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传统戏剧"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各有特殊的舞台结构。而这样特殊的舞台结构产生了独特的表演形态。尤其是"能"这个古老戏剧的舞台结构基本上一直没有变化,而且具有一些和中国的传统舞台共同的特征。本文旨在从舞台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能"与昆曲这两种古老传统戏剧的表演形态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熙 《文化遗产》2017,(3):64-68
波兰籍戏剧导演格洛托夫斯基在国际戏剧界享有盛誉。他的戏剧理论和实践至今影响着西方,甚至中国的戏剧界。近十年以来,逐渐有国内的学者开始从"戏剧人类学"的角度,梳理和分析了格洛托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方法论和实践中与仪式密切相关的各因素。事实上,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对格洛托夫斯基戏剧研究的影响,也不可忽视。1962年,他在中国待了一个月,专门考察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回到波兰后,他将一些经验运用到了后来的演员训练中。直至晚年,格洛托夫斯基对戏剧本质的思考,仍然离不开对京剧等东方传统戏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昆曲和意大利歌剧分别是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艺术典型。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昆曲和意大利歌剧的起源、发展、传播、对后代艺术的影响等不同方面,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借鉴意天利歌剧的成功,让传统昆曲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魏良辅是中国古代难得一见的音乐才子。他对昆曲的改革创新让他赢得了世人给予他的"曲圣"称号。对音乐精益求精的他一旦钻研进某一音乐领域则必定要有所成就,包括昆曲、乐理、演唱等皆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董每戡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曲研究学者、戏剧活动家、戏剧作家和戏剧导演。他的中国戏剧学术研究在“以演剧为核心的舞台观”这一思想统摄下,构建起自己独有的“剧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因此,对董每戡的剧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剧学特征,准确评估其剧学贡献和影响,是进行董每戡剧学个案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论定董每戡在20世纪中国戏剧研究史上重要地位的主要依据。同时,通过对董每戡剧学进行个案研究,来反思20世纪中国戏剧学研究路径及整体价值,并对当下戏剧学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即促使我们对20世纪戏剧学进行拓展学人个案研究、加强整体研究以及戏剧史的多元化书写,以期更好地助力于20世纪中国戏剧学的整体性建构以及当下戏剧学的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6.
沙伟 《档案时空》2012,(5):25-27
田汉(1898—1968年),原名寿昌,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早年曾留学日本,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创造了许多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7.
黄维廉是民国时期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且两次赴美留学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的图书馆学家,他一生主要供职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以及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是民国图书馆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由于其论文大多数以英文撰写,且大半生时间工作于图书馆学界研究较为薄弱的教会大学图书馆,致使中国图书馆学人对其生平及图书馆学成就知之甚少。文章首先介绍了其求学、工作经历,重点考察了其两次赴美留学的情况;然后通过研读其著作,总结了其图书馆学思想及成就,包括对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的管理、参与图书馆业界的组织与活动、对图书馆史的研究、对图书馆学三要素的研究、对专题图书目录的研究及其所写的书评和介绍性文章等。  相似文献   

8.
缅怀名记者、名教授赵敏恒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恒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驰名世界的中国记者,也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著名教授。有人称誉他:“浑身是消息”;也有人说他是“大事记式的新闻记者!”今年是他去世卅五周年,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赵敏恒生于1904年,南京人。1915年入北京清华学堂,曾获英语演讲比赛冠军,与孙立人、梁实秋、吴国桢、章汉夫、罗隆基等同学。十九岁时,就曾给北京《英文快报》翻译中国小说。1923年毕业,即官费赴美留学。英文名Thomas Chao入科罗拉多大学,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查士尔文选等课程。不久,转入米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在威廉博士指导下,学习新闻  相似文献   

9.
正邵飘萍是中国报界先驱,曾被毛泽东称为"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他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全才。他曾任编辑、记者、社长、讲师,《汉民日报》《时报》《时事新报》的主笔,他的文章辛辣、一针见血,使北洋军阀闻风丧胆,而冯玉祥将军则称赞他:"飘萍一支笔,胜抵十万军"。邵飘萍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是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者之一。1918年10月,他与留学日本的同学潘公弼一起创办《京报》,自任  相似文献   

