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打“的词义引申途径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打"的引申途径应是以"撞击"义为核心,程度减弱引申为"接触"义,程度加强引申为"挤占(时间或空间)"义,其它众多的"义项"都是以"接触"和"挤占"为基点在具体语境中的"变体".  相似文献   

2.
"胡"本义为"颔下垂肉",由此产生的事物名称有"胡袋、胡皴、鹈鹕"等;"胡"引申为"喉"义,"胡咙、胡夷鱼"等词语中即用此义;又引申为"胡须"义,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孙、蝴蝶"等;又引申为"西北部民族"义,与此相关的事物名称有"胡琴、胡笳、胡饼、胡蒜、胡萝卜、胡瓜、胡豆、胡椒、胡服"等;又引申为"大"义,使用此义的名称词语有"胡鳙、胡沙、胡考、胡耉"等。分析"胡"的意义引申情况,能够解开"胡"类事物名称的命名之因。  相似文献   

3.
"粪土"源流     
"粪土之墙"的"粪土"是一个动宾结构,义为"掉落或扫除尘土",由此引申出"脏土、秽土",进而引申为"鄙贱下劣的事物"或"形容恶劣的环境"; "粪"指"粪便"义,是汉代以后才产生的;"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不能理解为动词"鄙视",它只是名词的意动,即"把……当作粪土".  相似文献   

4.
"巨X"在现代汉语中句法功能丰富,能作主语、谓语、宾语等。"巨"从"大、很大"义引申为"高超、杰出"义,最后抽象泛化为"很、非常"义程度副词。在"巨X"中,"巨"有形容词和程度副词两种用法,"X"可由名词、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及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充当。  相似文献   

5.
格义原本是以儒家、道家经典中的名词、概念去比拟或比配佛教经典中的名词、术语的教学方法或译经方式,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以儒家、道家观念、思维方式阐释佛教思想的方法。“格义”是佛教传入之初为在中土立足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同时对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格义本身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应,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影响也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释"廷"     
郭莉琳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3):F0003-F0003
《说文解字·廴部》:“廴,长行也。从彳引之。”段玉裁注:“引长之也。”“从廴之属皆从廴。”从廴之字多与“长行”义有关,如“延”,本义为“长行”,后引申为长、伸长等义。《玉篇·廴部》:“行也。”其义为长行、长。  相似文献   

7.
"容易"考辨     
论文主要讨论了"容""易"的形、音、义相关问题.首先介绍马叙伦注疏的观点.其次从多个角度考察"容"和"易".再次探讨"容"和"易"如何成词.论文参照各家说法,辨伪存真,认为易之本义是变化,改变."蜴"之造字也取象于"易" 之本义"变化"."容"之本义是容纳,引申为"允许",单音语素"易"本来可以单独表词,不过和"容"搭配成句时,由于汉语语音的节律性等原因造成"容易"逐渐成为现代汉语已经凝固下来的形容词,"容"字逐渐虚化.  相似文献   

8.
释"尹"     
“尹”作为治理、董正讲时,常表示治理政事。但据“尹”的甲骨文和古文形体看,“尹”的本义应为治兽,引申为治理政事,又引中为治理政事的官吏。“尹”在古代的常用文献义是职官名,作为职官名,“尹”与“君”在音义上有密切的联系。“尹”又假借为“筍”字,表示诚信之义。“尹”作为姓氏与“尹”的意义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9.
"适"一词,从事理、语法并结合文献判断,应解释为"谪",引申为"体".  相似文献   

10.
否定词前的"了"本是表示接近于"空"的极量少义,由于是完成极小量否定的手段,并且与所在句子内容的主观性相关而成为语气副词。在"了无"、"了不"等凝固结构中是强调否定程度的语气副词。"了"又可用于肯定句,所表示的程度义较语气义更为突出。这在清代之前并无疑惑之处,纷争源于现代将其误定为总括范围副词之后。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形""容"同义联合成名词,初始义为事物的形态、形状;在战国后期,"形容"由此引申为"容貌、模样"义,并成为该词核心义位,沿用至民国;同一时期内,"形容"还存在另一义位———"盛德的体现",但该义位在元代基本消失;中唐开始,"形容"产生另一引申义,指"对事情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此义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遍查各时期文献,以探寻"形容"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义"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研究者一般把"义"作为"利"的对待来考察,试图解决"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产生的内在根据,而忽视了"义"的合理内核."义"不仅是人们行为所应该遵循的外在规范之所"宜",是一种外在道德规范,更是事物的理则之所"宜",其本质是对事、物之理的遵守."礼"是事、物之理(即是"宜")的节文.因此在理论上讲,个人、集体的行为都必须以行"义"为前提,当然,在取利方面也不应例外.  相似文献   

