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狮舞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项民俗活动。在台湾,狮舞俗称弄狮,由舞狮活动组成的团体,被称作狮阵或狮团。台湾的狮舞文化是由中国闽粤等省传入并自成系统。现今的台湾舞狮已成为台湾地区唯一在各乡镇县市都有的狮阵。如今,不论在台湾本地的各类庆典、机关团体举办的文化活动、以及学校社团的展演,都可看到台湾狮舞文化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尺八" 小考     
始名于唐代的吹管乐器尺八(后称南音洞箫)沿袭到南宋,并传到日本,至今仍“隐居”在南音中,流行于福建闽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它在南音及闽南语系的芗剧、梨园戏、高甲戏、台湾歌仔戏中是非常重要的乐器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明末以前,中华传统儒学一直未能在台湾地区形成影响。到了清代,台湾隶属于福建,闽都福州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对台湾儒学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闽都文化对台湾儒学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台湾的官学、书院、社会教育三方面得以表现。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间舞蹈称为“艺阵”,以源于闽南的福佬系民间艺阵舞蹈为主体,历经数百年的演化发展,不仅保存闽南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也呈现出台湾本土的风貌。文章介绍台湾福佬系民间艺阵舞蹈的源流、分类、区划与传承概况,并探讨其蕴涵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闽南地区的客家人是福建客家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漳州。从闽台关系史的角度说,研究闽台客家离不开对漳州客家人的探讨。台湾地区《张氏族谱》是清代漳州客家人移往台湾地区的一个案例。这支张氏从清朝初年就开始移往台湾地区,经历了诸多艰难曲折。一份难得的族谱资料就是一幅珍稀的历史画卷。这份族谱从具体而微的视角呈现了清代闽南客家人渡往台湾地区的历史细节,以及他们与闽南人的某些不同文化特质。从史料学的角度说,进一步收集、整理、解读珍稀的客家族谱并做好对接工作,对于深化两岸客家研究,夯实学术研究的史料基础,仍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闽南民间童谣源于闽南民间文化,是民间歌谣的一种独特形式,渗透着闽南民间传统文化,蕴含民间文学共有价值的同时兼具有自己独特价值.童谣即儿童歌谣,闽南民间童谣以闽南方言为载体进行创作传唱,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闽南老百姓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地方民间文化、方言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人们通过对闽南方言以及童谣的探索和考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木版年画是我国南方年画的代表,产地众多,品种也极为丰富。本文介绍了福建木版年画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并根据现存的漳州、泉州、福鼎年画,总结出福建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福建木版年画的丰富性与福建地域文化的多元性特征相一致;它与福建民间其他艺术门类的共生关系是其图式独特性与传承稳定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的闽南话属于一种跨境语言。由于槟城是马来半岛北部(北马)闽南话典型的核心区,所以通行当地的闽南话——“槟城福建话”保留了许多从本土闽南话流传下来的核心词汇。它也汇集了当地闽南人在不同时期因语言文化接触和创新而产生的特殊词汇。通过揭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共有的特征词,即从本土闽南话传承使用的,以及它本身独有的特征词,即移民及其后裔在不同时期因创新或借用而形成的,说明两者共存的特征词表现出“槟城福建话”与本土闽南话之间语言与文化纽带的联系,也证明了当地闽南人对祖籍方言的忠诚态度。相对的,槟城福建话独有的特征词主要反映当地闽南人的文化特征,也说明语言的变动发展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和整合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闽南民间故事是闽南民间历史文化的宝库,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塑造了许多孝文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具体表现为父子关系中的孝子形象,友邻关系中的孝礼形象,师生关系中的孝义形象以及官民关系中的孝忠形象等。这些形象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构建闽南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虽然通过闽南民间故事所传达出来的这种孝文化具有等级性和保守性等负面影响,但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回南和谐社会方面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俗刣狮是流行于我国闽南地区和台湾台南县及高雄县的一种以武术为载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武术与狮子舞蹈的有机结合,是闽南文化和中原武术交融的结晶,作为武术项目完整保存了南少林传统技艺的精华。对民俗刣狮的源流、特征及传承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发现:刣狮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刣狮的道具、兵器、乐器等多来自日常用具,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联;刣狮的价值和功能与其当代社会存在不相适应。