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文章叙述了建国50年来我国文科院校外国文学教学的发展与变迁。文章指出:50年来外国文学教学走过了一条坎坷的道路,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在过去50余年间,新罗史研究无论质、还是量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60年代以后,在一定时间段内,韩国学界曾回顾各领域的研究状况,特别是为了纪念韩国光复50周年的1995、1996年,史学界在进行多样纪念活动的同时,也回顾过去数十年的研究动向,并展望未来,发表了相关综述文章。如此,这里重新回顾50余年的新罗史研究,似乎意义并不大。但是,迄今为止,虽然学界对韩国史或韩国古代史试图全盘统合探讨,但单对新罗史来说,这种深层次地探讨还未看到。如果和既往的回顾论文不属一个框架或范畴,也没有重复之嫌疑,那么,钩沉50年来新罗史研究脉络也并非没有意义。下面就简单阐述解放后50余年间新罗史研究的动向和成果,并对此后的研究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建国50年来国内出版的白居易研究著作予以分类述评,认为,近年是白居易研究史上的鼎盛时期,硕果累累,成就斐然.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不同时期简要回顾了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50年来的发展历史,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特色馆藏与服务、现代化建设、读者服务工作及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充分展示了50年来图书馆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5.
《青年史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学术团体──青年史学社主办的学生刊物,创办于1980年9月,迄今已有16年历史。16年来,有14届本科生相继毕业,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青年史学社的活动从未中断,成员累计已近千人。《青年史学》定期出版,迄今已达50期,累计发表各类文章900余篇。这些文章,包括同学们自己写的学术论文、人物采访记、历史古迹考察报告、历史档案和文献介绍、外国历史研究摘译、读史札记、史学研究动态和信息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仅学术论文就有600多篇,包括对古今中外通史、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  相似文献   

6.
从传记研究,散文研究,诗歌研究,思想研究,比较研究和版本研究6个方面,对台湾地区50年来韩愈研究的概况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传统专业改造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简要叙述了浙大光学工程学科50年来的专业设置变迁;依据学科及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在继承原有学科优势基础上有计划地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和教学改革的设想,介绍了实施过程中的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8.
经过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近几年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状况如何?这是许多人所关注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的文章,历来被赞誉为最新最高科研成果。在目前仍没有更科学的标准可用的情况下,我们聊以此为尺度来评估近三年语文教育研究的状况。从2001年至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的语文教育文章看,  相似文献   

9.
对伪满职官制度的研究是史学界重要而又相对薄弱的环节,文章对近十五年来的有关研究状况作了简要综述,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推动这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期专家     
《父母必读》2010,(11):14-14
几十年来.人们所患疾病种类的变化有喜有忧.喜的是,麻疹甲型肝炎等传染病50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忧的是哮喘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通过研究还发现免疫疾病和感染疾病都是跟免疫相关的,传染疾病的下降导致了免疫疾病的上升。  相似文献   

11.
罟罟冠作为蒙古族典型的服饰品,在我国服装发展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许多学者认为罟罟冠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考证其历史至少在400年以上;除蒙古族使用外,罟罟冠还是许多其他民族已婚妇女的冠饰。在消失400年后的今天它又重新出现在蒙古草原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几年国内教育界广泛兴起的“多元智力”热,本文对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在我国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认真反思:剖析加德纳教授对多元智力理论的反思,进而剖析西方学者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早期反思、2004年以来对多元智力理论的整体反思和具体反思。这说明,我们应该多元地理解、多元地讨论和多元地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相似文献   

13.
14.
从我国外语教学现状论语法翻译法存在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语法翻译法的产生、发展、沿用及其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外语教育实际,对这种古老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认识,比较详细地说明了语法翻译法在我国现代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必然性,以期能找到一种更加适合于中国人学习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夷夏"观是一种在我国封建社会占据主流地位达数千年之久的意识形态,它萌芽于上古,历春秋战国,形成于西汉.以后其内涵虽有所发展,但其实质,即"中国文化中心论"从未发生改变.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夷夏"观的理论渊源,成因,也剖析了其在近代衰败的必然性.旨在阐明一个民族必须时时以包容的心态,开放的品格,学习和吸纳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才能永远立于政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perceptions that children aged 6–10 years (n?=?83) have of what it means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Ideographic research was conducted utilising drawings and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values that are placed on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activity (PA). The article questions the idea that whilst it may be commonly accepted by academic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be active for health, little research has considered what this may actually mean for the child. Drawing on Bourdieu, the article utilises key concepts within the analysis of ‘capital' to frame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children experience PA. Findings suggest that central to children's experiences is the place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reciprocation. The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erence of forms of capital: phys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The potential for such concepts to be exploited by schools is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pportunities offered during free play.  相似文献   

17.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writings published or supported by the Fordham Institute and those associated with it over many years, this article brings together and examines a range of rhetorical tools employed to persuade policymakers and the public of their positio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 reasoned or evidenced position, the rhetorical tools call upon emotions to guide decision making. The result is a form of demagogery. Because they are influential in the public debate on education,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se writ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be recognized for what they are.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ssues of access and expansion in France. It elaborates on the rationale and causes behind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ver the last 25 years and the impact this has had on the system, more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The article shows that, a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lthough expansion has occurred, it has largely failed to deliver the democratising effect that people had hoped f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