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斯朦豪斯的课程观视“课程即研究假设”、“课堂即实验室”、“教师即研究者”,倡导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凸现了教师“专业主义”的理论取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及相关的知识观、教师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对我国正在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及时转换角色,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熟谙体育课程的内涵,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科范式、科学发展样式要求中医学课程模式与之相应,然而中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长期采用西医院校学科课程的模式,影响了中医学人才的培养。以“证”引领的中医学综合课程依“证”划分教学单元、分层组织教学,体现了中医学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使中医学理论、临床融为一体,理、法、方、药合而为一,赋中医学教学全新的理念,给教与学留下了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西师大科技学院体育健康课程的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认为本院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体育观和体育教学中的思考和建议,为同类院校进行"体现人性化教学课程改革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学院体育课程体系的师资队伍、体育场馆设施条件、体育课程的开设、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素质本位”高职体育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自主、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话题。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教学方式、评价办法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建了“素质本位”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式,为创新高职体育课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一、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向。 1、课程目标越来越强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体育课程目标实现了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的转变。这也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以“学练赛融合”为路径,形成“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传授健康技能;以课外锻炼为延伸,体验健康生活;以课余竞赛为引领,凝炼健康文化;以体质测试为检验,精准健康服务;以课程思政为融合,贯彻立德树人”的“大体育观,大课程观”新局面。本文分析“协同育人,健康促进,学赛融合”“设立运动处方中心,推行精准化服务”“形成健康共同体下的师生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等高校体育“五位一体”模式的主要特色。从“五位一体”体育教学模式实践效果以及“五位一体”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路径两个层面研究广东XX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9.
科学观、教育观、课程观是科学课程范式的基本内核,它们的演进构成了科学课程嬗变的深层原因。据此,可以将科学课程发展的基本历程划分为“合法化”、“活动化”、“结构化”和“综合化”四个阶段。这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和分析不同时期科学课程所隐含的科学观、目的观、形态观、习得观,进而明确科学课程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0.
“就业导向”的职教课程观是以“能力本位”为中心的当代最新职教课程理念。本文从思想基础、运作机制、课程模式三方面论述“就业导向“职教课程的基本概念。详细叙述了四个必要条件和七个要素。并指出实施“就业导向”职教课程必须与行业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生涯、职业资格证书、生产岗位规范充分协调。  相似文献   

11.
本回顾、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师资教育及其课程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认为:“体操科”的普遍设置是体育师资教育形成的直接动因;学校体育课及课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体育师资培养的课程内容;随着学校体育模式的变化,体育师资培养之课程模式由“日式”向“美式、转化;近代体育师资培养及课程模式的演变,与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师范教育等制度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可行性及基本条件、岗位需求、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前景及学科群建设规划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具备设置“体育教育”专业的能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一、职业教育必须跳出“学科本位”,不能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 所谓课程模式实际上是指课程观、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三要素的特定组合形式,即课程模式是在一定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特定组合方式。其中,课程观是课程模式的“纲”。 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专业教学特别注重学科体系及其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8,(2):121-124
遵循体育大课程观教育教学理念而形成的"大体育"课程改革,是将各类体育教学与活动内容、过程纳入大学体育课程,实现体育课程的有效组织管理.体育俱乐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河西学院通过以体育俱乐部制为主的"大体育"课程改革,形成学校体育教学、健身、训练、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丰富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等方法 ,着重分析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特征 ,提出了教师必须树立新的体育教育观、体育课程观、教学评价观 ,贯彻落实“纲要”才能有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以科层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主义范式下的三段式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其“基础观”的基础之上的,而其基础观又是以领域一般性理论为前提的。过去由于我们很少触及其基础观,导致对这一课程模式的批判无力。而这一课程模式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本文以领域特殊性理论为工具,从其基础观出发,对这一课程模式的错误进行批判,并试图建立以“项目”和“实践”为核心要素的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部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出现了部分体育教师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体育理念的同时淡化了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本文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论述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师生双主教学”模式,并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师生双主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开设街舞课程,街舞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高校街舞课程作为一项新的运动项目,在制度、课程、教学方面仍然不够完善,将社会街舞培训的优势借鉴、运用到高校街舞教学中来,实观体育教学“以人为本”、“快乐教学”的原则。因材施教,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文化素质,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街舞课程的制度、模式,促进街舞课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年内国家教育部将出台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它将取代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即将出台的课程计划中,将原有的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亦即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内容将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教育寓于体育教育将是广大体育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重大改革。“如何让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无形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如何让学生接受”、“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又一课题。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与最后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跟上社会发展、改革的步伐,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试论高校体育课程和运动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长期以来逆人本价值取向的弊端,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知识观和课程观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现代体育精神的缺失。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高校体育课程和运动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积极开发相应的体育课程和运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