保护和传承被遗忘、被边缘化的民俗刣狮,必须更新观念对其进行源流探析和文化剖析,遵循其表演形式和特色;转换其当代价值功能;突出其文化特色,创新发展路径,以符合民众的需求和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为重构目标,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剑狮”是闽台民间艺人通过主观感受创造的装饰艺术,其造型稚拙纯朴,构图饱满,形象夸张,种类繁多,形式各异,色彩浓郁艳丽,艺术手法充满想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集中体现了闽台民间艺人率真质朴的情感因素,是闽南地区浓厚的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乡土艺术特色和重要的欣赏与研究价值。将“剑狮”艺术融入当今美术创作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使之进一步艺术化、生活化及标志化,是永葆其艺术活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大中华语区闽南语节目由闽南、台湾、潮汕三个层面的文化作为支撑。闽南语节目在传播上具有两种形态:把闽南节目作为传播闽南文化的载体;只单纯地把闽南语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闽南语节目按传播对象可分为对外、对台、对本地三种。大陆和台湾的闽南语播音主持走的是两条不同的路:大陆力求走艺术化的路,但在相当的时间里没有走好;香港和台湾走的是自然化的路,并形成了相应的程式。  相似文献   

13.
西川满台湾民俗题材文学中的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学.其中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一致,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断的反证.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遗存至今的大大小小古塔反映了泉州历史上佛教的兴盛,蕴涵着民俗,积淀着文化,既是古代泉州雕刻艺术的载体,又是泉州历史上海外贸易发达与闽台交往频繁的见证。本文通过对泉州现存的主要古塔所体现的宗教思想、主要功用、民俗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证,以揭示其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结构三层次视角看,福建普通高校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台湾存在较大差距。物质层面上,福建高校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不足,开设项目不多,师资匮乏,学生参加民俗体育的时空受限;制度层面上,福建采取的“国家—地方—学校”自上而下的三级纵向管理体制,相较于台湾“省—地市—学校”并列平行纵横向交叉管理而言,自主性和灵活性相对欠缺;精神层面上,福建高校重技术轻文化,学生对民俗体育的自觉性较低,态度相对较冷淡。福建高校应加大民俗体育硬软件建设及政策推广,加强学生民俗体育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闽台汉族民间音乐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纵向上看,闽台汉族民间音乐多承中原古乐遗风,古代各个时期的音乐现象在闽台音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遗存;从横向上看,闽台丰富多彩的音乐品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闽台音乐善于改造外来音乐,兼收并蓄,与时俱进,造就闽台汉族民间音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晋江龙山寺是上百座台湾龙山寺的祖庙,其建筑屋顶形制严格,造型巧夺天工,题材丰富,装饰色彩艳丽,具有宗教、政治与民风民俗等多元文化内涵,体现了建筑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民俗所形成的装饰艺术。龙山寺屋顶装饰因屋脊位置与功能的需要所体现的装饰特征,其题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闽南佛教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佛教趋于世俗化的表现,折射出闽南寺庙屋顶宏伟大气、韵味别致的审美文化特征,对当代社会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传统文化资源及创意产业相关资源的分析与梳理,探讨利用福建民间工艺品等传统文化资源为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新思路;阐明将现代设计与福建传统工艺技艺文化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途径,从而构建闽台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平台,运用台湾较为成熟的现代设计理念和方法牵手福建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必将形成双赢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是闽南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沿海、岛屿,闽南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民间宫庙,且大多数宫庙都是巫鬼、佛道神灵济济一堂.其中,百越的巫鬼崇拜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主体,汉式佛道宗教是其上层文化与表征.史上闽越、楚汉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根植与动态融合是闽南民间从巫鬼崇拜到佛道宗教历史变迁的文化轨迹,也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分层存在的本因.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文化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洗濯而流传下来的精华,是人们精神的寄托与羁绊,它以通俗易懂、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民心,将全体中国人紧紧连在一起.而台湾和大陆民间信仰不管在形成还是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笔者阐述民间信仰文化在中国的影响,探讨台湾与大陆民间信仰文化的渊源,提出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交流的一些建议,旨在突出民间信仰在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便更好地发展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