10.
张璐 《出版广角》2018,(5):79-81
阿瑟·米勒是二战后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凭借《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等现实主义戏剧作品享誉世界剧坛.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和接受研究的相关理论对米勒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评述,以期从理论和方法上深化外国戏剧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4年笔者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研究时受教于悉尼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赵晓寰教授,期间进行了数次访谈。本文的对话部分即在访谈录音及多次邮件往来的基础上整理而成。赵教授有着良好的语言学和中外文学背景,除了用结构主义等方法对中国古典小说和戏剧的分析研究外,他亦关注宗教、法律、民俗与通俗文学的关系。近年来他着重考察中国戏剧的起源问题,在参照剑桥神话-仪式学派等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戏剧文物和现存的演出活动,用"连续体、仪式剧、神庙剧/场"等概念重新阐释了中国戏剧的起源和嬗变。笔者希望借助这个访谈,给国内学界就此问题的探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9月开学。又一批国人走出国门,留学他乡。 从110年前清末第一批30名幼童留美开始到现在,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派出国:每年有25万人留学。 百年留学史,凸显政府在强国思想下对留学的主导作用。现在,自费留学虽然成为主流,但,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依然有力:譬如,重用“海归”。 民间对于留学,向来有镀金之说。现在,这种倾向更为强烈,并演变为新一轮的留学热潮。 虽然有人批评这股潮流“盲目”、“集体无意识”,但留学,总是中国迅速拉近并融入国际社会的方式之一。 留学,意味着差距。留学潮也提醒中国,全方位的开放和进一步的改革,依旧是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学院,是世界上第一个授予新闻学学士(1913年)、第一个硕士(1921年)、第一个博士(1934年)的新闻学院,被誉为"新闻学圣殿"。密苏里新闻学院也是迄今与中国交流最为密切的新闻学院。在1908年9月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学之际,黄宪昭进入该院学习新闻学,是第一位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的中国人。1912年,黄宪昭顺利毕业,成为第一位在密苏里新闻学院而获得新闻学位的中国人,密苏里新闻学院也宣称:他是"第一位国际留学毕业生"①。在他开启了中国人留学密苏里新闻学院之门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62人前往密苏里新闻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4.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昆曲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撰写,为此庆贺.文章从"吴门"的话题入手,考辩了对昆曲认识上的一些误区,阐明了它在实践和历史上的况貌及发生与发展,概括出了:一曲"水磨调",包容了上下千年的南北曲,建立了中国曲牌体戏曲音乐的体系,唱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谱写出了十六、七世纪光耀昆曲的人文精神,同时奠立了中国戏曲独具于世的表演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家在我心中》是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集。《我们的留学生活》是由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4年屡经磨难制作完成的。这部纪录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丁尚彪是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在日本已经度过了8个年头,《家在我心中》主要记录的就是他与远在上海的家人是如何共同努力,并最终实现让女儿  相似文献   

16.
《家在我心中》是电视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中的一集。《我们的留学生活》是由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4年屡经磨难制作完成的。这部纪录片共10集,每集约50分钟,记录了鲜为人知的中国留日学生的生活。丁尚彪是留日学生中的一员,他在日本已经度过了8个年头,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者、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究员葛凯曾于1986—1987年到我国的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留学(他的中文名“葛凯”正来源于此),此后多次来华并作长期间考察,对中国等国消费主义问题进行了长达25年的研究。2004年,葛凯曾出版了研究20世纪初中国经济民族主义起源的专著《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简体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引进发行),  相似文献   

18.
在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原苏州戏曲博物馆)的丰富藏品中,有一册薄薄的剪报簿,浅灰色封面上用毛笔横书:"穆藕初先生派遣留学纪念册蔡元培题".这本业已发黄、并不显眼的小册子,却由蔡元培先生亲手制成,历经86年岁月沧桑,弥足珍贵.它原先的收藏者是著名实业家穆藕初的长子穆伯华.纪念册于上世纪80年代跟一批捐赠的穆藕初昆曲史料及文物一起留在了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欧阳予倩(1889-1962)是我国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剧作家、导演,也是位戏剧教育家、戏剧理论家、电影艺术家.他一生当过六年业余演员,十六年职业演员;创作过二十多个话剧剧本,三十个戏曲剧本和一个舞剧剧本;导演过话剧、歌剧、京剧和地方戏曲七十余个,编导过九部影片,前后主办过十三年戏剧学校,出版著作十余种.欧阳予倩为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艰苦奋斗了一生,为中国艺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近日,中华书局出版了华语世界畅销书作家刘墉先生首部"画传"——《像画一样美丽》。刘墉是当代公认的才子,在艺术、文学、戏剧、新闻上都卓然成家。他是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的高材生,也是台湾国画大师黄君璧、林玉山的入室弟子,加上他留学美国的西画根底,使他顺手拈来,都气韵非凡、自成一家,在全球出版发行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