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773-1780
 普赖斯采用科学的工具分析科学自身,对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科学技术相互关系等问题有着深刻认识。普赖斯的学术生涯,正值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初创、发展或走向成熟的时期,惠威尔、萨顿、巴特菲尔德、贝尔纳、默顿等人的思想,对其科学技术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普赖斯科学技术观的核心是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特征的总体把握,主线是对科学和技术相互关系的深入思考,其价值规范包括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家社会责任和价值评判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文化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即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科学的精神、理念、理想和价值观属于科学文化的形而上层面,是科学文化之"魂";而技术的、实证的、数学的或逻辑的东西属于科学文化的形而下层面,是科学文化之"体".正是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才构成活生生的科学文化.当代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最大局限和偏颇在于,对科学仅仅做了形而下的解读,从而从根本上消解了科学的文化意蕴.站在文化论的高度来研究科学,有助于从根本上超越狭隘的科学观,树立一种全新的科学观,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谦作为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唯一嫡传弟子,一方面积极阐述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他已有意识地调和科学、哲学与玄学之间的关系,强调哲学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玄学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独到的体察,在洪谦的学术统一观中得到完整的诠释。洪谦大力提倡"学"、"术"统一,是要救治中国近代以来功利主义文化政策的偏颇,以期达到国家"学术独立"与"技术自给"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兴吾 《软科学》2000,14(4):9-12
20世纪 90年代 ,江泽民同志在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中 ,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技术动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笔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 ,它全面、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  相似文献   

5.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是推动科学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然而功利主义科学观是一柄双刃剑,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科学本身和可持续发展也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甚至成为产生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科技异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既要充分重视功利主义科学观的积极作用,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规避功利主义科学观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科学创新与思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1)中国绝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没有真正搞清楚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本质差异,不知道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2)没有真正搞清楚科学是一种文化,与人们的哲学思想、信仰信念、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想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首先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而要想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就必须解放我们的思想,让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工具价值、技术价值和功利价值 ,是推动科学进步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可持续发展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可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它对于科学本身和可持续发展也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甚至成为产生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等科技异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并逐渐失去了为可持续发展进行辩护的充足理由 ,这本源于其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8.
科学本质理论:基本观点与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维新 《科学学研究》2010,28(6):809-815
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科学本质观分为传统的科学本质观与新的科学本质观两类。科学本质的现代观是多层面的,主要涉及"科学知识本质观"与"科学探究本质观"。科学本质的范畴是由科学本质的特征或要素决定的,主要涉及:(1)科学知识的本质;(2)科学探究的本质;(3)科学事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唯物论看,目前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问题相互对立的两种主要观点都存在不可克服的予盾.与科学学强调科学与技术的差异不同.历史唯物论的经典作家们从它们的共同内核出发,形成自己的一元科学技术观,然而他们又肯定了科学技术具有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双重属性,以至于进一步指出科学不仅是观念的财富,而且是实际的财富,因而具有物质属性.这一结论与现代系统观的观察结果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以给出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哲学理解以及判断某种形式的意识是否具有生产力属性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现代地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全面地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军事等社会因素是地球科学技术形成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球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繁荣、精神文明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变革等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分析了文化与价值的意义、科学研究的文化价值意义,即人类的存在与一定社会的文化及价值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科学研究是一种文化现象并在价值观念等层次上深刻影响着文化,进而推导出高校科协的文化价值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学文化传播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内部群体文化与同类价值意识对科技工作者个体文化人格的形成发挥价值导向功能;在学术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批判、继承和创造进行文化融合;在传播、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以自身的观念、意识、行为去影响公众。高校科协应构建具有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引领科技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玉娟  魏屹东 《科学学研究》2009,27(8):1149-1153
 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成为科技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即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科学性和社会性。因而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是历史维度、科学维度和社会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维度分析体现了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客观性、开放性、历时性、共时性、实践性和价值性,对民生科技解决我国当代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形式,为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指出,科技理性作为目的理性的表现形式,在压制人们交往理性的基础上,遏制了人类的解放需求。通过建立批判的解释学、实行协商民主和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恢复交往理性的功能,从而破除科技意识形态的束缚,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视角,但是也存在某些幻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1-13
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STS领域内应被视作社会活动之主体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其本质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推动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异化而又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负面效应。环境伦理观的核心是:人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服务,维护地球生态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胡锦涛同志关于三类科学技术“协调和集成”思想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三类科技“集成”思想的客观依据、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揭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一主两翼”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三类科技“集成”间的非线性关系;阐述三类科技“协调和集成”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8.
回顾国内外科技旅游研究文献,并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旅游发展实践,重新界定科技旅游资源不应包含自然类属性资源,而主要指人文类属性资源,其核心吸引力在于科技成果的巨大生产力,以及前后向衍伸的精神感召力和震撼力,这种吸引力的内在形式是某个科技领域无休止的创新发展历程,而外现载体是由对应科技领域内的资源要素所整合而成的科技旅游平台。因此,科技旅游开发应围绕某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循环过程,并针对旅游消费者的核心需求与伴生需求,着重体现科技成果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作用机制,从而形成一种既整合区域资源又遵循市场导向的科学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韩晋芳 《学会》2014,(4):12-15,23
近代科技社团作为一种来自异质文化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通过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来发展。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紧密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办会,通过会员会费和捐赠来保持社团的独立运作,充分发挥会员的奉献精神,重视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等经验值得当代科技社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科学文化本质上是一套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其影响所及远远超出科学共同体本身,对于塑造现代社会、促进科技发展乃至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科学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从小众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嬗变,普适原则基础上呈现出的民族特色,无不彰显着科学文化的强大张力,进而对于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家有义务着力培育并弘扬科学文化,而科学文化研究也应该适度地把学术研究与政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科技界、学术界乃至社会公众必须共同担当的时代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