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问题是探究教学的起点,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正是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探究欲望.然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并非一开始就能发现并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探究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对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思考.一、创设“问题情境”与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开展“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常用的四种课堂情境:引入情境、问题情境、辫识情境、探究情境等创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5.
黄丽奖 《广西教育》2009,(11):16-17
数学作为学生思维的体操,离不开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问题情境”环节,是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在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谈一谈笔者在探究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而要体现这一新理念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正如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所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注意力集中,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而且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教师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应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情境的创设,可激发学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探究欲望。现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导学机制谈点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如何创设有效性的课堂情境,值得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质疑和探究”是新课程在地理教学上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质疑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探究的热情,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指出:在教学中应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思考与想象,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教师只有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究、求异质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一、关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着手,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环境。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什坦认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的出现,使人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很高,乌鲁木齐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为什么这两地都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如何解释这一切?这个“问题情境”所反映的地理事实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不一致,这就会在学生内心产生冲突,从而激起探究的愿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精心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激...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如何创设有效性的课堂情境,值得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理教学中,可利用实验,联系社会生活,利用新旧知识联系,通过读文章讲故事,利用多媒体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2.
罗辀重关于“血性”道德人的培养,进行过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积极的实践探索。“服务之人生”的培养目标、“信”与“义”的培养内容、“教育爱”的培养原则和“共生活”的培养途径,无不体现着罗辀重的德育理念与德育实践的独特性,能给当前我国学校德育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句法环境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你V”类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认为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语义俯瞰的制约和影响.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反映出其语法化程度的高低.总体而言,“你V”的语法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你看”>“你说”>“你想”>“你知道”,这一结果是由“V”的表义功能、“V”的词性类别、“你V”的适用语体以及“你V”的音节数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思想变迁,中西方教育管理学在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思想纷呈、各有千秋,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与“以制度为本”的差异、理论探索“多元化”与“同一性”的差异、理论源泉“广泛性”与“狭隘性”的差异以及方法体系“清晰性”与“模糊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旅游节庆的代表和成功的范例。通过梳理"潍坊国际风筝会"发展历史,对"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现状和特色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论述"潍坊国际风筝会"给我国旅游节庆几点启示:文化主题鲜明是旅游节庆活动的灵魂;广泛的民众参与是旅游节庆成败的关键因素;创新是旅游节庆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定不移的进行市场化的探索是旅游节庆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摘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下,社区老年科普大学在很大程度上积极发挥了其强大的文化养老功能,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就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思路与探索。社区老年科普大学也存在诸多问题,还需通过科学规划、多元化投资、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体系科学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等路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对于“死亡”主题,狄金森既是一个狂热的追求者,同时又是一个冷静的思考者。她将千百年来的“死亡”之谜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在世人面前。既不掩饰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疑虑,同时也展示出对于“永生”和“真与美”的祈盼和追求。诗人的“死亡诗”及其死亡意识,在不断地进行“生与死”的思辨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死亡”本身,更多地表现出对生命真谛的诠释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华民族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和人物“同情观”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家常从生命本体论出发评诗论文。因此,中国诗学重视生命体验,讲求物我同一境界的营造,带有明显的生命美学之特点。通过对“兴”“味”“意象”几个诗学范畴进行简单梳理,探求其生命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提出了"十个结合"中的一些基本思想,为胡锦涛明确提出"十个结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康有为“去苦求乐”的观念,从近代转换的社会根源出发,与“至善”之道德观念、“竞关”之社会政治理想、“求真”之精神情感追求相互关联,具有吸取西方快乐主义幸福观、佛学“求真”观念等运思特质,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均有意义,值得重新体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