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阅读是人的文化性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的诗意性生存、智慧性生存、开放性生存的重要途径。有不少治学名家在谈治学与人生的时候,都曾用"阅读人生"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治学生涯。他们认为,治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人们发现世界认识生活;通过阅读,人们领悟世界体验情感;通过阅读,人们提升境界净化灵魂.人们在阅读活动中历练人生、培养智慧、完善人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定位:"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对学生人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由于陈旧理论形态框架的束缚,落后知识观念的捆绑,在阅读教学领域出现了所谓的"标准化"阅读,即用单一固定的答案去解读意蕴丰厚的文学作品.教参向教师布施"权威"的参考解释,教师向学生灌输"独一无二"的答案,结果就在阅读教学领域只存在着机械阅读训练及程式化的解读语言,从而把文本世界简单化处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失去了生趣.新课程理念的弘扬,纠正了阅读教学的某些偏颇,促进了阅读教学的发展,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何富镯 《现代语文》2008,(11):42-43
语文归根结底是一种阅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自然,阅读生活,阅读人生,阅读自己,阅读文字,阅读情感,阅读心灵,阅读生命。好的作品能引起心灵的震撼,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通过与阅读文本的对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通过阅读人们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文明、阅读的意义已经不单纯是获取信息,增加知识,阅读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它伴随着生命的始终。离开了阅读,人生的乐趣、价值、意义就要大打折扣。人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鉴赏》2010,(7):90-93,112
她的创作源于自己对生活真切地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一不牵动着她敏感的神经。她的文字绚丽多彩.犹如节日的礼花绽放出的光彩那样惹眼。她的作品字里行间流动着生命的点滴感悟。进射出智慧的小小火花。读她的散文,你可以感觉到有一柄心灵之剑,剑锋轻灵而犀利。直指内心:亦是一杯寒日里的热茶,饮之悄然感动,心生暖意,感慨作者赋予文字以灵性.赋予人生以智慧。  相似文献   

6.
自然是生命的逻辑起点,一切关乎生命活动的意义,答案都在其中。而作为诠释和记载人之生活,传承和发扬人之智慧的语文,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符号都印刻着自然深深的烙印。在走进自然中升华语文的情感,在走进自然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家彭懿说:"人的一生中能有几次邂逅图画书?三次:童年,初为父母,人生过半为了自己的时候。经典图画书以震撼心灵的方式让孩子感知生命,解说父母无法生动言说的挫折、灾难、离别和死亡……"绘本,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信心、勇气的生命书,那我们何不尝试运用绘本来进行幼儿的生命教育呢?这一过程肯定就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人听了心旷神怡!那就让我们来聆听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离开了人文情怀,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而变得苍白无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活意味着什么?一位智者说过: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这就是它的全部意义。遗憾的是,很多人活在生活里,却不曾真正拥有它。我对自己和孩子们说,生活是一幅大拼图。这里、那里,零散地分布着惊喜与失望、智慧与痛苦……一切交织在一起。如果不参与其中,你将会错过全部。生命像一场马拉松,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奔跑,和时间比赛,和伙伴同行,和竞争对手比拼……我们有时需要停下来,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我对自己和孩子们说,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会随着岁月流逝,再也无从记起。  相似文献   

10.
【阅读导引】青春是我们纵情放歌的时节,青春是我们绚丽多彩的季节,青春是我们唱响生命的激情时刻,青春是我们打磨人生的流金岁月……紧紧抓住青春的手,打造靓丽的青春,抒写人生的辉煌,让生命与时光共同行走……【时文链接】青春常在威廉·赫兹里特“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托马斯·布朗爵士没有年轻人相信自己会死去。这句话是我哥哥说的,它真算得上一句妙语。年轻人有一种永生之感——它似乎能弥补一切。拥有年轻的人就好像是一尊不朽的神灵,一半的生命已经流走,但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另一半生命还…  相似文献   

