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朱瀚翔 《大观周刊》2011,(37):186-186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分析幼儿园感恩教育实施中的不足,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季红波 《大观周刊》2013,(5):155-155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冠 《记者摇篮》2006,(12):1-1
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品德之一。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美丽故事被千年传颂,映射出人类对感恩之心的赞美和渴望。动物尚且知道感恩,何况我们人呢!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更应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不能改变,人们的道德水准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感恩意识强弱检验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总体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树立感恩意识,长存感恩之心,是宣传领域和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所说的感恩,不是感恩于某个个人,是感恩于组织,感恩于集体,感恩于整个时代。  相似文献   

4.
廖丽春 《大观周刊》2011,(34):160-160
作为一个教师,既然承担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就应该对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负责任。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智力,身体状况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想尽办法去挖掘每个孩子的最大潜能。对于学困生,我们更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关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地落实在行动上。对于学困生,只要我们不放弃,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关爱和教育,他们也会是一朵美丽的鲜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5.
余俐 《大观周刊》2011,(36):131-132
活动目的:我班的盲孩子对于别人的付出习以为常,他们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伤害了别人,他们缺乏一颗爱心。因此我打算在班里搞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我想通过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别人的艰辛,别人对他们的爱他们也应该懂得回报。  相似文献   

6.
学会感恩     
基督教有感恩节,那原本是感谢神的,由此延伸到尘世间的感恩。讨论中国是否应该设立这样的节日也许有"崇洋"之嫌,但是,可以肯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从来没有一所特别的学校开设感恩课,可是作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我们受到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父母给我们以生命,历尽艰辛养育我们,给我们以呵护和温暖,使我们得以成长,当然应该感谢。历史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我们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沃土,应该感谢。革命前辈浴血奋战,创建了我们的共和国,应该感谢。享受着璀璨的灯光,享受着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一个大学生因为父母不给他生活费而把父母告上了法庭。联想起去年在南京大学贴出的一封"心酸父亲的来信",说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且和父母关系日渐淡漠……看到这样的事情,许多人不由感叹: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不懂得感恩呢?其实缺乏感恩之心,是这个时代的通病。看看我们的社会,成年人不也有很多缺乏感恩之心吗?有人一从家里独立出去,就忘了对父母的照顾和报答,直到生了孩子,才想起父母的价值:帮忙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8.
巫莹汉 《大观周刊》2012,(16):211-211
感恩,《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我们通常所说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感恩。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也可以说,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  相似文献   

9.
简讯     
《山西档案》2008,(1):61-63
12月27日,芮城县档案局举办了“元旦感恩茶话会”。会上,在职员工、退休干部畅所欲言。局长杨秀票向大家朗诵了自己在芮城报发表的《父爱无边》,字字句句体现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她说,感恩是做人的天性,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学会感恩,感父母生养教育之恩、感老师培育教导之恩,感领导提携关怀之恩、感同事朋友帮助之恩。大家争先恐后谈感恩,谈人间真情,爱亲人,爱同事,爱朋友,让爱充满我们的生活。一次特殊的元旦茶话会在同志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档案局全体同志在充满感恩的和谐氛围中迎来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谷倩 《大观周刊》2012,(15):190-190
我们知道“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课改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刘栓金 《大观周刊》2012,(28):99-99,124
针对当前职工感恩心缺失这一现状,对矿区职工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对于培养职工健全的人格.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构造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努力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充分发挥“两课”在感恩教育中的功能建立有效的感恩践行机制,把感恩教育做好。  相似文献   

12.
吕军 《大观周刊》2012,(35):230-230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们,常常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好人倒霉?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善待好人,是因为我们从心底里认为,这些人不对他们好,他们也会这么好,而自己的“感情投资”,应该放到更值得的地方去。我们不知感恩,却谙熟算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一项关系着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图书馆应该从指导阅读、拓展活动空间、与学校教育协同一致、发展孩子个性等几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履行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相似文献   

15.
欧高凤 《大观周刊》2012,(46):393-393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一、爱心  相似文献   

16.
王宪锋 《大观周刊》2012,(32):271-271
作文,不单单是语言的堆砌,文字的组合,更应该是率真性情的流露。所谓作文,即做人。我们教作文,也不单单是要指导孩子写作的技巧,更应该触动弦子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渐渐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赞美、学会感恩。一个人快不快乐,不在于官大官小,钱多钱少;而在于心灵是否充实,情感是否丰富。一个热爱生活,细腻感性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定是丰富多彩的,他的人格品质也定是最接近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17.
文蓉 《大观周刊》2011,(18):193-193
我们都知道汉语拼音的学习对我们的一生至关重要。它是识字的基础,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工具,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把钥匙。因此学好拼音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而汉语拼音的学习对七、八岁的孩子来说,选择适宜儿童的生动有趣的方法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学好拼音。  相似文献   

18.
读黄全愈先生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和矿矿写的《放飞美国——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这两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究竟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 在中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教孩子学知识,二是教孩子学做人。所谓好学生要品学兼优,一是要思想品德好,二是要学习成绩好。但令人不如意的却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孩子厌学情绪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讨厌上政治课、思想教育课,“人牵着不走,鬼牵着飞起来跑”,甚至还岀现学生杀死母亲之类的恶性事件。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良好愿望和严格措施有时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坦率地说,是因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岀了一些问题!我们要不要  相似文献   

19.
红英 《大观周刊》2011,(10):192-192
普及少儿美术教育,提高少儿全面素质是当今教育的重点。而如何普及美术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少儿的全面素质,为祖国的未来造就高素质人才,培养其审美能力,获取关术专业知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激发其学画的内在动力,使美术教育成为孩子主动去获取”美”、追求”关”的实际行动.使美学教育贯穿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对美的要求成为少儿学习生活的基本出发点,使”关”与”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正别再强制性地让孩子去做什么或改变什么,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应该用讲故事或让孩子自己看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让他们在幸福和希望中长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通过阅读带来的启发,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的问题。世界各地,家长不约而同地把阅读作为对孩子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少儿阅读也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在林林总总的童书中,有真正的儿童教育理念,能真正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实用价值的精神食粮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