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师德育着眼于自我教育是坚持科学的学生观,切实改善和加强中师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的根本措施。一、科学的学生观要求德育必须强化自我教育现代学生观认为: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告诫青年教师说:“教育成功的最大秘密是把学生看作是人。”这两句话都道出了现代科学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发展的、有个性的、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科学学生观的核心,是以发展性、独特性为前提的。“三性”构成了完整的学生观内涵。科学的学生观认为:任何人都不能无视学生的发展、个性、主体性而代替学生接受教育。教…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模式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环境的创造主要指物化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造.物化环境易得,心理环境难求.在传统的课程观中,教师对课堂中心理环境的创造研究很少,而实际上,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心理环境,作为课程环境的中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柏峰 《陕西教育》2000,(5):21-22
指导思想 1.教育观 ①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人格、有自主精神、有巨大潜能的人,着眼发展学生的潜能与个性;教学观——不是为了“教会”,而是追求“会学”;不仅要学会继承,而且要学会创新与实践;学习观——使学习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教”大于“学”,“教”代替了“学”。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个体发展生长权利要求的漠视与消解,是对个体个性发展的恐惧和压制,是对学生的身心控制与强制,在强制灌装中完成学校与社会设定的目的,造成儿童的物化,最终是社会的物化和创新能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把“过程和方法”作为三维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来,是新课程教学观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语文学习的总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把三个维度作为新课程完整的结构目标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标志。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观 人格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还意味着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不从学生个性的表达需要组织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而是把学生“物化”后,简单地按预设的“体系”“模式”“套路”“程序”,像造机器那样,把一个个零部件造好后,再按设计“程序”组装起来,就成了一部完整的机器。那知写作“零件”一项都没少学,并且是年复一年地“复制”,到头来学生非但按“体系”“模式”“套路”“程序”写不出作文,反而导致悟性失落,灵性泯灭,人格异化,主体意识迷失,就连谁在作文都不知道。因而,作文过程必须从“体系”“程式”“套路”中解脱出来,还其本真,展示个性。  相似文献   

9.
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当务之急是更新传统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等,要明确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成为创造性人才。教师的天职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结合起来,把教学过程作为创新活动来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植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一、健全人格的课程目标观人格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的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还意味着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和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人的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后,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广大教师已经逐步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这些新的观念具体体现在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上。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学生意识的形成。首先是学生本位意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这与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次是学生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第三是学生个性意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珍视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教材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多元开放的课程观笔者以为,教师要树立开放的、综合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课程观,从根本上改变旧的课程观,建构指向学生发展的整合的课程结构。要弄清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的关系。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教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应包括大量的教学辅导用书、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由自然或生活事件转化来的现实教材,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各种物化形态和非物化形态的等等都可视为教材;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也不只是“文本课程”,更应是“体验课程”。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不仅是手段,更是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为此,我校要求教师把评价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坚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评价,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评价观,建立了一套宜于学生全面发展而又能发挥个性才能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的。“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根本点在于,尊重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体现了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观念。发展个性的教育不仅把个性看作教育的手段,而且看作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接受者和能动创造者;学生是责权主体;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因此,践行现代学生观必须确立“服务行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体系;建立交往互动的教学关系;珍爱学生的“向师性”,重新学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兴山县实验中学作为湖北省示范中学,在近几年的办学实践中,着力“铸就有个性的学校,成就有个性的教师,造就有个性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打造有个性的名校,让特色进一步鲜明确立有个性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把上述办学理念体现在办学育人、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学校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下观念:学生“个个都是人才,个个都能成才”的教育观;“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学教结合、互教互学”的教学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观;“合格”加“特长”的质量观;“不言学生差,积极想办法”的服务观。这一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评价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标准。塑造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以“志存高远、学会学习”的校训熏引导师生为人生奠基;以“敬业精业、常教常新”的教风熏激励教师教学要创新;以“勤学乐学、活学活用”的学风熏鼓励学生要意志坚强,心态健康熏习惯良好。与此同时熏学校还倡导: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都育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视质量如生命,视学生若亲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  相似文献   

17.
李君萍 《中小学电教》2012,(12):106-106
新课标中有这样一些话: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要“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这些话中最醒目的一个词是发展个性。然而,传统教学的注入方式把学生的思维框死,大量的机械作业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塞死,沉重的精神压力把学生的心灵堵死,这些都是与“发展个性”的目...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心理救助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构开放型的课程观和民主化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练习题(师专)河北师范学院陈宝国一、填空1.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包括和两个方面。2.个性结构包括和。3.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4.教师的学生观有评价性“学生观”和“学生观”5.“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提出者是。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7埃里克森...  相似文献   

20.
着眼素质理念.全面发展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将“人”这一个体,进行“物化”处理,“一言堂”式管理,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性的发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是“双向”互动过程,学生希望在愉悦和快乐的情境中,领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教师的呵护和同学的赞赏。另一方面,教师希望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情感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