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有个别称叫"九州".可是它常常被有些人误写成"九洲".欢度春节时张贴的春联上有之,一些书画作品中有之,报刊上也会偶尔出现.特别让人不能忍受的是,现在全国有不少单位居然以"九洲"这个含有错别字的怪词来命名.笔者从网上了解到,北京有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九洲医院等,上海有九洲商厦、九洲集团公司等,广州有大九洲集团公司、九洲文化家园……可以说"九洲之误"已然遍及九州,泛滥成灾."九洲"这个怪词如果首先出现在报刊、图书等印刷品出版之前的稿件和清样中,那还比较好办,编辑、校对人员发现了可以修改.可现在有人把它拿来命名了自己的单位(当然,该单位的大字门匾和公章上也赫然写着"九洲"二字),谁会主动建议其作出修改?假如北京九洲医院在报纸上刊登医务广告,编辑感到这个"洲"是个别字,理应改正,可是无法改呀,因为这是人家单位名称中用的字.遇上这样的尴尬事,你只能徒叹无奈,罢手了事.  相似文献   

2.
<正>九洲清晏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综览相关史料,该处景名或殿名有"九洲清晏"、"九州清晏"和"九州清宴"三种写法。学界多以"九州清宴"之"宴"为后人记载或印刷之误。但在"九洲清晏"还是"九州清晏"的问题上,则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疏谬之处,敬请师友指正。一、史实的歧异,史料的混乱,学者的困惑造成"九洲清晏"与"九州清晏"分歧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史料记载的混乱不清。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有个别称叫“九州”。可是它常常被有些人误写成“九洲”。欢度春节时张贴的春联上有之,一些书画作品中有之。报刊上也会偶尔出现。特别让人不能忍受的是.现在全国有不少单位居然以“九洲”这个含有错别字的怪词来命名。笔者从网上了解到,北京有九洲音像出版公司、九洲医院等,上海有九洲商厦、九洲集团公司等,  相似文献   

4.
所谓"谬以一字类病句"是指高考病句辨析题中只因一字误用而产生语病的病句,这类病句属于"迷彩型病句"——因错误之处极其细小而不易被人觉察到,隐蔽性强,难度系数较大。因此更应在备考中引起高度注意。本人将这类病句大致分为"缺一字型""、误一字型"、"多一字型"三种,"缺一字型病句"是由于少用一个字而导致错误",误一字型病句"是指应该用A字却用了B字而导致错误,"多一字型病句"是指由于多用一个字导致错误。全文分析了十三套高考题中的典型病句,并配有一组同类型病句训练题(共七个句子)。  相似文献   

5.
金兴甫 《语文知识》2006,(10):20-20
时下,“九州”误作“九洲”的情况时有所见,如九洲医院、九洲书店、九洲商厦.甚至还有一家九洲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正>授课时间:2011年11月2日授课地点:石家庄43中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这节课做笔记的任务比较大,要读,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三个字的问题:第一个字是"知",知道,了解;第二个字是"意",文章的意思,细细地理解;第三个字是"情",品析、感受、欣赏作者在这首诗里面表达的情感、情志。(屏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与学:知意情师: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学习环节。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释文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误释形近字,包括未明典故而误释、未明普通词语而误释、未审语法而误释;二是误释异体字,包括未识构件讹混规律而误释、误套构件讹混规律而误释、未解类化字规律而误释;三是不辨同形字。从表层看,这些问题是文字问题;从深层看,既有文字问题,也有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文言文"三字"(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辨析和注释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作为权威教材,编写精审,体例严谨。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教材在"三字"注释方面仍有数条可商之处。本文试以教材"三字"注释为研究对象,查错纠误,完善体例,以期为进一步规范"三字"注释提供参鉴。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追)((追))"、"(姊)"指王出行时的止舍或军队驻扎,"姊"还指先祖之牌位,后来这两个意义为"次"字所承担,"(追)((追))"和"(姊)"不能直接隶定作"次";前辈常把"(姊)"误释作"(姊)",其实它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字,无论是字形、语音,还是用法,都有较大的差异;《汉语大字典》中误把"き"、"ぎ"、等甲骨文字形当作"次"字,其实这两个形体当为"次"字,后世作"涎".  相似文献   

