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第二册加减法应用题的编排特点是:结合计算,根据数量关系和推理的难易,按照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分组出现。因此,在总复习时,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加减法应用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第三册学习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做必要的准备。本册加减法应用题的两种类型有以下特征。1.数量关系的分析是通过操作、直观演示和相互比较,获得表象的认识。2.每一类应用题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逐步出现,循序渐进,第一类,在口算加减法中出现求两数相差…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数量关系,究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为差比关系和商比关系这两大类,其中差比关系包括两个数量之间相比较的相差关系和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部总关系,涉及到加减法运算,其应用题形式表现为加减法应用题;而商比关系包括两个数量之间相比较的倍数关系和总量与每份量之间的份总关系,涉及到乘除法运算,其应用题形式表现为乘除法应用题。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材第二册中的应用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给应用题补充问题和条件;另一个是出现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另外,到本册为止,各种类型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基本上都出现了.因此,综合整理全面提高学生解答加减应用题的能力,应是教学任务之一.从教材看,尽管内容各有不同,但都以掌握数量关系为训练主线贯穿始终.因而,在教学中要以应用题结构和数量关系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的能力.我们认为采用以下的措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1.通过补充问题和条件帮助学生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第一册《数学》课本虽没有出现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但从数的认识到加减运算都有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用题雏形。编者意图是在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就要渗透应用题教学因素:要求学生了解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列式计算,并能口述答  相似文献   

5.
解答应用题要完成两个转化过程。一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二是把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字表达式。六年制课本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向学生介绍了等分除法。由于教材中对乘除法的感性准备和铺垫没有一册加减法多,所以学生学习乘除法比学习加减法困难一些。我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首先增加实践操作,让他们多种感官参加活  相似文献   

6.
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抓好一年级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将对小学应用题教学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一、看图说话,抓好应用题数量关系训练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主要是引导他们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数量间的关系。如教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当教完  相似文献   

7.
“图画”应用题是在“7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学中首次出现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此类应用题。教材在“7的认识”里编排的“图画”应用题,不管是已知部分,还是要求的问题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图画清楚地数出其数量,因此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而本课时教学的“图画”应用题,已知部分的数量采用数字注明,不能用数的方法得到,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后,才能确定计算的方法。显然,这是对前面“图画”应用题的发展。因此在导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把握此类“图画”应  相似文献   

8.
数学第一册教材中讲了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即“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通过复习,要求学生弄清楚求总数,求剩余这两类加减法应用题的题意,会分析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结合“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安排了“求总和”与“求剩余”两类应用题。这两类应用题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加减法应用题的基础,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切实教好。  相似文献   

10.
小学加减法应用题的教学补救有以下措施:首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其次,通过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题目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其加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效率;最后,通过系统有效的加减法应用题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使学困生解答加减法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等分除法应用题和包含除法应用题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练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正确选择算法。要注意对份总关系的三种应用题进行整理,对学过的加减法应用题进行复习巩固,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补充练习题如下;  相似文献   

12.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所以教材中全文字的应用题出现得较晚。但应用题的启蒙教学,从10以内的加减法起就已开始了。最早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主要用来体现加减法的运算意义;接着在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安排了半图半文的表格式应用题;然后再出现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个别名词仍用实物图代替)。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方式,为搞好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但要逐步地、自然地完成简单应用题由图到文的过渡,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小学应用题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尤其是复合应用题,题型复杂多变,学生解题时常感到困难.要提高小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首先要重视简单应用题的教学.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它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每一道简单应用题都只有两个已知数量和一个未知数量,这三个数量处于一个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中.解答简单应用题,就是要对其中的两个已知数量进行运算(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的一种),从而求出未知数量.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认真读题,会说三句话  相似文献   

14.
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所组成。它反映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个简单数量关系,而这些数量关系是构成所有复合应用题的元素。掌握简单应用题的解法,是分析一切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顺利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所以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要使学生掌握分析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熟练基本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学习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也是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养成过程。如何抓好这个关键,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6.
教会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教学应用题的关键。一、明确基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关系式。复合应用题是由若干个基本应用题组成,基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关系式,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整数基本应用题有以下十一种:  相似文献   

17.
复合应用题是要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解答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学生必须在全面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题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复合应用题中最简单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应进行简单应用题的综合复习。复习时,举出每一种数量关系的例题,要求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怎样计算,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等有一个全面而又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注意抓好分析与综合训练[如分析训练:要求两班人  相似文献   

18.
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十分简单,它通常由“两个条件”(已知的数量情况和相应改变数量的情况)和“一个问题”(在两个条件下的设问)组成。解答一道复合应用题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依次解答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前提,掌握分析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是学习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必要条件。小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到中、高年级复合应用题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提高小  相似文献   

19.
比较法是一种识别事物异同的思维方法 ,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比较法进行题组训练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应用题的结构 ,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一、运用比较法 ,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体现为三量关系。低年级学生初学应用题 ,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比较肤浅 ,缺乏本质上的理解。在教学中 ,将数量相同、内容相同、关系不同的应用题放在一起 ,进行比较 ,区别异同 ,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正确掌握解题方法。例如 ,学习了有关倍数的应用题后 ,可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主要确“求和”、“求剩余”两类简单应用题。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们需从应用题整体教学出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语言训练、结构训练、数量关系训练上,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应用题的语言训练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小,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事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