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蔓 《四川教育》2023,(2):15-16
语文学科具有学科育人的天然优势。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最重要的“锁钥”是构建情境场,引导学生汲取知识、发展素养。具体方法为:创设学习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发现知识情境,搭建活动载体;引入认知情境,内化育人内容;建立应用情境,迁移所学知识。如此,语文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从“学科教学”跃升为“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2.
带领学生走向美好是语文课程永恒的价值追求,它指向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对汉字及母语的热爱,对生活整体性的领悟能力,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受力以及开掘语言文字资源的能力,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学科价值。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母语的文化与精神,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及重要的价值观,设计有效的教与学的活动,提升教学的过程价值,如此方能落实自身的学科价值。当下的语文教学可沿此方向探寻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母语教学的传统学科,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社会、学校、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被人为地“赶”上了应试教育道路,缺失了人文性,没有了审美感。好在有一批有历史责任感的语文教育专家,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审美性,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活性。自是,语文教学天地一片宽阔。  相似文献   

4.
母语教学 ,一个“老”而“新”的问题 ,说其“老” ,是古已有之 ;言其“新” ,是因为没有哪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受到批评、责难 ,甚而全社会的关注。当然 ,客观上有着母语作为学科本身的特殊性问题 ,诸如综合性强、生活性突出、实践性鲜明、非线性明显等 ,但是 ,在母语学科定位上 ,我们不能不认为有些不足甚而有些遗憾。语文学科 ,自 195 0年改解放前的“国语”以来 ,就学科的定位历经了“言语说”、“分科说”、“工具说”、“思想说”、“文道说”、“并存说”、“统一说”等诸阶段[1 ] 。学科目标定位的不确定 ,势必导致困惑与迷茫 ,游离…  相似文献   

5.
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在学科德育上有天然优势,也有困境。“浸润式”学科育人可突破语文学科德育的说教困境,将课堂转向语文知识运用为主的课堂活动,转向从学生视角建立体验场域,转向助学系统的思维训练,转向依傍更宏观的文本学习背景,提升文化体验层次。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语文学科应该走在前头,且应该走得最好。这种结论由语文的学科特性所得出。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不过,语文学科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的体验性使得该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而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一些,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隶属于语文学科,必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其主要目标应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目前的许多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在“学科整合”、“走向生活”的旗帜下,失掉了语文味,一堂堂看似精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实际上变成了科学课、综合课……如何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散发语文的芬芳呢?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学科性质经历了复杂的演绎。笔者认为,作为学科的语文,是负载、传播人类文化和进行母语言语交际的最重要工具,语文教育旨在从本民族语言特点出发,通过人文文化经验的学习与体验,培养学生人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究竟是工具学科还是文学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广大语文教师也达成了共识:语言是基础,文学是根本,语文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文学性的双重性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母语教育,其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这道明了语文学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单要注重字、词、句、篇的教学,还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内涵,将其与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语文的特殊功效。这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注重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艺术、自然、社会等学科的整合,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局面,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部编新教材与普通高中课程一脉相承,语文学科应基于此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课程培养目标。而高中“诗意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就是以“三段五味”导学练型“诗意课文”教学模式驱动,基于部编新教材“诗样”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回归语文“生活即诗”育人本质,在“诗化”熏陶和“诗思”沉浸中有效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使其更好地成长为充满人生“诗意”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自由的代价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加强各学科内部以及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把各门学科作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去学习。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要求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要运用这一工具,语文学科也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为学生学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陈秋容 《新教师》2020,(1):58-59
在教学变革过程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语文学科从注重学科取向慢慢转到注重育人取向。为顺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关注思维成长,指向未来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让语文教学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汉语母语基础教育学科以“语文”命名已经半个世纪。在继承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与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再造新中国语文教育的新理论;根据汉语语言文字的特殊规律和我国语文教育的实际,独创我国语文教育的新理论;整合语文教育的研究成果,构建科学的、系统的现代汉语母语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这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的一套完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爱娣 《广西教育》2013,(20):32-33
语文是母语课程,它具有语文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也具有传承民族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使命。前者使得语文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学科课程的学习规律和学科特征;而后者,则使得语文与其他学科又有所区别,拥有独特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语文更应受到重视,尤其应加强对古文经典作品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培植民族文化之根。本文拟从中学古文经典作品“教什么”和“怎样教”两个方面作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  相似文献   

18.
“特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本质。黄厚江老师将“语文学科”的“特质”归结为“母语学习”。我以为,这种说法太过笼统。“母语学习”仅可视为语文的对象或者任务。从“母语学习”传统来看,“读写融合”才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语文学科回归本位,我想首先应该回到这个传统上。从语文学科发展史看,“读写融合”已经形成了“一读写”理念和“读写一”实践。  相似文献   

19.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点,我觉得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三圆融”,所谓“圆融”,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在语文教学中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的圆融,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寻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圆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圆融。“三圆融”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语文工具说对语文基础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对关于语言本质的经典理论的深入解析,论证了“语言是手段、工具”的真正含义,强调了思维、思想与语言的一体性。提出了母语教育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善人的言语状况,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结论是:中小学语文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的基础学科;母语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完善人的言语行为,完善人的思维、思想和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