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最近青岛市某中学学生联合“炒”掉班主任之事在网上议论得沸沸扬扬,学生“炒”教师,并非是教师犯了错误,而是这位班主任不让学生谈恋爱、穿出格的时装。无独有偶,在上海某中学,按学校要求学生必须穿统一校服参加升旗仪式,一个女生没按规定穿了超短牛仔裤和露脐装,班主任让其回家更换,女生以剥夺上课权利为由,向电视台曝光。前不久某校上初中的几个女孩离家出走,某学生将批评他的老师打倒在地……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学生忘带作业、学具较为普遍。我班亦如此,几乎每天都有忘记带东西的孩子。主题班会强调过,家长会提醒过,也曾通知家长送到学校里,甚至给小组扣过分。但还是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却成了班级管理的"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八条第六点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这就必然涉及班主任制定班规来实施教育惩戒的问题.在制定班规时,应注意制定班规的必要性,以及班规中的多种困境,制定班规时应遵循教育性原则、多层级原则、公开性原则,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正确实施教育惩戒,更好地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权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邵思涛 《中小学德育》2020,(2):27-27,24
[案例]这天,有个陌生电话打进办公室说:"邵老师,我是小磊,2001届的毕业生,我期中考试时作弊,您还表扬了我。"我一下子想起来了。这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那年我接了一个年级的"双差班"。为了管好这个班,首先我先从励志开始,弘扬正气,激励学生进取。  相似文献   

5.
某校的一名数学教师一向对学生很宽容、慈善,与学生平等相待、融洽相处,可是,所带的班级学生数学成绩却不理想,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得到荣誉的机会也比较少,但学生就说他们的数学老师好。有一次,这位数学教师叫一名数学成绩中等的学生到黑板上做题,这位学生竞乱写一气,老师严厉地批评了这位学生,这位学生竟然动手打了老师。同时,班上的另外两名学生上去以帮忙拉架的名义也一起殴打老师。事后,家长、领导竟然说:“不应该责怪孩子,孩子没有错。”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惩戒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马卡连科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吕艳红 《快乐阅读》2011,(11):30-31
教育惩戒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它有别于体罚,具有矫正功能和威慑功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并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恰当、合理地运用惩戒的艺术,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首先我们要对惩戒的概念予以准确的肯定,然后才能探讨教育惩戒应遵循的原则、注意的事项以及惩戒的方式方法。提起"惩戒",很多老师避之唯恐不及。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是错误地把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是一班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有碍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有悖于社会公德或违反社会法律的言行,班主任有权力和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恰当的批评教育,或“惩戒”教育。但是“惩戒”不等于体罚,也不是心罚,更不是伤害。,我在班级管理中,注意了“惩戒”教育的科学性,即实行“惩戒”时,首先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在科学“惩戒”中警醒、自悟。实践证明:科学“惩戒”效果良好,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9.
蒋爱娟 《班主任》2010,(11):23-24
一、案例描述 作为高一班主任,为使班级学生能“赢在起跑线上”,我起早摸黑,狠抓班级日常管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相似文献   

10.
作者心语:"连坐"之法起源于商鞅,曾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民众,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这种惩罚手段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早已经消失了,它已经不再属于这个时代了。但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实施"连坐"的做法却仍未绝迹,有的教师仍把它作为有效的教育惩戒手  相似文献   

11.
正当惩戒     
新闻背景"教师的安全和学生的安全同样重要,都是重于泰山。"针对近来备受关注的教师受害案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教师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切实保护。同时,王定华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惩戒顾名思义,惩戒就是惩罚、警戒,是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犯错误的责任追究,是让孩子去认识错误、承担错误所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但是现在一提到教育惩戒,人们头脑中首先想到的就是"体罚"。体罚,即"体"罚和"心"罚,它是以惩罚为手段,以侮辱和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结果的一种具有严重病理性的教育方法,它在大多数国家都是被明令禁止的。我国《教师法》规定,对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教师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惩戒教育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尊重学生权利的呼吁以及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惩戒教育遭遇极大的争议,反对者有之,赞成者有之。惩戒教育是否可行以及怎样进行?如何把握惩戒教育的度?惩戒和体罚的区别如何界定?过犹不及,惩戒教育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我们教育界"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成了教师一切教学行为的最高宗旨。事实上,在教师队伍中,确有部分教师业务素质差,教学水平低,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动辄就讽刺挖苦,声色俱厉地批评,甚至拳脚相加,对学生的心灵、肉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在这种背景下,"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就成了学生的防护墙。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54):188-189
本文阐述了初中班级工作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倡导以"发展特长"、"才艺展示"、"社会实践"、"主题班会"、"课外拓展"等形式,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全面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当前,"民主教育"和"赏识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部分学者甚至提出了"无批评教育".对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畏手畏脚,不敢惩戒学生.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有这样一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力."这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很多教师认为,惩罚不是体罚,学生做错了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激励教育被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题和具体表现而广为推广。相反,"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于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老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班上有一位女生,数学成绩一直一般,可是有一段时间,她的作业变化非常大,差错很少,我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但一堂测试下来,我却发现她的成绩根本没有提升,甚至有所下降。有一天,我发现自习课上流行"交流本",部分学生相继传阅,影响部分学生学习,我当场没收了"交流本",里面的内容让人吃惊,所谓的"交流本"竟然是互相抄袭作业,并且附有手写的聊天对话。于是,我找出几名"始作俑者",打算予以惩罚。谁知,这些学生马上就不干了",老师,凭什么惩罚我们?你这是歧视,是体罚。"我坚持了自己的决  相似文献   

18.
林芳 《考试周刊》2014,(10):179-179
<正>现如今,赏识教育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很多老师以为找到了教育的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实很快给我们泼了冷水。在困惑和思考中,大家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让人敏感又忌讳的教育话题——"教育惩戒"。那么,什么是教育惩戒呢?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错误行为的一种教育,即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进行惩,从而让其达成戒。正所谓"小惩而求大戒"。惩戒中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育是基于爱的。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所以教育惩戒应伴师爱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惩戒权"受到如此关注,并非空穴来风。这个问题的发生,实有感于如今学生难管难教。如果说以往一般班级中可能存在难管难教的学生,那么如今即使在"好学生"中,也存在"抗教育性"现象。这就成为教师不能不面对的难题。尽管一度寄希望于尊重学生、表扬学生,甚至迎合学生,如今看来,不仅并  相似文献   

20.
发展性惩戒主张学校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加以必要的惩戒,但惩戒应体现对学生成长的发展性需要。发展性惩戒倡导采取适合其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惩戒,旨在培养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自主调控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展性惩戒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所言:"学校对于犯过之学生,犹医生之于病者耳,非如警察之于窃贼也。"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施以有效的惩戒,也是学校的应有之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