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广大山区相继办起了学前三年教育,这一举措的实施,解决了学生少而教师相对剩余的难题,避免了部分教师面临下岗的危机。同时帮助家长们处理了许多幼儿教育问题。引导孩子在集体的氛围中,养成许多好习惯和好品质,也为学校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家长、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普遍性问题,孩子从刚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家长就编织着一个五彩的梦,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成龙成风,高水准地再现自己。但是,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呢?  相似文献   

3.
戚伟 《宣武教育》2006,(11):32-35
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更为我们幼教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它提示我们从现在起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并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家园配合,支持爱护孩子心灵的健康发展,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愉快的心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1,(9):31-31
现代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苦恼孩子的成绩,为孩子创造能力所及范围内的一切条件,但是却少有父母关心孩子一辈子的“理财教育”。多数父母会认为,等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再来和孩子谈谈理财问题,认为让孩子太早接触金钱不是件好事。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提起关于钱的问题,父母往往会斥责:“问钱的事情干什么?”甚至有的父母向别人炫耀:...  相似文献   

5.
德君 《家教指南》2006,(12):15-16
我访谈的这个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三代同堂之家,男主人是一个忙于工作、很少关注孩子教育问题的传统男人,女主人在一家公司做职员。夫妇二人早出晚归,无暇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于是千里迢迢请来了爷爷奶奶。我与爷爷奶奶的访谈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激励教育是一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孩子潜能的新型教育方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受欢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面对的都是喜欢被鼓励的孩子们,所以在课堂中老师的激励可以促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成长,他们在自己的幼小心灵中会对自己更加自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本文主要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都在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家长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在给孩子们提供这空间的同时,也不得不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对象,与学校用以规范学生行为的校规校纪已造成了严重的不协调。特别是一味强调不能“体罚”学生,混淆了对学生正常教育与体罚的概念,使许多教师不敢管。于是形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教师教育心理。多管多错,少管少错,已成为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一个原则。能拖则拖过去,可管可不管的最好不管,这也成为现在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激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法。不过激励孩子也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锐 《教书育人》2006,(6):22-23
前一阶段和一位旧友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谈到单位同事的一个孩子,觉得他能考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真是不可思议,后来我了解到是因为这个孩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傻子”。原因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曾经发高烧,医生诊断说,孩子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孩子能活过来,智力上也会有些问题。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幸运地活了过来,但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反应有点迟钝,人们一直也把他当成“傻子”看待。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运用激励教育理论,能充分调动起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问题学生转变思想,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对问题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激励教育的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及情感激励等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关键事件"。"关键事件"为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基于"非连续性教育"的微关怀就是指教师在"危机"性质的"问题学生"教育"关键事件"中,通过唤醒、激励、告诫和召唤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学会激励孩子。教育实践证明,运用激励的方式,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为实现既定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激励从放低要求开始纵观作文教学改革的全貌,笔者也常感到困惑与忧虑,大部分学生怕作文、讨厌作文,总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对作文缺乏兴趣,觉得每次作文要求太多、限制太多。写出的作文并非有感而发,而是为了“交差”,结果空话、套话、废话连篇。为激励学生作文,我认为可以放低作文要求。激班里曾有位学生,一写…  相似文献   

13.
教育现代性问题总的来说就是理性过度问题,主要表现在分裂和控制上。而MIT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几项关键举措则明显反映了教育现代性问题的危机与出路。文章分别从MIT的“人文、艺术、社科”、“实验性学习组”和“独立活动期”等本科教学改革举措出发,分析教育中融合对分裂、体验对理性、自由对控制的弥补。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以了解和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起点,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不足:激励教育的方法不够科学;激励教育的目标设置不符合实际;激励教育的语言使用不当。因此,实施激励教育时应做到:激励教育方法要适应客体需要,设置合理的激励教育目标,使用和谐的激励教育语言,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中实施激励教育以了解和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起点,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励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被广泛应用,但存在不足:激励教育的方法不够科学;激励教育的目标设置不符合实际;激励教育的语言使用不当。因此,实施激励教育时应做到:激励教育方法要适应客体需要,设置合理的激励教育目标,使用和谐的激励教育语言,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孙志昌 《家长》2009,(10):24-25
不可否认,任何父母都有一颗强烈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心,现在大多数的家长都将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这种认识是很好的,它体现了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但是笔者也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以上两例,是我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切身体会和真实感受。后来,我针对表扬的问题做了认真的学习与研究。我认识到,表扬不仅仅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评价,是让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评价中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表扬的方式用得不恰当,过低,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起不到进一步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过高则容易使孩子满足现状,降低要求,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表扬适当高一些,是乐意的。孩子年龄稍大一些,表扬过高了,孩子就会对表扬持无所谓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优点评价过高,孩子还会以为你的表扬不是真心实意地,弄不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激励就如冬日的一抹暖阳。会抚去孩子心灵的阴霾,促使孩子在自信、自尊、自强中成长。但是,激励不是万能的,就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样,没有惩罚同样没有教育。那么,如何实施惩罚呢?  相似文献   

19.
激励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根据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本文从班级环境在激励教育中的作用、激励教育的方式以及激励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论述了激励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简要分析了婴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的种类及其产生的遗传,先天获得性影响,后天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主张以预防为主,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配合各方面力量对孩子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并对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原则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