11.
教师爱岗敬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着对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失误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学生是他生命的给养,讲台是他生命的舞台,教学是他生命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郭艳霞 《教师》2008,(14):113-113
文字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阅读就像阿拉伯的神灯一样,永远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人说,生命是一束纯净的火焰,我们依靠自己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阅读,就是学生这个群体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作为教师,要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永不感到疲惫和厌倦。  相似文献   

13.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从人一出世的《摇篮曲》到《婚礼进行曲》,再到《葬礼进行曲》,生命轨迹中音乐无处不在。莎士比亚说过:“音乐是整个宇宙和谐的守护神。”它可以是早春树枝上的喜悦,也可以是秋日阳光下的悠闲。那内心的热情与奔放、慷慨与悲伤,人生的漫漫道路,都结成了一个个音符,连接在一起,化为颗颗心灵的红玛瑙,它们诠释着生的真谛、活的美妙,它们是情感的释放,是心灵的诉说!童年,音乐开始播种的季节。《摇篮曲》那轻柔的乐声中,有我们最纯真的童年回想,那是勃拉姆斯赠给友人的维也纳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本的语文教学,朗读能让学生更为细致地感受到文字的力量,能让学生爱上文字,并且通过朗读来真正的理解文字的内涵。朗读的声调可以根据文字本身的内容而产生变化,或低沉、或高亢、或悲切,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兴奋的,当文字通过声音倾泻而出,每一字每一句都透露出作者和朗读者的内心情感。当作者写下文字的时候,内心满是灵感和情愫,而在朗读者对作者的文字进行朗读的过程中,也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诠释自己对于文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一、感受——主体存在本质的深度激活与日常生活中泛泛的感觉不同,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里,当我们说我们有某种深切感受的时候,意味着在我们内部发生着、发生了某种较深刻的心理过程。这时,首先是,我们内心深处正经历、体验着某种东西。黑格尔说:艺术家作为“时代之子”,“意味着他从生活到内心真正经历了那个时代。丰富而重大的经历使他震动极深;他把自己全身心深刻地体验过、永远地铭记着的,传达给我们。”心灵的经历、体验始终是意味着一种精神的颤抖与震动,换句话说,感受,也就是一种主体心力激活激荡的过程,就是我们内心的一段精神、情感潮流的澎湃奔涌过  相似文献   

16.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影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成,性格的塑造,品质的打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在青年时代的少年读过哪些书,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说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吐出最后一缕丝;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说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把教师比作桥梁,说它把学生引向智慧的彼岸。人生最神圣的行为,就是我们每天在做着的事情,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自从参加工作起,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努力拼搏,不懈进取,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这个神圣职业,我要做在太阳底下奔跑的人。  相似文献   

18.
陈怡 《四川教育》2008,(5):46-46
有人说读书如交友,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多读书让人变得高尚。多读书让人增长见识,多读书让人变得智慧豁达。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有助于阅读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我们说,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精神对话,它应该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试贯穿人的一生。当然,这里所说的阅读。显然不单单是课堂内的阅读,还包含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的课外阅读。怎样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愉悦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9.
首先是对人成其为人本质的肯定。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就理应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人的一生便不断地以“人的本然而应然的生命祈向”而寻求着精神的高度自由、自主状态。人如果不能自己作主,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得到尊重和肯定。正因为“自主”意味着人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自己对自己负责、从而增加了生命所有选择的责任感,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提升、自我成全,使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缔造的成果。自主还意味着对人的能力、潜质与差异的信任与肯定,意味着对在人的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儿童文化”的尊重与珍惜,意味着…  相似文献   

20.
"情者文之经."作为独抒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更是以情感为生命.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或在宏阔的历史中撷取一个截面,或于绮丽的山水中截取一幅画面,或直视内心体悟心灵千变万化.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他们所着力表现的正是自己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体验.散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字词品析、朗读、倾诉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经历文章情感的浸润,从而体验社会、人生之纷繁,获得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