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宋词双峰并峙,美不胜收,给中华民族以永恒的精神滋养,走近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名家荟萃,溢彩流光;而有的教师功利地把诗词的鉴赏简化为高考诗歌鉴赏题,使抽象的鉴赏术语,繁琐的知识介绍与呆板的答题套路充斥课堂。于是,鉴赏变为训练,唐诗宋词学习应有的诗情画意没有了,典雅的审美享受没有了,精神陶冶和文化传承也没有了。对此,我从一轮教学的困惑到二轮的尝试教学改变,努力还原《唐诗宋词》选修课应有的美丽风景,让孩子感悟、收获这份美。  相似文献   

2.
唐诗宋词是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它往往有丰富的意象,多样的意境,是诗人独特情感的表达。鉴赏诗词通常可以遵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的开卷《致同学》一文中就说到“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对诗歌的鉴赏,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诗歌个别字词的赏析,而更应该把触角伸向更为深远宽广的审美世界中去,把我们的学生引向诗歌所营造的美的世界中去。  相似文献   

4.
单猛 《现代语文》2011,(9):97-98
【教学创意】 本篇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目标是要熟练背诵诗歌及学会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课拟从课文出发,通过听、读、品,把朗读、美品、探究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景美、情美、哲理美,从而最终学会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5.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和精华。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文本,《唐诗宋词选读》全书都是诗词鉴赏。书中每一首诗词都十分经典。当我初捧此书时,犹如拿着一本浓缩版本的诗词鉴赏词典,每每品味起来,犹口含甘饴,回味无穷。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的授课已经完成,在获得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唐诗宋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漫无边际的唐诗宋词解读给学生是教改后课堂教学的重点。学习唐诗宋词,不仅要识记,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赏析和鉴赏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当的进行技法点拨,适时渗透高考的考试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在《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作海 《成才之路》2010,(20):39-39
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开拓了诗词鉴赏的视野。教师在准备诗词教学时,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储备知识,增加教学容量。二是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体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三是信息技术可以为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角度设计《唐诗宋词鉴赏》这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鉴赏"就是学生直接"采购"和"享用"唐诗宋词并产出成果,从而实现变化性情、诗化生活、诗意栖居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日前刚刚结束的2015年苏锡常镇高三语文一模考试中诗歌鉴赏阅卷情况的反馈,以及对考题方面和意图的细致研究,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高二教师在处理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这一教材的具体教法,以期为高三诗歌鉴赏复习的高效率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时,为了能够更好地鉴赏所选唐诗宋词,有些老师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课本外的一些鉴赏资料(例如上网搜索赏析文等),而忽视了教材本身的内容设计特点。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归纳一下《唐诗宋词选读》教材的设计特点,将对我们的教学产生更切实而有效的改进。现罗列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1.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中外说理性散文”,要着重品味这些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12.
散文诗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意象是课文鉴赏的关键一环。笔者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就联系了鲁迅的《秋夜》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中窥到极具文学天才与时代责任感的两位伟人在散文诗意象艺术方面的灼灼才华。  相似文献   

13.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还原到单元教学重点中去,我发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再像过去耶样去死抠时代背景,然后再仔细分析思路,对景物作细致的切分、分析、鉴赏,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不用说就是要尊重学习者的初读印象。  相似文献   

14.
王维升 《文教资料》2012,(10):53-54
古诗词鉴赏在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地位一直比较稳定。得到了师生的高度重视,重专题复习,重题海战术,不经意间却忽略了平时积累,忽略了课本,视前言《唐诗宋词选读.致同学》如不见。殊不知,这里却暗藏法宝——形象美、语言美、技巧美等。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可以长长地吁一口气。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筝乐曲,一起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定会感到是一种至美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首次把"知音"引进到文章阅读理论中来,以最高层次的"知音阅读"为范式,建立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文章接受理论。刘勰阐述了知音难的七种原因,对知音读者的素质和知音阅读效果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六个方面的要求,还强调了感性鉴赏与理性批评相融合的"玩绎"阅读方式的重要性。这样,《知音》篇就形成了一套既包含了鉴赏与批评,又超越了一般性鉴赏与批评的知音阅读理论思想体系,从而赋予知音阅读理论以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栾燕 《华章》2012,(28)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以它无可比拟的美学、文学艺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华光异彩的明珠.古诗精短简小,却兼建筑美、音乐关、绘画美为一体.所以,古诗教学是一种意境教学,一种情感教学.单纯的古文教学,从字词解读、疏通句意到思想分析,显然与诗歌的特质不符.  相似文献   

18.
[教学意图]写景抒情是诗歌的共性,高中生对诗作景与情的关系也有类似公式的一套所谓行话,诸如"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等。可一旦进入实际的诗歌阅读与鉴赏,尤其是面对阅读鉴赏中的问题,往往会"乱枪打鸟",不管轻重地用这样一组"四字诀"来套贴诗作的手法特点并藉此应对所问。结果是,古诗词的阅读鉴赏不能完全根据作品的意象和意境加以分析,对诗作文本的解读往往空泛而乏力。《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一门选修  相似文献   

19.
《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选修课程,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吸引着大多数学生。唐诗宋词的星空璀璨夺目,面对如此丰富的精品佳作,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既提高教学效率,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讲授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的几点探索略述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0.
“诗无达诂”.是对鉴赏诗歌“个性化”的一种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