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即将到来的世纪更迭,人类正在走入“信息时代”的腹地.作为一项技术成果,电视诞生在本世纪为年代;但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社会事业,电视的繁荣却是和信息革命同步到来的.正是在这样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的时代氛围中,电视承担了当代社会第一传媒的角色.相对于先前的“印刷媒介”而言,电视媒介所面对的信息数量、信息环境、信息结构等等问题都要远为复杂.作为电视节目系统的骨干,电视新闻既是电视媒介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通道,又是上述这些信息问题纠结的焦点.因此,电视新闻有必要根据当代社会的信息特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信息传…  相似文献   

2.
从“工具客体”到“责任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在一个新的认识基础上,和当代的电视媒介现象展开对话,并尝试针对一些现实的媒介问题重构理解框架。我们认为,从人和媒介之间关系的角度出发,当代电视媒介已经挣脱了"工具客体"的被动地位,而成为具有行为能力的"责任主体"。在这一视点上,可以透视出当代电视媒介的一些潜在的"犯规"行为,并揭示出其隐含的社会危害。对此,本文提出:电视媒介将以其责任主体的身份,对这些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承担起自我调适的义务。与此同时,人类也应重新认识自身在媒介面前的角色,并进而在新的传播环境中重建媒介和社会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3.
包括电视批评在内的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地体现在中国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有趣的是,这些悖论在当代的中国都是在一个时间维度上同时出现的。因此,电视批评理论的研究视角,也就有了相当广阔的社会背景,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是处在一种充满矛盾诉求的悖论式的语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当代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格局为参照,探讨电视晚会在当代文化中的主要功能,电视晚会的形态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电视晚会是当代文化运动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当代文化在社会生活市场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中的多元化转型的新状态;因为它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具有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属性和发展趋势;因此,怎样更深入地实现电视晚会的文化功能,使之在适应社会、文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下,为促进当代文化在精神建设和民族性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当前电视晚会面临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迅猛增加。电视文化,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当代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文化种类。电视文化以其传播快速、声画兼备、覆盖面大、传播广泛等等优势,展示独具的魅力与风采,成为人民大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电视文化的特点:1.时效性电视传播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具有电子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极快。电视节目的电子制作时间也很快,特别是直播节目,制作的时间,就是传播的过程、观众收看的过程,有很强的及…  相似文献   

6.
我们承认,当我们站在学术的角度讨论电视媒体的得失的时候,已经不能再把电视捧上高高的神坛去瞻仰它去评价它了,电视的使命已经从纯粹的说教传达转化为服务大众。这种转变无疑是电视的一大进步,也是电视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及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和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使中国电视在实践的过程中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浅论当代日本青年的电视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张志在多种信息媒介复合并存、激烈竞争的当代日本,年轻人(从广义来讲包括高中生、大学生以及30岁以下的人)的电视观和视听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日本社会整体视听的发展趋向,因而这方面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为...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电视文化与消费社会已融合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消费社会为电视文化的生存提供了无可逃避的氛围,而电视文化在构筑消费社会的同时也在积极地与消费共舞,电视媒介正在以其得天独厚的优  相似文献   

9.
侯校文 《新闻窗》2007,(4):36-37
电视是20世纪人类伟大的创造,它不仅带来了媒介传播历史上的革命,而且带来了当代人类文明中宏伟而壮丽的文化景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促使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迫切。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电视传播给大众文化带来的变化,从电视传播模式的变迁入手,阐述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和广泛性的大众媒介,通常是其它社会组织的公关对象。在世纪之交,随着电视产业经营的深入发展和电视传播竞争的加剧,电视媒介的公共关系意识正日渐觉醒,日益成为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艺术,就电视栏目制片管理而言,为了完成节目的筹资、制作、播出和营销,制片人必须善于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在电视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中,电视栏目需要通过建设良好的公共关系来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体而言,栏目制片人的公共关系管理一般包括内部公关和外部公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林嵘 《青年记者》2002,(9):49-50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视觉艺术,因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也成为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同样电视对于儿童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化,究竟有哪些特性与特征?如何认识与运用它们,以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呢?这里,试从六个方面予以概括与论述。1.传播范围最广、受众人数最多的电视文化电视是当代所有传媒中效应最广泛、最普及的载体,它的视野无界,受众人数最多。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且俗中有雅,深入浅出;不论文盲文豪,不分年龄性别,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国家元首,在电视荧屏面前,人人平等,个个均为观众;不分上班下班,无论私人卧室或者公共场合,电视文化都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据外电与新华社20世纪90年代初的分别报道,美国70…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教育电视的基本出发点,必须明确当代中国最大国情对教育电视的基本定位,必须明确电视传媒改革对教育电视的基本要求。事实上,中国教育电视的历史使命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建开发和提升人力资源的学习平台、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打造“频道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专业品牌,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电视的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感动与担忧:当代电视批评的双重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体现在中国电视发展面临的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中国电视处于“双重视域”的理论语境和实践环境时所面临的这四个悖论,决定了电视批评的理论视域是相当广阔的。忽视这样的宏观背景,当代电视批评不可能对中国电视的商业化、庸俗化、贵族化弊端作出深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视市场报告》(2003—2004)显示,2002年,在电视与广播、报纸与互联网的竞争中,电视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受众在电视上的消费时间远高于其他媒介。这似乎在强化着中国电视独步江湖的媒体“盟主”形象。但是在这种繁荣喧哗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代中国电视发展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7.
易文 《传媒观察》2005,(5):43-45
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开办于1997年,是为工人而办的一个对象性谈话节目。主要反映新时期工人风采和国企改革现状。在电视荧屏上众多的谈话节目中,《当代工人》以其鲜明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电视媒介以特有的物质手段显示信息环境的感染力及对现实发生的影响.当前,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荧屏,构建绿色文化空间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电视媒介提示环境进行必要的考察.分析电视作为强势媒体环境系统和内在主旨倾向产生的影响,分析制度层面上的控制问题。从而在市场经济转型期.在媒介经济异常活跃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蒋晓平  房澄 《视听界》2004,(4):45-47
情感类电视节目是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它扎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与民众基本人性之中,代表了一种正面、客观、积极地反映并弘扬社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人伦及基本人性中真、善、美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理念,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大众生活、关怀大众心灵的电视综艺节目,满足了社会转型期民众的内在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体现的真实电视原则和民众性特征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预示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陈立强 《现代传播》2004,(5):132-134
在大众传媒拥有话语霸权的当代社会里 ,电视作为一种强势媒介的角色 ,尽管遭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诟病与指责 ,但丝毫也没有减弱人们对电视研究的兴趣 ,反而这种否定性的意见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催化剂。电视研究在其客体对象的强烈光晕的映照下也成了一门世俗性的显学。电视是当代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能引发人们的重视和解读的兴趣 ,应该是一件幸事。目前对于电视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多元的状态。首先 ,我们在各种大众化的报刊杂志乃至电视节目中能见到许多关于电视的信息和介绍性的评论 ,其内容往往涉及到电视的工业化生产动态 ,电视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