10.
四川电视台:"川"即水,沱江、岷江、乌江,与发源于陕西秦岭南坡的嘉陵江共同构成了"四川"。四川电视台的标志是"四"、"川"二字的完美结合体。古时的计账先生习惯将"四"字以一个"圈"的形式一气呵成,而台标"四"字的右边两划与"四"字共同构成了"川"字,整个标志合起来就是汉字"四川"。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出版社主办的《咬文嚼字》,自1995年创刊以来,组织审读了约3000 本图书、1000种期刊、100种报纸,并请100家新闻出版单位协助调查各自的用字差错,整理出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据《咬文嚼字》编辑部透露,表中所列100个别字,都是高频别字,在当代出版物中长期出现、广泛出现、反复出现,其差错率甚至占到某些出版物别字量的50%以上,具有极大的易混性和顽固性。其中差错率最高的十个字是(括号中是正字):松驰(弛)、穿(川)流不息、渡(度)假村、一幅(副)对联、既(即)使、挖墙角(脚)、再接再励(厉)、谈笑风声(生)、渲(宣)泄、九洲(州)。与会语文专家认为,这些别字的明确公布,不但为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找到了切实有效的途径,而且为编辑业务进修和社会语文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参照。本刊现转发这100个最常见的别字,以正字的音序排列,括号中的字为正字。  相似文献   

12.
钱锺书先生《谈艺录·朱子书与诗》中一段170多字的札记,存在着三个人物字号误识的问题,即:"章甫"并非赵蕃之字号;符叙,字舜功,而非圣功;赵蕃诗句"平生知己晦庵老"指的是李处全,而非朱熹。这些固然是白璧之微瑕,但作为影响颇大的名人名著,似有必要就其致误缘由作些探析和思考,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个学生,就只认识一个川字。这天,教书先生检查识字情况,一连指了很多字,学生都摇头不认识,突然,学生看见了三字,非常高兴,指着字大声说  相似文献   

14.
按教材中的方法教学多位数写法,学生写多位数困难很大,错误很多。特别是写含有零的多位数,更容易出现错误。如:把四百七十亿零八百万零五十错写成470800050;把六千三百亿零四千误写作630004000等。我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改革了教材中多位数写法的方法:1、要求学生先在草稿本上画出,这三个连在一起的小方框自左向右分别表示亿级、万级、个级。(学生初学时,可自左向右在三个小方框下面依次写作"亿级"、"万级"、"个级",熟练后可不写。)2、找关键的字"亿"字,"万"字和"个"字,确定亿级、万级和个级的…  相似文献   

15.
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a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ao和xia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ao,不再读xiao。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误"潟"为"泻"是媒体的一个习惯性错误。去年日本大地震时,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常规工作要注重"三抓三促",突出一个"效"字;特色活动要提倡"三个立足",突出一个"亮";管理改革力求"三个转变",突出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17.
1995年3月27日《中国教育报》严建军等撰文,说朱自清等名家文章中写有一些“别字”.所谓别字,按顾炎武的说法就是“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日知录·别字》).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汉字教学中对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比较,从形音义三个方面讲清汉字的字理,纠正错别字,这又是汉字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因为字中的笔画我们都可看成一根根的线条。这些线条彼此相离(如"三")、相连(如"人")、相交(如"十"),构成了一个个的汉字。那我们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这些线条呢?一、长度笔画是有长有短的,放在一个字中就更要讲究长短有度。请看下面三个字,注意横画长度的处理。"江"字的两个横画,左边的下面比  相似文献   

19.
《集韵》中的"某某读"并不都是指前代经师的特异读音,大多数"某某读"是《集韵》编纂者错误地沿用前代经师音注中的特殊音切而造成的:一是误把"非注音"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一是误把"注非其字"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  相似文献   

20.
秀才拆字     
古时候,江南某县城有个穷秀才摆了个拆字摊,他在所有的纸卷上都写了个"林"字。头一个来的是位农民。秀才想:农民定是为温饱而来,于是说:"‘林’字拆开两个‘木’,东边木长柴,西边木长米。"说完,就在一个"木"字上加了个"此",便成了"柴"字;又在另一个"木"字上加两点,便成了"米"字。"回去吧,三天后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