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峰之作,真正寄寓着沈从文的审美追求,完美体现人性美、风俗人情美融注于自然美中的审美意境,建构了一个属于他的“湘西世界”,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叉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用优美的文笔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的水世界,体现出作者浓郁的水情怀.沈从文小说中的水意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水与生命的关系、水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水与忧郁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特色的运用,还是情节结构的安排,处处可见作者的水情结.这不仅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同时也使得他的文章想要表达的意境具有了某种内在的联系.沈从文特别钟情于水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域文化的熏陶和人生“大书”的陶冶.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可以看作是他出走故乡湘西后给早期的全部生命体验以一种完整的文学归宿。作为一个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沈从文创作的基本情感取向、艺术风格与其独特的家世、湘西独特的自然风貌及历史文化传统,尤其是与其早年的人生经历都具有直接而深刻的联系,沈从文的创作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这些综合性因素的潜在影响。探寻沈从文的早期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可以发现沈从文创作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万物有灵观和生态审美的视角解读鲁若迪基诗歌的自然崇拜意识,拓宽了对鲁若迪基诗歌的解读方法和视角。鲁若迪基的自然崇拜意识的由来离不开独特的生活环境,普米族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以及他对普米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鲁若迪基诗歌体现的自然崇拜观念主要包含对山的崇拜,对水的崇拜,对植物的崇拜以及对动物的崇拜,其诗歌折射的自然崇拜观念涉及生态环境的各个方面。鲁若迪基的诗歌有着鲜明的自然崇拜思想,蕴含着独特的生态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中,沈从文常将人事的哀乐置于水边加以描绘,水,不仅仅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背景,而且水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既给了沈从文创作的灵感和智慧又给了他孤独的享受,在作品中,水,还成为阻隔有情人相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文学大家沈从文一生著述颇丰,除了有许多小说广为人知外,他还有许多文论也颇具价值。沈从文从自己的创作体验出发,对作家创作做出了极具个人意味的解答,崇自然、尊人性、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使得他的创作观无不体现出其严肃、真诚的审美倾向。探索他对文学创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和他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追求,对于其他作家的创作也可起到一定的启发、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是具有独特审美意义的文体.从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民族风情等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力图通过对湘西社会的深厚之情,来勾勒出一个理想的社会.通过结合沈从文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精神素养,探讨其乡土文学的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心理美学角度和沈从文生平出发,结合其作品,分析沈从文的创作心理,说明沈从文童年经验在他人生、创作历程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文字是考察远古文化的化石,它涵盖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古文字分析可以证明远古先民对水和洪水有着深刻的认识,先民生活中,鱼和蜃是常见的;交通方面,桥梁和舟船是十分重要的。从而证明远古先民是倚水而居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的诸多方面都有论述。孔子对于终身教育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却淹没在保罗·朗格朗等人提出的当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光环之下。本文比较分析了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和当今终身教育思想的异同点,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好的发掘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思想,并且充分借鉴外国教育思想的精华,努力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3.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东北鄂温克族的故事,展现了在近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外界的介入之下一步步走向衰微和濒临消失的命运。作品虽有着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等变化的展示与思考,但作者将其置于作品幕后,而将其中的大自然和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变化和生命情怀置于前台,对和谐的自然与人生深情展示与回眸,对"他者"破坏、异化和谐、自足的自然与人生而伤痛,表现了动人心魄的大自然情怀,并对自然和人类生命、命运等做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山水诗影响深远。已故诗人蔡其矫,一生创作甚丰。他的大自然抒写,既继承了古诗的优良传统,又将古人的出世思想变为现代人的入世思想。他后期的生态诗作,尤其显示了诗人先于同时代人的生态平衡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生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的李白,从诞生到仙逝,月亮如影随形,他似乎是为月而生,一生如月一般历经阴晴圆缺,最终又捞月而死,一生浪漫而神秘,极富传奇色彩。作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对月亮情有独钟的感悟不断融入到诗歌创作中,用与生俱来的幽默天趣、深照妙理的达观态度以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省意识,通过一个个月意象化解了人生的忧愁与悲酸,最终酿就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万丈豪情。  相似文献   

16.
范成大的田园诗,深刻地体现出其爱民思想;内容上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形式、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冯道的人生之道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的有机结合,儒家的入世济民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主干,佛教和道教思想是其人生之道的基础。佛教的禅定训练、随缘渡众的主张令冯道身心健康、智慧出众、以救民为己任。道教的乐观通达和圆融使冯道对人生世事持乐观的态度,以高超的应世技巧,与时变化,保身救民。正是依靠人生之道的支持,冯道才能在乱世长为将相,既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又能以各种方式救济民众,保存文化。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有过许多古老的信仰与崇拜,成为长期影响和制约哈萨克族民众精神生活的强大力量。这些信仰与崇拜可以分为自然崇拜、神灵精怪崇拜和神圣动物崇拜三大类。至今在哈萨克人的日常生活里仍然随时可以见到古老信仰与崇拜的遗留。  相似文献   

19.
刘亢 《宜宾学院学报》2005,5(7):122-124
王雏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之一。他的诗与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创造的水墨山水,被推为中国“文人画”始祖;他的山水诗,独树一帜,历来为人们所赞赏。本文从绘画的角度,以结构为切入点。通过对王堆作品的剖析,揭示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现象,王堆是将这一艺术特色结舍得曩完美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陈献章以自然为核心建构了自己的学术体系,毕生追求与维护"天机自由"的人生价值,在世俗生活中,展示出顺乎自然的人生情怀,宣泄了归依道家的生命情调.其理论的基石和出发点源于道家学说和理论,但在实践中,他又自觉不自觉地对道家理论和学说作了修正补充,从而丰富了我国古代的"自然"理论和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