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的回忆:"《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21日是我国人民的忠实朋友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华中师范大学自1982年主办"全国首届斯诺研讨会"以来,25年的持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斯诺夫妇是西方最早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及其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早已名闻全球。斯诺前妻海伦·斯诺更是一位传奇式的女记者。她一生写了《续西行漫记》《我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斯诺1937年出版的《西行漫记》是一部伟大的经典,而由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Living China, 1936年10月出版)则是《西行漫记》的前奏曲。本文概述我国学术界40年来对《活的中国》的介绍和研究,着重论述了《活的中国》作为前奏曲的三个关键音符:一、宋庆龄;二、鲁迅;三、“活的”(Living),这些关键音符为斯诺后来写作《西行漫记》、深刻阐述中国革命的原动力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建构的传播话语体系仍旧是当今中国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参照系。作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话语建构的典范,《西行漫记》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其发表也“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通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实现了自身正面形象的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说《,西行漫记》是中国共产党和埃德加·斯诺两者共同建构话语开展政党形象传播的具体实践,双方以《西行漫记》为载体建构了认同聚合的传播关系、增强了话语主体主导力,形成双向共振的议题设置、优化了传播话语引领力,建构情感共融的话语方式、增强了传播话语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评述过红军与白军的差别。他认为红军的作风是“跟我冲”,白军的作风是“给我冲”。学校工作也应变“给我冲”为“跟我冲”。  相似文献   

6.
在与老一代知识分子、文化人的接触中,我注意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退了休,才能畅所欲言,说真话。比如——董乐山,翻译过《西行漫记》、《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九八四》等名作,获得过"中美文化交流奖"的翻译家,虽然年轻时代就显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直到晚年,  相似文献   

7.
《西行漫记》发表前,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被严重扭曲、污损甚至妖魔化。《西行漫记》发表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行漫记》通过真实的客观呈现、文学的政论表达、现场的直观感受,将一个被贬损的“赤匪”形象还原为了一个真实的“救星”形象,特别是将读者心目中被妖魔化了的反面形象转化为了真实的正面形象,仍具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此文题目,应属历史考据论文性质;但我打算以回忆录之类的散文形式出之.我写此文有两个出发点。首先是斯诺《西行漫记》谓毛泽东同志早年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曾从一位当过同盟会《民报》编辑的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9.
《西行漫记》作为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 ,不仅树立了新闻报道的丰碑 ,而且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奇迹。斯诺从新闻的采访感知到内孕外化以及传播导向的整个过程 ,无不体现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西行漫记》丰富的信息学内涵使作品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徐清华 《文教资料》2007,(24):100-102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斯诺的不朽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七十年来在中国以《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西行漫记》、《长征25000里》等形形色色译名大量出版,广泛流传,成为享有盛誉的报告文学作品。本文选取影响较大的几种《西行漫记》版本加以介绍,考订其出版的源流。  相似文献   

11.
海伦.斯诺同埃德加.斯诺一样,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远东的国际记者。她的《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进一步向世界介绍了在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状况,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72年、1978年又两次访问中国,写出了《毛泽东的故乡》和《七十年代的西行漫记》,热情地赞颂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变革。她的经历坎坷曲折,她的性格刚柔相济,她的作品历久弥新。可以说,她的中国情结书写了她传奇而光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列宁与卫兵》《列宁在理发室》等故事曾经被选入中国的教科书。现在苏联档案解密我们才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作家左琴科编造的。毛泽东从小爱劳动的故事也曾在课堂上宣扬,说他下雨不收自家的谷子,却帮助别人家收。毛泽东在《西行漫记》里自述:“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责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当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  相似文献   

13.
《西行漫记》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重要代表作。这部报告文学作为一部“完整忠实描写中国苏维埃地区的第一部经典之作”,很快就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文字,连绵不断地得以翻印和重版,时至今日仍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因此再进一步探究《西行漫记》的译本情况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新闻是易碎品,稍纵即逝。所以提出“新闻作品历史性”这一概念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但是几年来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我国的中学、大学语文课本中,都或多或少地收入了新闻作品。这些新闻作品,有的是几年前甚至是几十年前写作和发表的,如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斯诺的《西行漫记》,毛泽东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等作品,分别写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但现在读来,  相似文献   

15.
《西行漫记》以当下叙事、现场叙事的方式进行写作,却获得了无可否认的历史价值。它汲取了传记的某些长处,注意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因而具有文学性。文学的叙事与历史的叙事并不是绝然相异的,中国历史上许多记述真人真事的文学作品都成功地实现了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斯诺的《西行漫记》也是如此。当下的后现代主义者们对历史叙事真实性的质疑,其实并没有超过斯诺当时的认识。斯诺常常自觉放弃自己作为作者的话语权,将叙事的权力让给被访者,使叙事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  相似文献   

16.
美国知名女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斯诺(1907—1997),是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和中美友谊的桥梁.继《续西行漫记》、《七十年代西行漫记》之后,又以如椽巨笔隆重推出新著《毛泽东的故乡》(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尹均生责编).该书出版后立刻引起国内外读者的强烈反响,荣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图书奖,新近又被湖北新闻出版局列入“百部优秀读物”向全省广大青少年推荐.在痛悼海伦不幸辞世之际,认真研读《毛泽东的故乡》,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行漫记》塑造出崭新多样的红军形象,在当时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内容分析法的研究,文章将该书所建构的红军形象分为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两大类别。其中个人形象包括红军领袖、高级将领、红军“小人物”以及其他人物四个层面;群体形象包括红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五个层面。文章还将《西行漫记》的报道进行了详细解读以具体阐释这两大形象,同时将该书的内容与部分同时期报纸报道展开对比,以期管窥其产生重大历史影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游记     
游记是一种文学体裁,如《徐霞客游记》、《老残游记》、《大唐西域记》、《西行漫记》等,皆为文学名篇。但用音乐也可写游记,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游岁月》,就是一部用音符写成的游记,共三集,第一集  相似文献   

19.
林放,本名赵超构,著名现代报人。他的作品《延安一月》被周恩来不只一次赞誉为是"中国记者写的《西行漫记》"。他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和深刻的思考体现了一代报人的人文关怀,值得我辈仰重。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搞研究是大人的事,似乎与小学生无关。即便看到一些类似《我怎么看人类文化》《比较中国的昨天和今天》等美国小学生做的研究案例,心里也是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