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江泽民的"七一"讲话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三个有利于"孕育、启迪了"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继承、发展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主要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就要实现共同富裕,再用三十年时间将形成一套定型化的制度,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以及廉政建设还是要靠法制等重要思想论断。这些重要思想论断,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判断性“社”还是姓“资”?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基本最主要的东西,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论断,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农业联产责任制的问题,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问题,关于商品经济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研究,已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学术界主要侧重于讨论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突破,而对这一论断到底继承了、保持了马克思主义哪些基本的原则,相对来说谈得少些。笔者正是着重从“继承”这个视角来谈谈自己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一)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再次树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进一步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南方谈话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为深化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拓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奠定了最具突破性的思想基础;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思想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南方谈话"讲出振聋发聩的话,"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作了有力的论证。中央明确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举措,都是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理论的目标价值,我们应当坚决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论创新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和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科学概括。其重要启示在于:要实现理论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具备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出发,坚决反对从"本本"出发,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将"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体现了世界的物质第一性原理。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性原理。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邓小平南方谈话包含丰富的发展观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永恒发展性原理。邓小平既强调要解放思想,又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性原理。  相似文献   

9.
对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论述,应从社会发展模式及其核心环节的视角进行新的理论阐释,因为社会发展模式核心环节的选择决定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成败,而南方谈话这方面的论述是提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核心运作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后思想突破。  相似文献   

10.
20年后,重新审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而言,在战略上讲,"南方谈话"为中国的前途定向以及回答了人们的各种思想困惑问题;在思想价值上,"南方谈话"中许多重要的思想论断,对解决当前中国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理性思维上,"南方谈话"对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科学决策思想主要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领导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决策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科学决策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地分析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国情民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是邓小平科学决策思想的基本特点,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是邓小平科学决策思想的基本原则;深入实际,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邓小平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意义在于 :经济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立足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文化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就必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政治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 ,取信于民 ;从严治党 ,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3.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 15 0多年的发展 ,这是一个理论思维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客观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走进新的世纪 ,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 ,社会主义的事业就大有前途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研究邓小平党建理论对于加强执政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着重从恢复并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等 7个方面对邓小平党建理论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对外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新的国际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 ,而且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成于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继续探索过程之中。确立“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地位有着重要意义,它为我们正确区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一把钥匙;为我们排除对邓小平理论的种种看法,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准确深刻的理解.这是他能够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领导全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条件之一.邓小平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是"老祖宗不能丢";三是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制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站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高度,以发展中国、壮大社会主义力量为最终目标,实事求是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社会主义在经济、科技等领域暂时的落后性,在“两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解开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两制关系”的死结,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在开放、务实、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有其深刻的文化特性。它是反思与探索精神的统一 ,主张反思历史 ,总结经验教训 ;主张大胆探索 ,寻求历史发展规律。它是包容性与排异性的统一 ,基于人类文明共性及利益互惠性 ,主张包容 ;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性 ,强调中国特色。它是继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通过继承创立理论体系 ;通过创新解决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它是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统一 ,强调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经济、人心的稳定 ,稳中求变 ,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它是理想与现实性统一 ,规划了中国的未来蓝图 ,指出了实现蓝图的途径。它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立足于中国国情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但在其理论源头、形成过程及现实影响方面又具有丰富的世界性。正是这些特性使邓小平理论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