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益,保护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利益,实现人权保障,最终实现刑法人道主义目标。应从明确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调解过程、和解结果、和解监督。构建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应玲玲 《大观周刊》2012,(23):67-69
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诉讼中的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刑事和解制度建立了一种新的刑事案件解决机制,对轻微刑事案件在受害人与加害人通过协商达成和解,授权国家司法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刑事和解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我国刑事和解存在的缺陷以及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具体地论述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把刑事和解作为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制度等形式探索开展了刑事和解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得到立法肯定首次写进新刑事诉讼法。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程序提出了挑战。检察机关要提升执法理念,正视刑事和解中面临的司法资源不足、和解协议执行不力、刑事和解监督缺位等问题,从观念转变入手,加大队伍、机制等建设力度,积极优化刑事和解的效果,实现新刑诉法的立法初衷。  相似文献   

4.
王敏丽 《大观周刊》2012,(23):75-75
刑事和解制度早在国外施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各国相继引入本土并建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我国设立刑事和解制度同样具有可行性,笔者从法学、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为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争议多年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法律上终于有了"名分"。专家指出,适用刑事和解,一定要杜绝以钱赎刑等司法腐败问题。苏州的刑事和解尝试是对传统刑事司法二元价值的有益探索"打人这件事我真的很后悔,我真诚向被害人道歉了,经济上也给了他补偿,并且还定期去街道接受帮教。"4月9日,在苏州市平江路派出所见到《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时,吴极(化名)不断解释。  相似文献   

6.
高法钊 《大观周刊》2011,(26):88-89
作为自生自发的刑事司法改革实践,刑事和解制度并非法学家倡导的产物,而是地方基层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制度探索的结果。然而,作为理论对实践的响应,刑事和解制度最近一段时间受到了刑事诉讼法学者的热烈讨论.如有学者将其视作恢复性司法的中国化运用,有学者将其视作区别于传统控辩对抗模式和近代公力合作模式之外的私力合作模式.还有学者建议将刑事和解制度纳入未来的刑事诉讼法典。目与程序法学者热情有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刑法学者并未对这一制度予以足够的关注和讨论。笔者认为,刑事和解制度的运用,不仅涉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量刑轻重,还涉及罪与非罪的界限,因此,本质上应当是一个刑法问题,应受到刑法理论的充分关照。本文拟以刑法为视角,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刑法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刑事和解的条件与限度.  相似文献   

7.
孙永烨 《大观周刊》2011,(39):30-30
刑事和解制度,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我国刑事司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下,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实践探索。通过运用沟通、说理、赔偿、谅解等方式,创新了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有助于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8.
史桢桢 《大观周刊》2012,(43):79-79
任何制度在某一国度从萌芽到成熟都会受到种种考验。刑事和解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发挥它作用的同时又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我们应该权衡利弊,最大化的发挥其所长。  相似文献   

9.
高鋆伟 《大观周刊》2013,(12):50-50,24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刑事和解制度基于惩罚犯罪分子、补偿受害人、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该制度苯仅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而且更注重实质正义的时代主题,使得一些刑事案件的处理更好的做到了情理法的结合,更有助于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和解,它们的基本内涵是在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刑事纠纷,其目的是为了恢复被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以及恢复加害人与被害者之间的和睦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刑事和解在价值追求上是相通的。然而,我国刑事法律仅仅对前者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后者。目前仅仅停留于司法实践的探索当中。为此,笔者以为应在刑事附带民事机制的,基础上借鉴、规范和创新刑事和解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兰莎莎 《大观周刊》2011,(23):13-14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在执行程序中的体现。但我国有关执行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执行和解协议是否具有强制执行力,执行和解中的担保人如何承担担保责任,以及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时效如何确定等问题仍存在争论。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在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时,参考各种学说,使执行和解制度得以完善,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促进民事纠纷顺利解决。  相似文献   

12.
廖雯萍 《大观周刊》2011,(20):216-217
调解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加以规定,有利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对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却因自身的局限性,造成虚假诉讼、不诚信滋长等问题。实践中,法院审判案件时,也总因是审是调而苦恼不已,学术界也是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大胆探索第三条道路,在巩固完善调解、审判的同时适当的加入和解程序。本文从民事和解制度的性质、主体、原则、制度、程序等方面对如何进行改造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体现宽严相济和对受害人实质抚慰精神的同时,避免出现可能的"花钱买刑"乃至"花钱买命"等妨碍司法公正现象的出现,是刑事和解更大范围推广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彭灿火 《大观周刊》2011,(33):65-6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此,我们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准确定位,正确解读其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观念层面要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立法层面应调整完善刑罚结构,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假释制度,以加快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在执行环节中对其民事实体权利行使处分权的具体体现,执行和解对于及时解决纠纷,大量减少讼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和解的规定过于粗略,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执行和解的概念与实质、执行和解的原则与效力及实践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永东 《大观周刊》2012,(46):99-99
对作为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当今特殊时期的背景下.我国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化解当事人矛盾的办案方式.公诉案件的当事人和解就是其中的一种。对公诉案件,由于法律没有使用“和解”的概念,其原则、方式及理念又与传统刑事司法有所不同,因而引发了许多争议。对此,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讨.一、刑事和解的基本含义及性质  相似文献   

17.
熊灵芝 《大观周刊》2011,(40):30-30
2007年最高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提到“强化诉讼调解一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力度”。自此,“刑事和解”审判改革与“民事调解”并行推进,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实践也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8.
每个国家在其转型过程中都会有些灵魂式的人物,南非无疑是幸运的代表。曼德拉的《漫漫自由路》、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和萨克斯大法官的《断臂上的花朵》,在此我们姑且称之为转型期南非的"和解三部曲",通过这三本书以及每位作者的人生,读者可以清晰地回顾转型期的南非社会如何走向宽恕与和解。一、漫漫自由路  相似文献   

19.
张颖炫 《大观周刊》2011,(40):24-24
目前我国的医疗纠纷解决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但这些解决机制都存在不足,势必要引导我们寻找一条更好的途径。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和解应当是快速、有效、便捷的方法,同时在医疗纠纷解决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明勇 《大观周刊》2011,(23):18-18
作为一种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自诉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公诉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具有不能为公诉完全取代的特质。为此我们应当认识刑事自诉制度的存在价值并分析运行中的问题并究其原因,从而构建符合中国实情的刑事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