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佴禄斌 《考试周刊》2009,(23):181-182
现在的课堂经常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不知疲倦,讲个不停,而学生大多坐着静听,神情木然,有的甚至东倒西歪,昏昏欲睡。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灵动,几乎变成了一潭“激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长此以往,如何了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怎能置身事外呢?我认为一定要在教学设计上多用心思,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2.
徐玲 《山东教育》2007,(7):56-56
兴趣是学生乐学、爱学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兴趣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学生的自觉性,就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何使课堂教学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教法。  相似文献   

3.
张月侠 《成才之路》2011,(30):59-60
探究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学习,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时空限制相对减少,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从探究时间来看,有的可能用不了一节课,有的可能需要几周。从地点来看,有的可能在课堂上就能探究出结果,有的还需要在课外继续探究。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学生缺少应有的活力,致使许多学生体育意识薄弱、体质下降。有的学校即使上体育课,课上也是让学生散漫在操场上,根本谈不上有组织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也使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学生们已经厌倦了小学至大学的立正、稍息以及什么前滚翻之类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其中也体验不出什么乐趣,  相似文献   

5.
谢永生 《考试周刊》2012,(39):59-59
参与意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的意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然而,教师能否充分利用好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改变以往参与意识差、依赖心理强、跟随老师惯性运转的被动学习方式。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能否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学习环境和参与形式两个方面研究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学习参与的情况。结果显示,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参与状况整体而言比较积极,学习环境的差异对学生英语学习参与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不同环境下,学生的认知参与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要面向全体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总会有一些非常积极参与的学生,也有一些被动参与的学生,还有一些根本不参与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不主动参与的学生的积极性.并时刻反思自己,多为这些学生想想,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该怎样教,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9.
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症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教学班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而某一学生在一节课中却出尽了风头。小组学习中,有的抢着说,有的一言不发,甚至毫无表情;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教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通常也只是采用简单的问答方式,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上,有学生由于厌烦而不听课,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逐步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而实现生本教学,加强课堂互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合作和互助精神,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滨 《黑河教育》2012,(1):16-16
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重要情感品质。在一个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很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教师更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却很少有人关心中等生。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如何促进中等生参与学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提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于是有的教师就放心了,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地学习,独自去探究,结果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是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学生几乎是一无所学。那么在课题探究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组织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产生不自觉学习的原因分析 应该做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分析。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广大小语教师对新理念的尝试充满了热情。然而新生事物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会伴随一种偏颇。许多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理念的内涵,只是在跟风走,只能新在表面,新在形式上。比如,有的课上,学生整堂课都是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很难看到学生静静思考,“他主”迹象依旧明显;有的课堂淡化教师的主导,其结果又使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自主是表面的;有的教师误将“自主”理解为预设之外的“节外生枝”,无意义的争辩占用了课上大量时问,应该学的学生却没有学到……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养成,忽略了这一前提,自主学习必然流于形式。而学生自觉的学习则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需求,个性化的色彩比较浓,它需要得到实在的帮助,它需要自信以及对未知的兴趣作为动力。反之,缺乏内涵的所谓新形式频繁采用,必然使学生熟视无睹,从而减弱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样不自觉的行为产生也就不奇怪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我调整、自我计划、自我强化,通过突出自我的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觉学习的问题过去没有解决是因为传统教学的“死板”,现在没有解决则是因为实施新课程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浮躁。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克服焦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笔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跃,有的学生则萎靡不振;教师提问时,有的学生立即低下头,避免与教师的目光发生接触,惟恐被提问;有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语音变调,甚至发不出声。那么,是什么因素削弱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妨碍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呢?笔认为这是消极情感之一——焦虑在起作用。下面仅就英语学习中的焦虑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中表达思想和观念,以及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语言和交际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因此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但从实际操作及教学效果来看,笔者却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作为教师就要热情地保护、培养、鼓励学生这种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小组讨论”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诸多因素,将若干名学生组合在一起,为达到同一学习目标,通过相互交流,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采用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参与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李绣云 《云南教育》2005,(17):37-37
利用歌谣、顺口溜来记忆英语单词和知识点可以使乏味的记忆变得有趣,容易上口,难以忘怀。学生在这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常能主动学习,也能区别出相似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经过加工的有趣的歌谣、顺口溜、打油诗记忆法: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中学生参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背景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逐步普及,一个令人困惑和不谐调的现象也随之出现:一方面国家和家庭在教育投入上的日益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上参与的热情日益减退,学生无心学习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这种弱参与现象也严重阻碍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是站在了历次教学改革的前列。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虽然做了好多尝试和努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却不能提高。这里面的原因许多。例如,语文,学与不学差别不是很大,还不如把时间用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可以立竿见影;还有学习语文无从下手,不知道学什么,从哪学:有的长期以来对这门学科不重视等等。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大的内在驱动力,而求知欲的强弱,决定着参与意识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