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志德 《大观周刊》2012,(27):223-223,219
中小学生的作文多数是老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这有背于写作规律。真正的写作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不布置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想写什么题就写什么题,想写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2.
我是机关材料员,业余时间常写点稿子.近年来,我写的稿子每年都被地区以上报刊、电台采用百篇左右.在这里,我想就如何提高稿件采用率的问题谈点肤浅体会. 写稿总想被采用,谁都谋胜不谋败,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靠什么取胜,怎样取胜,人们的方法有所不同.初学写稿时,我兴趣很高,差不多每天写一篇。我想,这篇不用还有那篇,多写,多投,总会能碰上一篇.殊不知,这种“瞎猫撞死耗子”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就想过写新闻,可每当提起笔来,总无从写起,脑子里空洞无物.有一天,我又在那里“闭门造车”。写什么呢?想了一天也没想出合适的材料。晚上,我猛然想起,俺村农民阎川主动组织劳力挖井,受到群众好评。我就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题,大大赞扬阎川一番。打完草稿,我修了又改,改了又修。为使这头一炮能打响,还请了三位同志,帮助修改稿子.觉得有点把握了,才让好友王国春捎给乡广播站。  相似文献   

4.
有朋友跟我拉呱:"咱们都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我退休后不写了,觉得是解脱了.你还在写."我说:"你不想写就不写了,是一种解脱;我退休后只写我有的可写和我想写的,也是有所解脱以后的结果,解脱的是有些时候没的写也写和不想写也写的困窘.如果说一者不免难受的话,一者就是享受了,所谓乐在其中."拉呱到此结束,感恩  相似文献   

5.
张立 《传媒》2017,(18)
去年我的一篇《出版业有大数据吗?》发表后,在业界搅动了一点儿波纹.现在波纹已经渐渐散去,渐渐散去的连同我的计算与分析,连同我的观点,连同我想说而没说出的话.本期《传媒》主题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媒体创新",约我就这个主题写个卷首语.把大数据与媒体创新联系在一起,也许本来就是我那句想说而没说出的话,现在借《传媒》一吐余声,权当卷首语吧.  相似文献   

6.
要有明确的研究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汀 《图书馆界》2001,(3):22-23,30
经常听到一些图书馆工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应该写些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适合我写?""我想写些带有理论性的问题,行吗?"等等.  相似文献   

7.
行动的写作     
这个专题我想让写作者自己说话,他们是写《十四家》的陈庆港、写《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的梁鸿、写《上课记》的王小妮,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职业摄影师、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兼诗人.本来还邀约了写《冬牧场》的李娟,她还在遥远的新疆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劳力者",我不想因为我的约稿改变她的生活节奏.作为这个专题的主持人,我还是想,他们说他们的,我说的我的,这种主持不"主"的方式,也许倒可以有一种各说各话的嘈杂.  相似文献   

8.
我不是读书人,不是谦虚,是有根据的 回国以后,因为写了些稿子,然后居然出了几本书,所以在媒体上就被称为是一个作家、散文家,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还有媒体称我是学者、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我更是不敢想.  相似文献   

