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蛔虫病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小肠内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在少年儿童中流行很广,农村高于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近几年蛔虫感染率为10~30%,广大农村感染率在9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蛔虫病列为第三世界的疾病。有些人认为,人的肚子里有几条蛔虫算不了什么,还有人更是错误地认为蛔虫能帮助消化,称它为“消  相似文献   

2.
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最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者一个人少者几条、几十条,多者几百条,甚至上千条。据我们对我县农村学龄前儿童现场调查,蛔虫感染率达70%以上。感染后除出现食欲下降,腹痛,智力发育迟钝,蛔虫从肛门口、鼻爬出外,还会出现蛔虫性肠梗阻、肠穿孔、胆道蛔虫症、阑尾蛔虫症等几十种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都免不了手术  相似文献   

3.
谈蛔虫病     
蛔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肠寄生虫病,农村里儿童得这种病的很多。蛔虫的形状象蚯蚓,皮肤光滑,活的蛔虫是淡红色,死后变成灰白色。它寄生在人体的小肠里,雌虫比较长而粗,雄虫比较短而细。雌雄成虫在小肠交配后产卵,随大便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救助制度。其保障对象应为全体处于贫困线且具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的贫困农民。保障标准应根据相应的消费标准结合恩格尔系数测算。保障资金应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列入财政预算,由县、市民政部门实行专账管理。  相似文献   

5.
咨询台     
前段时间回到家乡,邻居的孩子突发阑尾炎,手术后才知道是蛔虫引起的。蛔虫性阑尾炎是怎么回事呢?桑纤乐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事业的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城市和乡村,蛔虫病的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但由于蛔虫病是一种易感疾病,所以还是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两税法改革对唐代农村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税法为主体的赋税制度变革,对唐代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的赋税制度下,农民的家庭结构、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商品性农业和农产品的商品化迅速发展,商品交换的场地如草市、墟市等也开始向城市转化。这些变化对唐代农村生活、城乡经济以及国家税收结构等等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豫东 Z 市的调查主要围绕农村文化生活消费、农民对国家文化政策和措施的感知度、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民的文化生活形式、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情况等五个维度来进行.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数据分析发现:经济条件的变化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相比传统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村文化生活目前正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通过政府外力嵌入来构建的农村文化生活不尽如人意;农村文化生活的复兴和重建仍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完成农村文化生活方式重构的主要动力和力量还在农村内部.  相似文献   

8.
猪肉绦虫与蛔虫都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教材中提到 ,蛔虫由于体表具有角质层结构 ,因此 ,不会被寄主的消化液所消化。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把猪肉绦虫与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相比较 ,因而产生疑问 :猪肉绦虫体表无角质层 ,为什么也不会被寄主消化液所消化 ?这一问题 ,教材及教参中都没有提及。原来 ,猪肉绦虫的体表是由具有代谢活性的、有生命的、内含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合胞体层所组成 ,又称作皮层。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 ,原因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 ,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临床研究发现,胆石症有“年轻化”、“儿童化”趋势。小儿胆石症之所以日渐增多,是因为城市儿童进食荤食、精细食品过多,活动时间由于学习紧张而相对较少,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也相应升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相应升高,促发胆结石形成;农村儿童主要是由于卫生差而致蛔虫感染,蛔虫进入胆道,虫卵和死亡的残体成为结石的核心。胆石症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胆  相似文献   

10.
市实施农村教师待遇及生活条件改善工程,优先在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试点:制定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山区教师的配套优惠政策,包括设立岗位补贴、生活及交通补贴等,为教师改善办公、住宿和生活条件,制定优先享受职称评定等奖励政策。实施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做好将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校的工作。开展城乡跨区县指标分配工作,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研究这些免疫指标与N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测SIL-2R,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单克隆法测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结果]①糖尿病及其合并感染组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合并感染组较正常对照组IgG、IgA、C3、C4显著升高(P<0.05、P<0.01、P<0.05、P<0.05),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NIDDM合并肺部感染可加重糖尿病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NIDDM合并肺部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可作为糖尿病及其合并感染者的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对免疫功能低下致小鼠肠源性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动物模型,分别以双歧杆菌灭活菌液、活菌液对小鼠进行灌胃治疗后,检测临床血清学指标与组织匀浆内示踪菌.结果:活菌组、死菌组同自然恢复组相比,临床血清学指标水平与组织匀浆内示踪菌数量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双歧杆菌灭活菌液具有与活菌液相同的抗免疫功能低下致小鼠肠源性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这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英文音译词,十多年来,一直像妖魔一样纠缠着世纪之交的人们。许多人闻而生畏,不知所措,有些人置罔闻,恶性不改。本文主要对艾滋病的流行概况、HIV的形态结构、复制、侵染、症状及其预防作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作品大多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深受感染,提高对古代文学学习的兴趣?朗读是讲析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起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在课堂上重视朗读,让其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6-2009年的入校新生为检查对象,用酶联免疫法对血清中的HBV的五项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我校新生中虽然HBV感染的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但其中大三阳和小三阳所占比例偏高,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HBV感染的状况不容乐观,应在校园内有针对性地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啤酒酵母菌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影响作用及机制.方法:用啤酒酵母免疫家兔后,经家兔耳的皮下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播散性念珠菌病动物感染模型,观察啤酒酵母菌免疫组和对照组家兔的感染状况;通过测定抗体效价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了解啤酒酵母的免疫效果.结果:观察显示:①免疫组兔耳皮下注射区红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②肾脏充血及肿胀程度免疫组小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肾脏出现肉眼可见的脓肿灶;③病理诊断显示,免疫组炎性细胞浸润范围小;④免疫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吞噬百分率与吞噬指数,免疫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啤酒酵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白色念珠菌的局部感染及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8.
1998~ 2 0 0 0年洛阳医专附院内科共收治泌尿系感染 373例 ,其中 43例伴有糖尿病 .伴有糖尿病的 43个病人中 ,≥ 50岁者 37例 ,Ⅱ型糖尿病 36例 ,女性 39例 .以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38例为糖尿病后合并泌尿系感染 ,起病急、病情重 .对这些病例及其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泌尿系感染 ,其治疗必须合理、及时 ,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实习医学生对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旨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措施。方法以问卷的形式调查50名在我院实习的大、中专医学生。结果调查显示实习医学生掌握医院感染概念的占8%,44%认为能够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只有4%了解医院感染的重要性,68%了解有关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60%了解一次性物品的管理。结论实习医学生对医院感染认知不足,医院应加强实习医学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对防止医院感染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nsiders young children’s (aged 3–5 years) relations with objects, and in particular objects that are brought from home to school. We begin by considering the place of objects within early years classroo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hildren’s education before considering why some objects are often separated from their owners on entry to the classroom. We suggest that the ‘arrest’ of objects i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m being understood as ‘infecting’ specific perceptions or constructs of young children. We further suggest that a focus on the dichotomy between affection/infection for and of certain objects may offer new possibilities for seeing and engaging with children, thus expanding the narrow imaginaries of children that are coded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UK early years education polic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