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残缺”的数学教学,就是教师由于先进教学理念的缺失或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导致数学教学行为或浅尝辄止,或浮光掠影,或片面不全,学生难以积极、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真正触及数学活动本质的现象。教师如果能够从下面的四个“关注”人手,经常反思并改进“残缺”的教学行为,就能有效地吸取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周红 《青海教育》2010,(4):42-43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第二学段起,每册专门安排了一个单元集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教学内容曾多次引起教师们的热议:有的教师提出“策略”与“方法”是否同义?有些教师则认为只要学生会分析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就行了,再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未免牵强附会、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3.
最近,张莫宙教授在《数学教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当心“去数学化”》一文。文童不长,寥寥七百余字,但读后感慨良多!张莫宙教授在文中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也就是说。教育手段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可惜的是,这样的常识,近来似乎不再正确了。君不见,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  相似文献   

4.
张胜忠 《甘肃教育》2011,(18):45-45
“听说读写”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效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张健 《今日教育》2007,(9S):44-45
课程改革初期.“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数学教学是否生活化.成为衡量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这样的理念的推动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地被扩大化和泛化.这种扩大化和泛化的“生活化”严重地冲击了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缺乏数学味。卞小娟老师所举的一些例子.就是被泛化的生活化的一个教学缩影.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怎样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  相似文献   

7.
李苏宁 《江西教育》2023,(11):62-6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整体性、层次性和统摄性的“问题串”,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自然衔接。数学“问题串”能助推学生的自主学习,驱动学生的数学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教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当心“去数学化”》一文。文章不长,寥寥700余字,但读后感慨良多!张教授在文中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是否能学好‘数学’为依归……可惜的是,这样的常识,近来似乎不再正确了。君不见,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对于这一现象,张奠宙教授称之为“去数学化”,并认为“‘去数学化’倾向会危及数学教育的生命”。读了这篇文…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过程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教学”应以数学思维与方法为灵魂,整体设计教学结构,组织学生参加整个数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数学教学的课时数是各科中最多的,作业量是各科中最重的,但是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却不多,不少学生提起数学就双眉紧皱。高等数学更是让三本生感到惧怕。本文结合自己目前从事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的实际,结合三本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数学教学如何让学生初识数学的“妙”与“美”,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妙”和“美”,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但昭丽 《小学生》2010,(3):30-3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在于老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老师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己“能吃饱”,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2.
“找次品”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设计“数学广角”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初步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推理能力。例如四年级的“容斥原理”“统筹规划”,五年级的‘:打电话”“找次品”,六年级的“斐波那契数列”“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这些内容是经典的数学问题.承载着多元的教育价值。能否实现教育价值,关键看教师是否理解这些内容所承载的重要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中是否给予学生探索、发现的空间,是否在学生思维难点之处适当引导和点拨。当然教师也必须认识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差异性非常大,最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能为数学教学开创一个过去不敢想象的“数学实验室”。为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开拓了思路。引进数学实验以后,数学教学是否可以创设一种新的模式,即“问题情景——数学实验——课堂交流——课堂操作与练习”。  相似文献   

14.
陈明端 《云南教育》2005,(32):34-3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数学教学通过“说”的训练,既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能进行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从低年级起,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说”,让“说”之花绽放出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数学差生”能力的点滴体会张延明(南昌铁路一小)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呢?我认为关键在于使“数学差生”(以下简称“差生”)...  相似文献   

16.
王聪 《宁夏教育》2005,(1):71-72
1.制定的目标要“活”。数学实践活动有别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课外活动课,它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能力、培养数学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其活动目标的侧重点在于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完成,是否独立探究,是否与同伴交流合作等。因此,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要求的尺度、标准就不能划框框追求统一,而应具有弹性。  相似文献   

17.
钱健 《中学教研》2023,(11):31-34
文章以“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抓手来开展数学探究教学,以问题驱动思考,唤起学生主动探究,实现学生“四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陈坚 《福建教育》2005,(7A):43-43
92岁高龄的华裔数学泰斗陈省身老先生,曾给孩子们赠送了一幅题词:数学很好玩。这给了我们多少重要的启迪啊!如果学生能边学数学,边体味“玩”的乐趣;边用数学,边体验“研究”的兴趣,就会感到学有所用,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数学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9.
时坤 《江西教育》2023,(15):70-71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地,要求我们审视教学、改革教学。因此,教师要聚焦“素养”,凸显“减负”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内容整合”“方法优化”,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减负”“增效”“提质”“赋能”。“双减”是一种指向学生的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面对前面所挺到的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之现状,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引导和合作的老师.应该如何把握,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