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由此看来,语文实际上已经包容了"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也就是说,文字、文章、文学、文化都是语文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和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一、语文作业要体现"语文味"在现实中,我们语文作业,一般重"写"轻"读",重"表达"轻"交流",重"统一"轻"个性",这样的作业安排和设计,不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智慧。如程少堂所说"不会用‘我’的语言(吾言)来表达‘我’的内心世界(吾心),就不能算是会学语文,语文素养(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就不会高"。显然,语文作业作为对语文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更要求学生"用吾心  相似文献   

3.
林敏静 《成才之路》2014,(13):54-54
正我们经常在讲,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可这个"语文味"到底是什么,总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对"语文味"的解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说来,‘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标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读味",正是语文最原始、最本真的味道。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特有的美感,在朗读中感受作品情感激越的起伏,在朗读中唤起学生与文本真切的体悟,在朗读中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的最新课题、更高要求和根本任务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也曾多次旗帜鲜明地发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呼吁,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语文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文的运用",要"由‘教语文’变成用课文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浩 《语文天地》2012,(22):77-78
学生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说话能力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说话能力是语文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很多语文教师把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内容,把获得课文内容当作教学的最终目标,导致学生学了很多课文语言表达能力还不过关,说不好话,写不好文。究其原因,首先是教学目标出了问题。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崔峦老师所说:"当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得意’而‘忘言’的倾向,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一味注重内容理解和人文感悟,而忽略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的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这种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长此  相似文献   

7.
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先生提出并不断发展起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导’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读的创新在于一改过去语文教学中的"讲读"为"导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导读的策略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如是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可见,"语文"就是语言,即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于是,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的语言表达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语教学大纲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当作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一、挖掘教材中训练口语能力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语文?‘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味"的提出,则是这一特点落实到语文课堂最显性的标志.什么是"语文味"?从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许多老师都对"语文味"发表过自己的见解.王崧舟老师的一番话颇有见的:"‘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如何营造出馥郁的"语文味",笔者就借名师的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至关重要。数学是一种语言,语言是通过交流学习的,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说",通过"说"理清思路、交流经验、获取知识。只有重视"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促进其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缘起】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曾明确指出:"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语文教学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是"理解",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严重忽视语言学习环节中的"积累"和"运用"。前不久,笔者听了人教版第六册《燕子》一文的同课异构的教学。执教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辐射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克服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靠教师的多方"激励"。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挖掘要掌握好"度"。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多少做得还不够到位,主要从其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文本的个性未被完全挖掘""仅从‘道’的角度挖掘""文本的‘过度’挖掘"入手,通过相应案例的分析,得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根据学生特点挖掘相应的文本个性,尤其是对于"深文"要敢于善于"浅教",从而构建平实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教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6.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生的写作状况却不容乐观。张志公先生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因此,有效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是教师实施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答曰:"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此外,还有若干回答,如:"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明"等。凡此种种,莫不首先强调"语言"。可见,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8.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以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看做一件大事,从而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做一个"会说话"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9.
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展现给大家的是儒雅的语文课堂,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而这种课堂氛围的创设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语文老师应该把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看作是一件大事,应该有意识地磨砺自己的语言,研究语文教学的语言风格,逐步掌握教学语言的特征,达到语言美.  相似文献   

20.
习作教学要"童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意识,也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行动共识。在"童化"过程中,大家似乎都有着这样的理解:"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反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