13.
释"辛"     
此文对甲骨文“辛”字,不同意郭沫若的解释,认为不是黥刀,而是用以剖劈巨木的工具。有新(薪)、析、辟、辨等字可证。引申为刑、法等义,如“大辟”的辟,“辜磔”的辜,也都与剖劈之义有关。比释为黥刀来引申字义更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语言文字学家的解释,"善"为"膳"的本字。古人以羊为膳食的美味,所以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善"字由膳食之美引申为美好之义,故后世另造"膳"字来代替它的本义。因为羊的性情温和驯顺,所以"善"又有善良、慈善的意思。"善"历来备受推崇。比如《国语·晋语》说:  相似文献   

15.
汉字"六书"戴震归为"四体二用",唐兰、陈梦家提出"三书"说,近人刘又辛又提出新"三书"说.本文观点一、"六书"是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为造形法;"转注"一类为造意法,而"假借"一类为记音法.二、新旧"三书说",或排"转注"假借"于造字法之外;或只承认假借为造字法而不承认"转注"为造字法,这是欠妥的.愚意"三书"应为造形、造意、记音三类.三、汉字是一种形、声表意和记音表义相结合的文字体系."象形"、"指事"、"会意"是以形剐义;"形声"是以声别义;"转注"为以声别义,是对义符的区分.而"假借"是以记音符号表义的.  相似文献   

16.
成语语义的反向引申表现在这些方面:由褒义引申为贬义,或者反过来;由肯定义引申为否定义,或者反过来;由未然态引申为已然态,或者反过来;由客观转向主观;由客体转指主体;由结果引申为原因;由特指引申为泛指,或者反过来;等等。成语语义反向引申的原因有:社会的发展;事物中对立统一矛盾体的表现;对象的改变;人的行为出格或过度;反向思维的活跃;“创造性”或“标新立异”的语用追求;某个语素意义的改变;等等。  相似文献   

17.
"停腾"辨     
黄大祥 《家教指南》2004,(5):103-105
敦煌变文中的"停腾"一词,其义并非"停当、定当",将之释为"斟酌、调理"亦难与文中之义相符;而直接释为"舒缓、延迟"也不完全适当.其意义实则有二:其一,为"行止、停延、往复"义,是动词;其二,为"舒缓平和"义,是形容词.后一意义乃由前一意义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18.
新辨析     
《新读写》2021,(4):17-17
藉借籍藉,形声字,从草耤声,音jiè,本义为"古代祭祀用的垫子",引申为垫子。孟浩然《还山贻谌法师》:"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藉琴砚"即垫琴砚。又引申为坐卧。孙绰《游天台山赋》:"藉萋萋之纤草。"即坐在萋萋纤草上面。藉与耤是古今字。古时天子假借民力耕耨之田叫做耤。由于耤是藉的古字,所以藉又有"假借"的含义,如"藉口"。又由"假借"引申出假设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方位词"上"和"ON"之间有许多相同用法,但其区别也是显然的。它们表空间感念时既可表示在一维的线上,也可表示在二维的面上,不同的是"ON"含有"附着"的必要要素,而"上"表达的事物与参照物并不一定是接触的。表示空间隐喻时间概念时,它们的用法十分相似,既可表示时间段也可表示时间点。表示时间以外的隐喻意义时,"上"负载着源远流长的汉文化,能表达丰富的与社会地位有关或状态的词语。"ON"一般不具备此类用法。"ON"的时间以外隐喻意义往往由"上面"引申为"方面"等。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前人对现代汉语词缀"们"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并展开讨论了"们"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即"N们"表示的是由多数界限分明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此整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们"前不可计量和"们"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计量的原因.全面地指出了"N们"在指称方面的特点: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N们"在指称上的特点"定指为主"和"有指为主"均是由"们"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决定的,即使是辅助性的类指也是由"们"的整体多数义决定的,而特殊的归属性用法中也反映了"们"的整体多数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