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闽南童玩是流传在闽南一带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圈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慢慢遗失,闽南童玩也逐渐消失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已经失去了闽南地区的特色,游戏网络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教师在开展闽南童玩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当地游戏活动的特色,从而带给幼儿园学生更多的乐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游戏中。现本文就从闽南童玩的教学素材、活动计划、教学方法和游戏原则四个方面入手,就如何使闽南童玩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作用提出了自身浅薄的看法,以为教学贡献一分力量。  相似文献   

2.
阮玲燕 《教师》2020,(11):95-96
闽南童玩是闽南地区流行的民间游戏,包括跳皮筋、打陀螺、编花篮、滚铁环等,但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失,闽南童玩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消失,甚至在闽南地区许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也不再设置这些项目。因此,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当地游戏活动的特点,从而为幼儿带去更多的乐趣,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3.
<正>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并在学习中愉悦身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闽南童玩趣味游戏是一种体育活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陪伴我们的父辈走过了快乐的童年。为了增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能快乐生活,我们把闽南童玩游戏引进体育课堂,让学生们在健体的同时享受童真、童趣。流传在闽南一带民间儿童玩耍的游戏我们简称闽南童玩。它包括很多项  相似文献   

4.
连平 《早期教育》2010,(6):32-33
在福建.至今流传着一些非常有趣的民间游戏,孩子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的乐趣。现在把这些游戏介绍给全国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希望大家不仅能领略到闽南的民间文化,也能享受到其中莫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6.
闽南童谣因其特殊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好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需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音乐区特性,围绕音乐区的材料投放、游戏形式等方面进行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努力扮演好教师在游戏中所应担负的角色,让闽南童谣这一内容与音乐游戏这一形式巧妙结合,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游戏中加深对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是闽南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沿海、岛屿,闽南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民间宫庙,且大多数宫庙都是巫鬼、佛道神灵济济一堂.其中,百越的巫鬼崇拜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主体,汉式佛道宗教是其上层文化与表征.史上闽越、楚汉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根植与动态融合是闽南民间从巫鬼崇拜到佛道宗教历史变迁的文化轨迹,也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分层存在的本因.  相似文献   

8.
郭伟彬 《考试周刊》2014,(82):126-12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学科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体育教学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不仅大大提高了当代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闽南游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将闽南游戏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会促进其积极意义的发挥。闽南游戏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本文以闽南游戏在小学体育中的作用为题,对闽南游戏的特点、作用与具体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闽南民间戏曲许多类别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作为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地域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实现闽南民间戏曲的传承与发扬,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对当前的音乐教学课程予以丰富和拓展。闽南民间戏曲在语言、乐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教师在课程规划设计中应予以灵活应用。通过研究闽南民间戏曲音乐概况,结合其与当前院校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与不足,详细分析闽南民歌戏曲的有效教学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83):39-40
闽南传统民间游戏形式丰富多样,将其引入幼儿园户外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增强幼儿本土文化认同感、丰富园本课程和提升家园合作水平。笔者结合具体实践,试着提出相关的具体实践举措,以利于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闽南童谣曾陪伴世世代代的闽南地区儿童健康成长.闽南地区的儿童喜欢吟唱闽南童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闽南童谣充满游戏精神,即自由和愉快的精神.闽南童谣的游戏、闽南童谣的想象都蕴含着游戏精神,儿童从中感受到自由和愉快.自由和愉快正是儿童本真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3.
女神信仰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体系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信仰不仅消解了古代中国社会男女在社会性别地位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男性神灵成为整个闽南社会与文化的心灵寄望。以妈祖文化崇拜为中心的闽南女神民间信仰是男权社会视野下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研究闽南女神民间信仰对于社会性别文化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闽南民间社会主动参与女神信仰消解了传统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4.
闽南民间音乐在下一代儿童中存在着文化的断裂,在文化认同感、文化建设及教育生态观等方面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缺失。关注闽南民间音乐并将之纳入幼儿园教育的视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呼唤。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幼儿园闽南民间音乐教育必须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与其它音乐形式以及闽南文化进行生态式的融合,并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5):162-164
在闽南童话中游戏,结构游戏中体验,快乐体验中创造,这是一种动态的自主游戏发展过程。我们以结构游戏为手段,融入闽南童话故事内容,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了解闽南童话的文化特征,进而了解自己身边的生活世界,传承与弘扬经典的闽南童话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幼儿感知家乡文化的特色,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从小对构建儿童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民族文化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聚集力起着熏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间戏曲向来与民间信仰唇齿相依.尤其是闽南的打城戏,直接由宗教仪式脱胎,最终实现了向戏曲形态的转变,其蜕变过程仰仗于闽南民间信仰提供的动力.具体而言,打城戏经历了戏剧因子萌芽--戏曲形态形成--表演团体的集体转化三大阶段.其间,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打造了两大市场:一是宗教法事市场,它促使了宗教法事向戏曲的转化;二是民间戏曲演出市场,由"敬天"、"法祖"两大观念相结合,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开辟了得天独厚的舞台,直接促成了戏曲形态的形成.从本质上看,闽南民间信仰浓厚的世俗性,导致宗教团体中分化出戏曲表演团体,促成宗教与戏曲的"联姻",从而催生了独一无二的仪式剧种--打城戏.  相似文献   

17.
对发展闽南民间宗教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宗教信仰在闽南不仅仅有广阔的根基,而且还是海内外不少民间宗教信仰的发源地,由于人们对开发闽南民间宗教旅游资源、发展民间宗教旅游至今还存在着种种认识上的误区,闽南民间宗教旅游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自生自灭、被动接待的发展过程之中。今后,应转变观念,重视民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趋利避弊,坚持一体化设计,综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机制,实现闽南民间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弘扬闽南优秀文化。我们以伴手礼作为渗透点,把区域活动与闽南伴手礼有效地融合,促进闽南伴手礼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在区域活动中挖掘闽南伴手礼文化的素材,融入闽南伴手礼文化,搭建闽南伴手礼文化的表现平台。通过区域活动这一游戏策略,让幼儿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伴手礼文化。  相似文献   

19.
“八卦剑狮”是闽南和台湾地区民间特有的一种辟邪物,它是受中原文化影响,并在福建闽南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上形成的民间图式。它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种元素,极具闽南地域文化色彩。台湾的八卦剑狮随福建移民传入台湾,闽南八卦剑狮图式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既显示了闽南文化对台湾的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闽台民间艺术同根同源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20.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民间游戏,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体验民间游戏中的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与感染,体会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教师要充分认识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民间游戏的重要意义,反思目前幼儿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融合民间游戏活动,体现趣味性;借力民间游戏优势,构建合作意识;自主选择民间游戏,彰显幼儿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