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语教育中,刘国正无疑是重要的话题。长期以来,他立足于语教育的现实,抱着求实爱真的热情、创新发展的意愿和开放吸纳的态度,探索语教育的规律与策略,倡导语教学的“实”与“活”,倡导语教学的现代性与生活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建构了自己的语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我国学校语教育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难题。认真探讨、正确认识当代学校语学科的实质,对于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借与阎立钦教授进行学术商讨为话题,提出了“‘语’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学科的实质,即它是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学科目形式出现的关于中华民族共同语和优秀化的教育”的观点,并且,进行了严肃的论证。认为这个认识“比较符合我国学校语教育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规律”,“比较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和政治、经济对学校语教育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学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也是新世纪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时代课题和任务。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教学,也必须高擎教育改革的大旗,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探究体育教学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创新教育问题。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基础是知识建构,在长期的知识建构基础上形成专长方能有所创造。就学生的“创造”或“创新”而言,主要应使用个体标准加以衡量,不可误用高端的社会标准。建构主义强调的恰恰是学生要在个体与环境或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知识,反对长久以来支配着教育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参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相应的师生观、教学观和评估观等.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诸方面基本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各种争论风起云涌。有认为不应淡化语系统知识教学的,如果淡化将是语教育的灾难;有对知识建构提出新设想的;有认为面对语教育首先要反思与重构的是语知识观而不是语知识体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不管是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还是知识观的重新建构都要研究历史,研究语知识建构的百年历程。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以得到新的启示。百年语知识建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阶段,逐步淡化阶段,反思争论阶段。  相似文献   

6.
钱梦龙,名的语教育改革家。长期以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语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与探索之中,冲破传统语讲读模式的藩篱,创造性地提出了“语导读法”这一富有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语教育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气派,在挖掘民族化传统的同时,发扬古代语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强调“语味”。作为一门民族性极强的学科,语教学必须把古代的吟诵、意会、直觉、顿悟等契合民族特点、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到现代语教学中来,使语成为真正的民族的语,显示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取向制度的修补、模式的建构、方式的创新的传统教育改革,这场肇始于”项层设计”战略思想的教育改革。从教育价值诉求的本质回归和理想建树,到改革创新的系统谋划和整体性路径建构,唤起了长期潜伏和压抑的教育潜能……逐渐觉醒的教育改革和创新能量,在成都东郊龙泉大地雨后春笋般绽放开来。  相似文献   

9.
张宏俊 《甘肃教育》2005,(12):12-12
一、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程在功能、结构、目标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因此,作为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小学教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程建构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其次,还要更新教学观念。过去。教师习惯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搞“封闭式”教育。而新课改下却要冲破这些“中心”。  相似文献   

10.
创新素质培养的建构主义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可以重新审视创新教育问题。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素质的基础是知识建构,在长期的知识建构基础上形成专长方能有所创造。就学生的“创造”或“创新”而言,主要应使用个体标准加以衡量,不可误用高端的社会标准。建构主义强调的恰恰是学生要在个体与环境或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知识,反对长久以来支配着教育的客观主义知识观。参照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以及相应的师生观、教学观和评估观等,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诸方面基本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吴羽君  刘远 《教育导刊》2001,(15):85-87
面对时代、社会和教育研究的快速深入发展,语教学也应不断更新观念,从语教学实质和内在规律去探索语教学的最佳途径。面对教育发展和语教学现状,语教改要真正的触及语教学的灵魂,从语教育关注的目标是“人的培养”,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新出发,我们提出构建“主体一发展”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将传统疆化呆板的历史教学注入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灵魂,必将引发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标准的更新与变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建构创造教学模式的立体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三教整改”是民族地区自主创新教育及“双语”、“三语”教育的两种客观需要和研究趋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整体构建学生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培养他们自主、创新、三语和实践能力的民族教育改革模式,是一项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综合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语教学在继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树中一路前行。广大小学语教育工作的深思与躁动、憧憬与探索使语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欣喜与振奋之余,对时下的语课堂进行一番冷静而理性的审视,我们发现,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越位”或“不到位”的游离状态,这显然有悖语课改的初衷。因此,如何厘清理念,匡正失衡,使语教学实践摆脱游离状态,这是每位语教育工作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它与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交往、互动”的教学观念相吻合。在语课堂教学中可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实施情感性、情境性、协作性、支架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协作探究、自主吸收、消化和运用知识,学会在实践中反思,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提高语教学实效,依据“知识建构”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种教学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主线和支点。人才培养涉及诸多方面,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可谓重中之重。优化学生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理念是提升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先导;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推进创新教育的强大依托。探索建构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增强专业和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改革考试方式,遵循创新型教学原则,加强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创新型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中学生物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教育背景下的生物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刻领会“学习指导者”、“智力资源开发者”、“伙伴”和“心理医生”等多重角色的内涵,真正融入生物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无疑是当今小学语教学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新观点、新思路、新办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然而,激动之余,又给人留下了不少的困惑:小学语创新教育的“本”和“元”究竟在哪里?小学语创新教育究竟应该怎样抓?如果我们连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途径都不甚了了,创新教育岂不又要变成盲人瞎马式的“刮风”了吗?  相似文献   

19.
李英梅 《时代教育》2009,(11):129-130
美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应关注多元艺术路向,着力于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本文首先提出美术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内涵应注重“通”与“专”、“学”与“术”及“专业智慧”建构,进而面对视觉文化教学环境,对教学设计进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交往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交往教育实验中,我校教师全员参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构了能体现交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要求的、操作性较强的“交往教学模式”,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交往教学子模式群。这是交往教育实验的一个丰硕成果。一、“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一)“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2.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有关观点;3.德国“交往教学”流派的思想;4.我国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有关命题。(二)“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实现依据交往教育教学理论已进入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