9.
我从前是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这样说,很像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很多孩子不要说当什么天才了,就是要他按规定完成作文,就愁眉不展.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我当时写这些话的时候,的确是蛮激动的,蛮确信的.那天醒得早,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早上5点钟起来,一气写了三个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我说的和想的完全一致,不是存心要骗人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交融     
近日出访泰国、越南,回来后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游记之类自然无须我来唠叨,有关的图册汗牛充栋,况且此行也没有到过几处旅游景点.我想写的,是一般旅游者看不到或不曾注意的东西.譬如这次出访的主题——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由于是工作访问,主人为我们安排了多场会见、参观活动.说老实话,若以"新鲜"、"奇特"论,确有些乏善可陈.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写那些不必翻检记录就能娓娓道来的印象、感悟,惟其如此,才是最深刻的记忆,也必是值得记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蔡总: 你好! 我读<档案管理>已经二十一年了,同时又多年协助做<档案管理>征订工作.就栏目和发行事宜,想谈点建议都未敢动笔.今下决心给你写几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来的时刻,我想我能送给中国儿童的最好的礼物就是为中国的儿童出版做点小贡献.因为是在波士顿写这篇文章,就借奥巴马的这句"change"送给一代可爱的中国孩子.改变其实真的很难,难在改变一群人,说到容易,做到难.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我就向陕西日报写稿了,六十至八十年代,陆续都写过,见报的也不少。1970年以后,由于调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我就以主要精力分管宣传工作了(包括通讯工作),稿是写得少了,但把不少精力用于组织、培养全地区通讯队伍了。通讯报道工作逼得我要学、要写、要想、要深入实际,要联系群众,因此也促进了我的进步。我常想,我的成长,是与搞通讯报道工作分不开的。回顾我所走过的道路,我感受最深的是: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九八二年进银行工作时开始写新闻报道的。开始,我一度认为要想见报与广播多,就得发稿多,稿子多了可能会“感动”编辑。这篇不行那篇行,于是,我一天到晚埋头写稿,有时一个星期就发十多篇。但由于对新闻业务知识一窍不通,尽管辛辛苦苦,结果广种不收,上稿率只有百分之一点五。走了一段弯路,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要想写好新闻,就得学习新闻业务知  相似文献   

15.
赵钊 《新闻传播》2006,(5):32-32
写回忆录,一般都是写过五关斩六将,来见有写走麦城的。可是我思来想去,生平得意的事儿还未想起来,倒是那些一想起来就脸红的事儿先涌上心头。无奈,就写这个吧。1949年6月,我作为老《哈尔滨日报》的一员来到松江、合江两省合并后成立的《松江日报》。不久,《松江日报》成立了一个记者组,成员有:戚贵元(组长)、陈昭、罗溟、王达人和我。我分工政治活动报道,时年22岁,还不是党员(这叫“伏笔”,下文便知)。在记者组两年里,我写过一些重大政治活动报道,如哈市首届国庆节大游行的报道,当时贵元还称赞它颇有《西瓜兄弟》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16.
人有话就想说,说而不足就要写,写短文而不足达意就义想写一本书.这大约是做文人的规律.文人中又另有一类,名日记者,他之所说、所写的与别类文人不同.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看到"anti-aparheid"(反种族隔离)这个难读、难写又难记的英文词时,就想到把牢底坐穿的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就想进一步了解这位世人景仰的自由主义战士的心路历程.曼德拉自传《漫漫自由路》(以下简称《自传》)汉译本的出版满足了我的心愿.  相似文献   

18.
去夏我以古稀之年害了一场大病,出院后身体虚弱,稍一劳累,比如说写一封千字左右的信吧,就会心律失常。所以什么事都不敢做。《出版科学》要我写写“甘苦谈”,想了半天,还是把50年代中期记得起的写几句塞塞责吧。  相似文献   

19.
几年来,在基层搞新闻报道工作,我有这样的体会:经常性工作的报道,大家都写,所以写起来不容易,上稿就更难.因此,我在写稿时,就十分注意,把别人未想、未写的那些看似平常、却很新鲜的点滴小事写出来,以小见大。这类稿上稿率较高。去年6月,我去李村乡大麻村住了两日。发现,每天傍晚供销社门前都聚满了做买卖的人,村民们可以随意挑选商品,十分便利。我联想到大麻村是河北省有名的富村,村办企业比较发达。大多数村民们都在厂子上班,赶集逛店的时间少,而这自发的乡村夜市给村民带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防止新闻的“个人行为”。 所谓个人行为,笔者是指在写稿编稿中,以个人认识代替党的政策、党的立场,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想怎么发就怎么发的行为。 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近几年新闻商品化浊流的影响,以及一些同志对党报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的“个人行为”时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