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类文明的两个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时代的任何人类文明,都存在两个知识体系。一个是形而上的解释世界的体系,一个是形而下的联系世界的体系。对于我们现代文明来说,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后者则是科学的技术,这两个体系是相互协调的。对于古老民族的传统文明来说,他们的形而上体系可能是神话、巫术或者宗教、哲学——可以暂时统称为传统知识体系,他们的技术则是来自经验和本能的传统技术。传统知识体系和传统技术也是协调融洽的。  科学和科学的技术这两个体系之间的联系是很清楚的。科学不仅可以对技术的有效性做出解释,也可以推导出新的技术——现在的新技…  相似文献   

2.
论费耶阿本德的开放性科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性是费耶阿本德科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该文从科学方法论、社会和文化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并从逻辑上指明费耶阿本德的开放性科学观在上述三个层面上是一个从一元到多元、从内部到外部、从理论到实践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科学价值关涉着重表征为器物层面上的实用价值、精神层面上的人文价值和形而上层面上的超越价值等方面.科学价值关涉是复杂的,必须给予系统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科学的价值关涉,促进科学的人性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观之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有两个预设性要求:人们必须节制对现有物质资源的消费;人们必须以一种新的资源--知识资源取代物质资源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节约观念对于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当前,科学观中的科学万能论思想导致理性生态的失衡,并在现实层面上为人们的浪费行为提供着"辩护",对人们节约观念的形成影响极大,使科学观成为影响人们节约观确立的观念背后的观念.确立正确的科学现有助于人们在确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同时,认清科学功能的局限性、相对性,从而对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立 《科学中国人》2014,(8S):29-2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从中国武术与戏曲两者融合的历史渊源、两者在形而上与形而下哲学层面的融通,以及两者在新时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三个层面探讨中国武术与戏曲之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6.
试论科学的层次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认为,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复杂的结构,是由"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三者之中,科学精神处于核心和灵魂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然科学之意识形态蕴含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学观是理性科学观,科学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拒斥,形成相对于其他文化形态的认识论优势地位。而这种祛除了意识形态的科学观受到来自学界的各种质疑,并说明:科学无论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历史发展过程、社会设置、社会力量,还是科学家的心灵归属,都具有意识形态蕴含性。如何合理对待二者的关系,文章认为:①理性为科学之本,科学知识层面、发展模式层面、社会运行层面及科学精神层面的意识形态渗入是有限的;②科学并非是超然的理性之思,其主体的、文化的、历史的、竞争的特征,成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相交的基础;③人类社会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科学无法超越其"工具"宿命,意识形态式的关怀必不可少;④科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意识形态形式、整个人类社会的福祉之间构成一个整体的辩证场域。  相似文献   

8.
一定的经济学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哲学和科学观为基础的.文章从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反对的观点这两个层面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反对者的立场是片面的,科学哲学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科学观。科学哲学各个流派 (逻辑经验主义、证伪主义和历史主义等 )围绕着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但从根本上说 ,它们所提出的科学观都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理论困境 ,因而从它们观点所交织的网状结构中很难看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观。这种状况是由科学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造成的。本文拟从科学哲学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即归纳的表证问题和科学的划界问题 (也即通常所说的休谟问题和康德问题 )出发来展现这一理论困境 ,并为此困境的可能出路作一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以来中国的主流科学技术观是以"科学是生产力"观点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本质上属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范畴。其主要缺陷是: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的倾向普遍;科学技术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功能未受重视;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科学主义思想影响广泛等。塑造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方向是:坚持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适当吸收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优长之处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思想资源,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统一、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生产力属性和科学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属性的统一等,努力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走向一种新的、更高级的主流科学技术观。当前,重塑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至少应强化以下基本观念:(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技术源于并支撑科学;(3)科学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4)科学的自主性不容漠视;(5)科学并非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