9.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10.
来信新闻战线编辑室: 今年第九期的“新闻战线”上,齐语同志写的“怀念何云同志”一文,说前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是浙江余姚县人。我们为了收集有关烈士的资料,载入光荣史册,也为了做好烈士家属工作,想了解何云同志的家在余姚县那个乡镇。我们不知道齐语同志的地址,烦你们将这封信转给他,请他给我们解答一下。谢谢。  相似文献   

11.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新闻漫画家访谈录之六 认识李滨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杂家”。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许多高级技艺;他文笔独有风致;喜爱书法、陶瓷,被友人称为“活字典”。后来,当李滨声遇到了漫画.  相似文献   

13.
杨冰漠 《视听界》2002,(3):53-53
假如我们能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工作方式,会发现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走一条弯路,这条弯路的核心是我们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忽视了受众,而受众的感兴趣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衡量一条新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美国有一位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就是写人、感染人。他这里说的“感  相似文献   

14.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5.
“活鱼”在哪里 “活鱼”在基层,这我们都知道.但是基层的“活鱼”在哪里? 到了基层,你问张三,你们单位有新闻吗?张三回答,没有.你问李四,李四可能也不知道哪儿有新闻.基层的新闻就像空气,尽管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但基层的职工们可能看不到.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万里一次在谈到宣传报道时说:“我真羡慕你们这些记者,哪里都可以去,只要深入下去,就能够听到看到真实情况。我们这些当官的要想知道真实情况很不容易。我们一下去,地、区、县、公社,直到村队,都有人陪同。  相似文献   

17.
唐南 《新闻实践》2013,(5):60-61
美国在线创始人、CEO斯蒂夫凯斯曾说:"如果你们观察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我们也没有消息来源,因此我们并不是新闻业同行。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他们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者MTV的观众一样多。"这里说的就是新闻整合的价值,一种高于新闻原创所产生的巨大传播力,即新闻价值最大化。整合新闻资源,将传播效应最大化,正是网络媒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必然经历的与传统媒介互惠互利的生存与竞争方式,它是现代新闻传播的一个新兴事物,也是所有成功的新媒体的重要特征。网络媒体利用其特有的技术优势,将同一议题下不同性质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纳、整合,最大程度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以嘉兴在线新闻网站为例,自2006年创办至今,注册网友已突破65万,每天的点击率在120万次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下旬。众多报纸都刊发了发生在四川的一条“新闻”《48岁乞丐要娶22岁女大学生》。这条新闻说,四川宜宾地区一任姓乞丐与一名女大学生产生了纯真的恋情,进而海誓山盟。“即使要饭也要供女大学生上完大学”。几天之后,事情真相出来了,这是一条假新闻。任姓男子确有其人。但他并不象新闻中说得那么美好、善良,而是一个经常诈骗。并且玩弄女性感情的人。此人在当地臭名昭著。同他“相好”的女人也很多,人们不知道其中是否真的有一位是“女大学生”。这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但却使很多媒体上了当。几天之后,报道过此事的媒体重新报道事实真相,引起读者很多议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少瑞典人对你们的这份报纸有误解,以为这只是一张宣传官方观点的报纸。现在我们了解到贵报在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方面也做了大量杰出的工作。”这是瑞典《快报》记者范登尔在参观人民日报群工部后说的一段话。1991年11月25日上午,瑞典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来人民日报社参观。他们作为人民日报的客人在我国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生枯燥,文学讲究形象、典型;新闻要人们知道某一件事,文学要征服读者的心。在新闻中引进文学的语言和构思。可令新闻充满激情,从而增强感染力,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人的力量。这正如一片混交林,不同的树种互补所需的营养,会比单一品种的树林长势更好。好的新闻素材正如一只原始的牛角、一株旷古的树根,一块君子喜悦的石头,仅以原貌示人固然也弥足珍贵,而一俟注入了雕琢者的情思,便会发散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有了震人心魄的艺术力量。新闻中文学手法的应用便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有人说,记者这一行当,出门跌一跤,也要抓一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