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笑然 《大观周刊》2012,(27):46-47
技术侦查、秘密侦查是当今世界一种通用的侦查原则,当今社会,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增加、犯罪更加隐蔽、高科技手段在犯罪中使用越来越多。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设专节规定这一侦查措施,对技术侦查与秘密侦查进行立法,是侦查制度构建的重大突破。秘密侦查具有隐秘性,不能等同于技术侦查。对待秘密侦查,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以曾强其实践中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可以将这热点充分体现出来。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都可以适用,笔者认为,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是最主要的适用阶段。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  相似文献   

3.
周朋飞 《大观周刊》2012,(45):117-117,91
专案侦查是公安机关侦办重大、复杂案件常用的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专案侦查却常常因为科学管理的缺失,难以发挥其破案优势。如何提高专案组人员的相互配合,提高专案侦查的效率是专案侦查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专案组案件与项目管理中项目的属性,希望可以从项目管理中得到对专案侦查管理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刘毅 《大观周刊》2012,(47):90-90
侦查破案是检察机关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其直接与严打的力度和检察机关的整体形象相挂钩。而侦查队伍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侦查工作质量的高低。本文主要从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这三大方面来系统研究反贪局一名优秀侦查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5.
廖天觅 《大观周刊》2013,(11):36-3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受侦查机关的重视,在我国虽然没有专门给的法律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加以规定,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只对技术侦查措施做了概括的规定,但它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本文试图通过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论述,明确其在侦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媒介对侦查活动效率的提高、侦查执法规范的理性监督以及刑事案件的预警防范都具有重要价值和作用.研究侦查人员的媒介能力构成要素,分析侦媒关系对立的原因,完善对策,是侦媒关系走向契合的重要路径. 当前侦查人员面对媒介表现对立的原因 1.一些媒体报道的失范导致侦查人员的心理排斥.个别媒体对公安侦查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行为进行放大报道,不少涉警新闻有虚假性,导致了对侦查工作的错误引导,浪费了侦查资源,贻误了侦查时机;一些媒体的详细报道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信息,为其毁灭罪证、案后逃逸提供了信息支持,增加了犯罪侦查的难度和侦查的资源投入;一些媒体针对某些刑事案件进行密集性和倾向性报道,增加了侦查压力,干扰了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胡久辉 《大观周刊》2012,(4):54-54,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务犯罪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技术化、现代化,传统的侦查手段和措施已难以适应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需求。本文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为视角,从采用技术侦查的必要性、必然性和优势入手,论述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应当采用技术侦查。  相似文献   

