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谦 《四川教育》2000,(9):16-16
本文只就高考作文题目本身,也就是叙述形式的分析,谈谈几点体会,以期引起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讨论。先看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见图)  相似文献   

2.
历年语文高考作文题都是当年的社会热点,高考作文题目一般包含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也体现国家对人才培养、选拔的功能导向。对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命题逻辑分析,探寻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规律,明确高考作文题目和新课标之间的联系,运用命题的基本规律指导平时的写作教学和高考复习,对提升考生高考作文成绩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从1999年开始,话题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角,其形式是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法;其内容关注的是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人文理念;其要求都是围绕话题展开的“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话题作文最大的优点是让考生用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来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目的是在倡导考生“做真人,说真话,抒真情”。纵观近五年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命题者这方面的良苦用心,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构成了一种奇持的文化现象,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  相似文献   

4.
在2004年12份高考作文试题中.福建卷的作文被专家及评论家誉为“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福建卷作文题以形式上十分简洁,打破了五年来全国卷“话题作文”结构的基本模式,既没有“材料(或故事、寓言)”也没有“提示语”,而是直接列出10位人物(文学形象),让考生作文,而且增加了一“自”——“自选角度”.成了“四自”。  相似文献   

5.
高考作文题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功能.二是导向功能。一道好的作文题,要能够对考生的写作水平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考查和评价.还要能够对今后的中学作文教学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实现这两个功能.高考作文命题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四个原则.或许能对高考命题和高考作文题评价以及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2009年高考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去,人们已经开始清点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名多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员,我最先想到的是要琢磨一下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盘点一下其间的得与失。在这里,我不想说这些作文题目的妙处,因为说妙处的人太多了;这些题目也是有一些精彩之处的。窃以为,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水平比之2008年整体要差。我想直说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丁卫东 《语文知识》2003,(12):34-35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作文要求与去年一样。但仔细审辨题目形式及内涵,我们发现今年的作文题较往年有较大变化,不失为一道成功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郭世明 《教育》2008,(9):55-55
今年以当年大事件的话题作为高考作文题,超出了历年常规的高考命题思路,不过,“主旋律”题材的高考作文在今年应该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总体看来,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还是丰富多彩的,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命题原则也与历年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9.
滕朝阳 《教育》2008,(7):11-11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但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今年的高考。6个省份的高考作文命题,都与这次大地震有关,而照常规,当年的大事件话题,一般不会作为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所以,高考作文直击汶川大地震,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自主命题大门的隆隆开启,使“蓄谋”甚久的福建中学语文界终于迎来了大展拳脚的好时机。一道要求考生在所列历史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和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中,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的作文试题,以其丰厚的文化素养及文学底蕴、简约而不失清新的命题形式,在2004年的全国各地区的高考作文试题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在好评如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试题,在整套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试题拟得如何,往往影响到整套试卷的质量。下面就1999年高考作文试题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违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作文材料有如怪峰突兀,在心理上给考生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一点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专门从事高考命题研究的专家们怎么会把原则都弄丢啦?有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原则被弄丢了是客观存在。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作文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许织云 《辅导员》2010,(8):I0009-I0011,I0007
一、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高考作文题的以下特点值得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全国高考的语文试卷中第一次出现了一道《诚信》的话题作文试题以后,不仅全国每一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连续采用了这种式样,而且这种式样还被迅速地推广到了全国高中各个学段的平时考试中,甚至各地的中考的试题也在模仿这一命题式样,就连今年第一次试行高考自主命题的11个省市,语文试题  相似文献   

14.
一、命题形式:新材料作文题型称霸天下 新世纪以来10多年的高考作文题型演变,是由话题作文逐步向新材料作文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在2012年呈现出明显的节点,高考作文命题终于从话题作文占统治地位变为新材料作文占绝对优势:全国17套试卷中,16道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1道题目是材料加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的好坏,在语文高考成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颇受社会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有哪些特点?人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根据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的评点和有关媒体的披露,笔者作了一次粗略的扫描。社会关注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是所有高考试题中得分最高的一道试题,满分为60分。加之它是地道的主观性试题,评分带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几乎全社会都在关注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高考越严酷,越难绷住那股劲。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实话实说”编导请了魏明伦、何祚麻、聂卫平来做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广州的《南方周末》也在拿这…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与前几年比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促进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指导高考作文教学将会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审视与分析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者认为,今年高考题题目形式有了可喜突破,这种观点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赵年秀老师为代表。赵老师在纵观了今年18个高考作文题后,感到江西卷文题很新颖,很少见,并且明确指出,江西卷的这道题乍看起来与往年的材料作文或近年的新材料作文(或称范围作文)有些形似,但实际上它已具有近九年绝大多数高考作文命题的新特质,可以说是一种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18.
周小蓬  王萍 《师道》2013,(5):15-18
中外作文命题在命题形式、命题限制、命题素材、考查内容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比较分析中外作文命题的异同,可以打开我们高考作文题命题的新思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寻找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作文命题策略,同时也可以为应试的考生了解我国考试的情况提供参考。一、中外作文命题的对比(一)作文命题形式对比:单选与多选中外在命题形式存在一些差异。从题目选择性上看,我国即使是一个省出一道作文题,也是几千万人的省做一道题,学生的自由选择度很小。而国外的作文考试,学  相似文献   

19.
从2006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在一定命题范围内,考生拥有高度自主的立意权,并且越来越多地拥有自主选择写作话题的权利。更为可贵的是,这种开放并非天马行空般的漫想,在开放的同时又利用某些手段给予考生构思作答的保障,如多题选一、概念具化、寓意扩展、单字辐射、词义列举、直接提示等。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课标卷适用省份的增加,2011年高考全国卷只有2套,这样本年度高考全国共有17套试卷,比前几年少了一套.从宏观上看,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风格当然是稳字当头,继承多于创新.但俯瞰各地高考作文题,整体上还是容易看出与往年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在题型上,材料作文成为主流,17个题目中,材料作文有9个,材料加命题作文4个,命题作文有4个,话题作文暂时完全告别舞台;在立意上,2011年各地作文题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题目限制方式上,绝大部分题目充分体现了多元化和开放性,以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便于考查学生的写作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