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也许已经很难想象曾经有一部电视剧的播出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那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看了《血疑》才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白血病这种不治之症;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看了《血疑》,第一次想知道自己和家人的血型。虽然竭尽全力,但剧中身患白血病的女主角最终还是离开了。  相似文献   

2.
不断升高的大学生犯罪率警示我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之薄弱极其令人堪忧.大学生因为不懂法而违法,因为不懂法而不知维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生活是乏味的,生活是无趣的。人们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但是,火柴不会因熄灭而哭泣,因为它曾经燃烧过;蝴蝶不会因坠落而恐惧,因为它曾经翩翩飞过;花朵不会因枯萎而伤感,因为它曾经绽放过。享受过程,感受生命的精彩,才是生活的本质。爱因斯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是世界名人。但是,在爱因斯坦少年时却被别人认为有  相似文献   

4.
江湖上,少年英雄不断涌现,就连天机老人都眼花缭乱了。他站在云端晃动着脑袋,拉着胡子驻足观看。嘴里不停叨咕:“真是英雄少年,英雄少年啊!不晓得还会有多少英雄将汇集于此?”  相似文献   

5.
少年朋友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也许都知道,火药,曾经作为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自从有了火药,也给人类带来了重大灾难。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青春的智慧     
少年的心承载了多少青涩的心事,少年的笔流淌了多少成长的智慧。记录青春,记录感悟,记录成长的只言片语。无论是经历了苦恼、困惑还是坎坷、艰险,都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因为,成长的过程固然重要,然而能在过程中有所获益更是难得。这样的青春才不虚此行啊!因杂志内容和版面有限,加上同学们来稿质量的参差不齐,有许多稿件不能被选用,所以特设此栏目,摘录部分优秀选段以供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7.
黄怒波,几乎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苦难,又不知多少次从死亡线上爬回来,很难只用区区一个"苦"字来形容。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曾经饱受饥饿折磨,也曾经大红大紫却屡屡遭人陷害……用黄怒波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苦难也是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德国一位不满14岁的少年,经过严格的考评,被授予哲学博士的学位,此事曾经震惊四方。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聪明呢?这与他父亲教子有方密切相关。他父亲做到了: 1.不浪费幼儿智力。当幼儿咿呀学语时,就要教给他正规语言。 2.从小培养思维能力。例如吃西瓜时就问他:2人吃一个西瓜,每人多少?4个人吃,每人多少? 3.锻炼记忆力。给孩子讲完故事,就让孩子自己组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相似文献   

10.
1、普法“控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是《教育法》明确规定的。是具有法律创新力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依法入学并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然而一些家长持有这样的观点:孩子是自己的,念不念书是自家的事,谁也管不着。这表明这些家长根本不懂法,义务教育的法律观念十分淡薄。看来普法是做好“控流”工作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8月1日建军节在暑假中间,本文供开展少年军校等学军活动时国旗下讲话参考)有一首歌叫《中国人》,是这样唱的:"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曾经的苦难留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2.
枫桥随想     
我不知道它曾经有过多少辉煌,也不知道它曾经有过多少沧桑。也许它曾经家喻户晓,扬名四海;也许它根本就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那又何妨呢?枫桥,你为自己而存在,为自己而生活。”毫无疑问,文明的足迹已踏遍枫桥的每一寸土地,文明的春风也吹遍了枫桥的每一条河道,这不是一个荒蛮的时代。但也毋庸置疑,枫桥并没有惊天动地的繁华,如上海滩般闪烁的霓虹灯照亮了夜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网瘾少年"到底有多少?大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有将近400万网瘾少年,庞大的数字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4.
老夫亦发少年狂李维翰我在永清县韩村镇中学教化学,任教三十多年,今年54岁。教出来的学生有的当了县长、工程师;有的是种田能手,成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但我也发现有的学生挨了欺侮不知如何解脱,还有极少数的铤而走险,违法犯罪被关进了高墙。教育学生懂法...  相似文献   

15.
奔流不息的渭河水,曾经孕育了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如今,渭河支流甘峪河畔,又涌现出一位英雄少年。 为了抢救落水儿童的生命,他匆匆离开了生身父母、敬爱的老师、家乡的父老和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完了14年的里程。  相似文献   

16.
"法盲"教师,就是指不学法、不懂法的教师,虽然这类教师在深圳的教师群体中只是极少数,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维权手段不当或者常常在不经意间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成为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17.
抽象画家程建路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当我上班从家里出门的时候,我最不愿意回头看我母亲的窗户,因为那时候我母亲总是在窗户里看着我,直到我的身影离开她的视线。我今年五十七岁了,真不知道她老人家在那个窗户里看过我多少次,我也不知道我回家之前她老人家又在窗口眺望过多少回。”  相似文献   

18.
"我的教育杂念"?——为什么用键盘敲下这么个奇怪的标题?连我自己也有点纳闷。其实,这是我对写文章恐惧的一种表现。不知多少次有老师对我这个曾经一心想叛逃讲台的教坛浪子的回头表示好奇,我在一般情况下往往只当简答题来作答:因为领导的教导有了思想上的认识,因为当了父亲有了责任的唤醒,因为发现当老师的乐趣等等。可以说我讲的都是事实,但这样的答案我自己也不给满分。笛卡儿说:  相似文献   

19.
在上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出了一位妇孺皆知的少年英雄。一时间,不知道有多少街道、学校、图书馆、轮船、飞机以他的名字命名。不知道有多少作家、诗人、画家为他树碑立传,包括大文豪高尔基在内。就连火柴盒上也印着他的头像,在莫斯科还立有他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20.
智慧的面包     
曾经有个少年,不爱学习,尤其厌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总觉得这样的生活太枯燥。他想:总有一天科学家会发明一种智慧的面包,吃一块面包就什么都学会了,何苦每天都埋头在书山题海之中呢?多少年过去了,智慧的面包没有出现,而那个少年却不再年少,并且有了更多的烦恼:他总觉得知识不够用,他很想整日整夜地学习,然而却挤不出时间来。这个当年幻想智慧面包的少年就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