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1978-2018年核心期刊6988篇文献的关键词、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聚焦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专业学位认证、学位授权点建设等方面;王战军、王传毅、袁本涛、张文修、廖湘阳等学者的研究在该领域主题演进中颇具影响力;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国际化水平提升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研究主题较为多元化;研究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逐步聚焦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术共同体逐步形成,研究生教育学成为将来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普通省属高校存在获得的政府资助偏低、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以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体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依托,对其创新能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从理论与实践的多个层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构建了"基于学术网络"的多维度导师团队,实现了多元化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指导;构建了研究生为核心的"核-壳"多角色转换培养模式,强化了创新能力的多维度培养;构建了"三维一体"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拓展研究生创新视野;构建"本硕融通"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延长了创新能力培养周期,夯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地方工科院校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是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所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从改革招生制度、优化培养模式和提高导师素质三方面建设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应当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本文分别研究了科研、教学、环境及导师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探讨适合测控专业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开拓一条教学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为引导的研究生培养途径,为本专业今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树立多学科培养理念;构建开放式的研究生精品课程网,整合优质学习资源;以信息技术促进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网,激发研究生科研的内在动力。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为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对交叉学科团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组建交叉学科团队、重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研究生团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革,提出了提升交叉学科团队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将该模式在中原工学院低维量子物理与材料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进行了实践。实践效果表明,“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以国家创新体系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从结构因素、观念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探索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围绕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以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了我校工科研究生实验教学模式现状以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了先进的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探索了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提出了“逐层递进”的系列教学模式,升华了“科研成果进课堂”改革举措。通过两年的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试点和跟踪调查,我们进行的教学改革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及工程素养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研究现状基础上,利用统计比较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为研究对象,从毕业研究生质量视角,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实施绩效进行了实证比较评价,分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的优势和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自身研究生培养实践,归纳总结影响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三个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培养环境、理念认识以及研究生个体创新素质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培养环境主要包括设施资源相对匮乏、导师与研究生角色定位不明以及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三个方面;理念认识主要包括就业理念、学习模式以及不同类型知识重要性三个方面的认识偏差;研究生个体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人格特征五个方面的不足.文章最后从研究生个体、教育部门、导师以及群体环境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改善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可为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承担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怎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了关注的热点。文章结合研究生课堂改革和自己指导研究生科研训练,探索怎样的研究生课堂和科学研究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在性质上归属于精英教育;研究生教育中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要实施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教育是中国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学术研究。从内在逻辑来看,指向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应然逻辑;精英教育的定位是研究生教育在教育性质上的实然逻辑;采取课程与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中的过程逻辑;导师负责制是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逻辑;将研究生阶段设置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阶段,是中国社会对高等教育中的教育层级设置逻辑。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课堂教学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学领域的共识。提出了主动创新型研究生课堂教学新模式,通过基于案例的创新实践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科研课题和创新能力培养三结合,案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主动创新式研究生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迫在眉睫。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督导及教学模式改革,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高校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最高层次,互联网的使用更是不可或缺。互联网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势,改革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甘肃农业大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以及对于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措施,为我国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创新教育。文章就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为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理应是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通过现状调查与国际比较,我国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内容、方法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人才发展的目标需要,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没有真正聚焦创造力.因此,我们需要在招生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导师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构建并实施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当下社会讨论的一大热点。文章通过对当前中国研究生的现状分析,主要有五大现状,随后分析阻碍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障碍,并对障碍和现状进行精确分析,最后提出突破四大障碍的策略,希望对读者有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对现阶段我国仅有的14所招收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高校的地域分布、教学和科研实力分布、招生和培养体系、专业研究方向等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交流特殊教育硕士培养经验、规范招生政策、加强招生高校自身建设和重视非全日制在职硕士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有效培养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特殊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