8.
一、侦查通讯和案例通讯的概念侦查通讯和案例通讯是公安、法制报刊独具特色的新闻体裁,它们是公安法制报刊发表较多、读者群广泛的一种法制通讯。按照我国的司法程序,将司法活动分为立案、侦查、起诉、审判阶段,侦查通讯和案例通讯是以不同司法程序阶段的新闻事实为表现题材的相近似的法制通讯。侦查通讯报道的内容、新闻事件是发生在司法程序的立案、侦查、破案阶段的事件、事实,表现在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9.
李华扬 《大观周刊》2012,(31):53-53
中外刑事司法长久以来的经验表明,侦查阶段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侵犯的阶段,也是犯罪嫌疑人最需要律师帮助的阶段。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良心,而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态度则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司法的透明度与人权的保障情况。在强大的回家机器面前,任何人都脆弱得不堪一击,那么最有可能受到国家最严厉的法律-刑法追诉的犯罪嫌疑人则更是显得渺小,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被采取了强制措施。则意味着其人身自由或多或少地已经受到了限制,这不仅是对其自由的限制也会对其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在此情况下。能够为其提供专业的法律知识并且具有会见权的就只剩下律师了.所以甚至可以说赋予律师在侦查阶段怎样的权利足以反映一个国家司法制度的精神与价值取向。而律师在侦查阶段具备的权利中尤为引人关注的一点便是侦查阶段的在场权,什么叫侦查阶段在场权,其存在的意义以及我国法律现阶段对此的规定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纪承昕 《大观周刊》2012,(50):57-57
职务犯罪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人权容易遭到来自于国家权力的侵害,新刑诉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写入总则,并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和具体规定。保证其贯彻落实.新刑诉法实施后,在职务犯罪案件中.如何做到既能惩治犯罪又能尊重和保障人权,其基础和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侦查阶段的程序公正。随着查办职务犯罪实践的不断发展及法律的不断修订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中人权保障得以不断加强。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借此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进行一些浅显的建议和设想,希望为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人权保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从电台主持人通往监狱的大门,这条路本不是直捅捅的,可是河南南阳电台的主持人张寒,他把这条通往监狱大门的路捅直了,别人没进去,他进去了。一个电台主持人的职务,也不是很显赫,但张寒在其位置上,以他自身的音色形成了一种对女性的诱惑。他的声音诱惑了某些女性,女性的某些特质又诱惑了张寒,张寒像一条饥饿的色狼,不断扑食被他诱惑的猎物。直至东窗事发,张寒贪婪的本性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我们许多人都有令人诱惑的职务,是冷静地面对诱惑,还是不择手段地利用诱惑来满足自己的欲壑,这则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蔡斐 《中国广播》2012,(12):64-67
记者暗访遵循的原则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记者暗访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分,适用不同的原则进行规范。非介入型记者暗访和非诱惑性记者暗访应遵循自由使用原则,犯意诱惑型记者暗访应遵循禁止使用原则,机会提供型记者暗访应遵循谨慎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晓言 《中国广播》2004,(3):62-62
“侦查”与“侦察”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其词义却大不相同。“侦查”多用于有关案件处理,“侦察”多于军事方面,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4.
晓言 《中国广播》2004,(4):62-62
“侦查”与“侦察”两个词,读音相同,但其词义却大不相同。“侦查”多用于有关案件处理,“侦察”多于军事方面,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勤 《大观周刊》2012,(31):331-33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应看到,企业党员干部面对精彩世界.诱惑多多。不过,诱惑的存在,前提是人的需求:诱惑的魔力.利用的是人的欲望。在五光十色的“香饵”面前.如果没有忧患意识.缺乏自警之心,就难以守住人生道德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的党员干部因挡不住金钱的诱惑而巧取豪夺.挡不住权力的诱惑而卖官鬻爵,挡不住名利的诱惑而沽名钓誉.挡不住奉承的诱惑而忘呼所以.  相似文献   

16.
赵锦海 《大观周刊》2011,(42):27-28
侦查讯问,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相关证据,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以言词的方式进行正面审问的一种常规性侦查措施 。办案人员进行侦查讯问的目的是通过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直接的“言语问答”,从而查清案件基本事实、厘清犯罪线索脉络,同时也可以以此扩大侦查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DNA鉴定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对茸身的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技术的发展同样对刑事案件的侦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侦查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侦查线索、拓宽了侦查领域、加快了破案速度。本文通过对美国自1969年至2007年间已被发现的253例冤假错案,以及列举的几个较为典型的错案案例分析,浅析DNA鉴定技术的发展对刑事案件侦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6年刑诉法第一次修改确立的废除免予起诉、允许律师介入侦查、改革审判方式、确立疑罪从无等措施,给侦查机关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正是这种压力,推动全国公安刑侦工作改革和侦查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情报导侦”侦查模式的模式分析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假设、归纳、证实,并通过演绎应用,持续检验的循环过程.“大情报”观对“情报导侦”侦查模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在构建过程中横向发展为“报警”服务,纵向发展为“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技术侦查证据是指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得的各种证据的总称。在技术侦查证据原件的认定上既要保障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又要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和侦查人员的安全。应当采用原始载体与说明材料的结合、庭审举证与庭外核实并举以及具有专门知识的证人出庭辅佐说明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