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书次号研究的看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针对书次号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书次号的规范,统一研究工作与索书号的统一研究并行不悖,可以分散研究,渐趋一致,应当搞清索书号,书次号等相关名词,概念,明确分类号与书次号的职责,开拓研究书次号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2.
谈书次号的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关于书次号统一与否的争论,对索书号、著者号、种次号等相关的概念及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书次号的标准化为大势所趋,结合著者号与种次号二者的优点,逐渐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3.
书次号和索书号的定义不同,"分类出版号"就是索书号,而索书号并不能作为图书查重和检索的依据。分析了用出版者号和书名号作书次号和用"分类出版号"作索书号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书次号无法统一,无需统一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对书次号能不能统一,是否需要统一,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认为书次号既无法统一,也根本不需要统一。  相似文献   

5.
高校合并后图书馆索书号设计新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阐述了合并后大学图书馆索书号的设计思想:设计新号,保留旧号。新旧索书号既能混排,又能区别;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一种著者号与种次号相结合的新型书次号;列举了各种辅助区分号的设计;对索书号的标准化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朱寅君 《图书馆学刊》2007,29(5):115-117
介绍了利用中文文献"索书号"系统进行日文文献"索书号"编制的试验;提出日文文献"索书号"中"著者姓名罗马字与种次数字混合编制书次号"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图书分类法注释中规定书次号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常用图书分类法的类目注释中有关书次号的各种规定,认为由此造成书次号的混乱,不利于索书号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提出分类法不宜代庖涉及书次号问题,更不宜在同一分类法中规定不同的书次号。  相似文献   

8.
全国统一书次号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图书馆界比较流行的分类排架号(即索书号)主要有四种,即:分类著者号、分类种次号、分类登录号和分类年代号。这四种排架(索书)号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它们大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无唯一性,在使用中既费时又费力。为了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学科上的应用,实行全国统一的书次号已经势在必行。1990年我馆开始了此项工作的尝试,1992年取得了初步经验并付诸本馆排架的实践。由此,全国统一书次号的新方案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闫安 《图书馆论坛》2012,32(1):104-107
文章探讨小语种图书联合编目中大小馆的博弈,以及在图书馆中小语种图书的排架索书号与书次号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蒋鸿标 《图书馆杂志》2001,20(12):17-18
书次号是各馆区分同类异种图书的次序号,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因而无需统一每种书的书次号;书次号方案与书次号的选取是分离的,即统一书次号方案是一回事,书次号的编码又是另一回事,统一书次号应理解为统一采用某种书次号作为排列同类书的依据,而不应理解为统一每种书的书次号。  相似文献   

11.
双色索书号     
所谓双色索书号,就是把索书号的二个组成部分——分类号与书次号分别用二种不同颜色标记。目前,我馆新编书标、目录卡上的索书号,均由红色的分类号和黑色的书次号组合而成。分类号,由相应的五号(或四号)对开字母铅字(可去印刷厂购置)依次排列后,用橡皮  相似文献   

12.
图书索书号设计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子荣  史国祥  夏勇 《图书馆杂志》2001,20(1):22-23,45
文章阐述了合并后新浙江大学图书馆索书号的设计思想:①设计新号,保留旧号。新旧索书号既能混排,又能区别。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一种著者号与种次号相结合的新型书次号③列举子各种辅助区分号的设计。④对索书号的标准化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33-136
批驳分类法、分类号不统一和书次号不需统一的不恰当观点;指出标准化书次号的推广价值不在于统一分类检索与实现资源共享。从高校图书馆合并、整合文献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因书次号不同,难以组织藏书排架体系的尴尬局面以及从社会化编目飞速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书次号标准化有利于统一各馆分类排架标识,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索书号”对于排架、检索都有重要的作用。怎样把它编的简单、易懂、方便使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谈谈我们丹东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是如何编制“索书号”的。同类书不同著作的“索书号”是以分类号加书次号组成的。这里谈的分类号是按《中图法》给的,书次号是以书的名称字数和出版年月结合编定的,即取书名字数(书  相似文献   

15.
书次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书次号的概念和作用入手,分析了书次号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当科学认识书次号统一的概念,并探讨了书次号的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中外文图书的索书号,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文别号,说明该种图书属于哪种文别系统;其二是分类号,说明该书归属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哪一类目;其三是著者号,说明该书著者的某些属性。而中文图书,因为文种已定,因此它的索书号只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分类号,其作用与上述所叙的相同。第二项是书次号。所谓书次号,就是同类图书的排列号。在我国,目前各图书馆在书次号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统一步调,各馆所采用的方法各异,使用较多的有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17.
一种西文图书克特号的选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文图书采用克特号进行分类标引是通用做法。本文介绍的西文图书标引采取添加辅助区分号的方法.可以简化克特号的选取步骤,又可以解决中西文图书索书号差异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类索书号的发展趋势与分类法的发展趋势有相同与相关之处,等级分类体系的分类法向分面组配和分类主题一体化方向发展,则指明了分类排架方式的发展趋势。分类法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分类索书号的发展方向。尽管在世界各国出现许多分类主题一体化的叙词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功能的不同。要以叙词表替代分类法还不太可能,能否通过对书次号的研究使分类索书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效果上都能向分面组配和分类主题一体化发展,同时使分类索书号易于标准化和自动化,从而在完善分类索书号的过程中,造就出一种新的、功能良好的检索、排架工具,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产生出一种新颖的书次号,使分类号和书次号组合成一种符合发展趋势的号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种次号和著者号各自的利弊,分析了在数据共享及集中编目条件下书次号是否应该统一。基于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为实现各馆的日常排架及日后的编目数据共享,提出今后在书次号的设置上应同时设置两种书次号:以种次号作为显性书次号适应对内排架,以著者号作为隐性书次号适应对外检索。  相似文献   

20.
书次号应当统一——兼与李春利同志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任书青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2):90-91,47
从分类、检索、标准化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反驳“书次号不必统一”的观点,阐述书次号应当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