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超级震撼。实在很难用其他词语来形容多年前我第一次听叶澜老师报告时的感受,真的是超级震撼!  相似文献   

2.
前几日,区里一所新基础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开展“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实验现场研讨活动,笔者有幸去参加了这一活动,听了两节课,并参加了评课活动。对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感受叶澜     
在我国教育家队伍中.叶澜是重量级的人物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具有丰厚的学养.而且更多地来自于她的人格魅力.提起叶澜.不能不提到“新基础教育实验”.作为一项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实验”凝结着叶澜教授一生对教育的理解和理想。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了叶澜教授的一场报告,报告的主题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课堂教学改革》(报告会由长沙教育学院主办、《湖南教育》编辑部协办)。叶澜教授是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奠基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升堪称国内基础教育界的一个典型、一面旗帜。过去我虽零零散散地读过她的《新基础教育》等著作,学习过她的部分教育随笔,但一直没有当面聆听过她的教诲,  相似文献   

5.
近期,在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听了六年级一节“圆柱与圆锥”内容的复习课。我听后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大有一种“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的感觉。引起我思想震撼的并不是执教老师的精湛的讲解、巧妙的设计、滴水  相似文献   

6.
来翔宇学校工作以后,卢志文总校长曾发起过一个讨论:“教育”是什么?记得当时我是这么说的——教育,就是改造,就是琢磨,就是重塑。那时,教育是我心中一个隐约的美好的梦,读了我的老学长苏州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之梦》后,内心里真的是受到了“超级震撼”。那不仅仅是因为别人  相似文献   

7.
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者叶澜;1997年9月,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叶澜的另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这两篇文章,叶澜和她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站在了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一“站”,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8.
掌声响起来     
张莲 《新读写》2009,(1):24-27
那耀眼的灯光,闪亮的舞台,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都过去了,又一场“超级女声”的盛宴结束了。此刻沉淀在我内心的,是层层的感动和震撼。感谢,我们“超女”。  相似文献   

9.
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教育理论书,让人大有耳目一新之感。这本书就是由中国教育学界知名学者叶澜教授主持编写的《“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年)。该报告集是以叶澜教授为首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组成员,在历经五年的艰辛研究后.最终编写而就的。全书共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方案与理论纲领”“研究报告集”“专  相似文献   

10.
1994年4月,中国《教育参考》杂志发表了《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作叶澜;1997年9月,中国《教育研究》杂志发表了叶澜的另一篇章:《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通过这两篇章,叶澜和她引领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与实践,站在了世纪之交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台。这一“站”,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11.
近期,在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们听了六年级一节“圆柱与圆锥”内容的复习课。我听后不禁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大有一种“听君一节课,胜教十年书”的感觉。引起我思想震撼的并不是执教老师的精湛的讲解、巧妙的设计、滴水不漏的过渡和妙语连珠的提问,而是学生深刻、惊人的质疑与解答。  相似文献   

12.
自从周杰伦大红大紫后,我这个也叫“周杰伦”的小学生就没一天好日子过了。咱班那些超级fans一天到晚围着我开玩笑,唉,我真是“想回到过去”。我多次求爸爸妈妈给我改名,可他们说:“好啊,周传雄、周星驰哪个更好听?”我哭!最后在我的苦苦哀求下,他们作了决定:“不准改名,但可以转学。”我想:万一转过去那个班的fans比现在这个班还多,岂不更惨?但是万一那个班的人都不喜欢周杰伦的话,那我就爽死了。想了半天,我一跺脚:“转学!”终于转到了新学校,我一步三跳地走进校园,跟着妈妈来到新班级门口。我一看门牌,刚才那股高兴劲儿顿时飞至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教育,也包含着情感教育。例如, 《散步》一文虽然只有短短六百余字,但文中蕴含的亲情、温情使人感动、震撼。上这一课我提问学生: “对‘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的时候听她的话一样’有什么感受?”学生没有反  相似文献   

14.
陈娟 《上海教育》2008,(9):64-64
“读史使人明智”,读一个人的经历也能引起我们的许多思考,能使我们从中获益,看清自己。读了叶澜老师的《我与“新基础教育”》,从其十年的研究经历中我看到了人生无限的“自我超越性”。  相似文献   

15.
吃晚饭时,妈妈对爸爸说:“妈年纪大了,我想把她接过来,好有个照应。”爸爸回答:“好呀。不过我们的电视太小了,妈眼睛不好,去换个大的吧,听同事说创维新出的液晶电视挺不错的。”“噢,噢……太好了,我们家终于要换新电视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听妈妈说,外婆是个电视迷。依我看,她根本是个超级电视迷,这不,她一进门,还没站稳呢,就直奔电视。外婆一看到我们家的电况就傻眼了,摸了半天也没找到  相似文献   

16.
2月18日 晴 我从小就特爱吃泡泡糖,所以练就了一手吹泡泡的绝活。有一天,一个人上门推销“超级无敌”神奇泡泡糖。他说:“这种泡泡糖只要一吹,就能吹成飞机那么大,还能乘上它去旅行呢!”我一听,别提有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17.
叶澜不是体育教师,怎么能教我“三级跳”呢?她教我的是教师之道“三级跳”。  相似文献   

18.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1,(12):17-17
叶澜教授曾非常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棵一直没有长大的树。”她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想,叶澜教授是不是在为教育丛林里大量教育教学智慧的流逝而扼腕叹息呢。  相似文献   

19.
听王崧舟老师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更是一次震撼!大凡听过王老师上课的老师都如是说。“博雅、厚重、精致、和谐”,我更愿意用这样四个词语构成的想象空间来表达我的感受。无疑,王老师的语文课是称得上艺术的。  相似文献   

20.
全国小语名师张祖庆今年三月在我区“绿城之春”教研活动中,执教的绘本作文,让我听后心中非常震撼。如今,我捕捉住那股思潮的脉动,将它冷却、过滤、风千,最后凝成脑海中这抹淡淡馨香的“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