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基点,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欣赏、创造美。本文探究如何促进初中古诗词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并以盛唐诗歌为例进行论述。首先论述现存问题,包括部分教师教学浅尝辄止、缺失情感、破坏意境、忽视趣味等。接着论述实施途径,从配乐曲调与美读吟诵中感受诗歌音乐美;从总结归纳与对比辨析中感悟诗歌情感美;从善用插图与开发资源中领略诗歌意境美;从探究练字、感知画面与创新作业中挖掘诗歌趣味美。  相似文献   

2.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古诗词。这些古诗歌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成就,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品味蕴含在古诗词的意境美、情趣美、节奏美,也要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表现出来的缤纷色彩,做"好色"之徒。  相似文献   

3.
正文章以校级研讨课《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探寻融合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古诗词传统诵读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诵读涵泳、评点讲解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参与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深入理解,打造生动而又和谐的欣赏美、感受美的审美教育课堂。一、案例背景诵读教学法是我国传统古诗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诵读,最能感染、唤醒学生感知古诗词中精美赏心之意象或由之引起深远哲思。  相似文献   

4.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教学是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情感音韵之美。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着重引导学生从朗读、联想、图画、音乐四个角度来感受古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着力于研究学生感受节奏之美,从而受到语言的熏陶与感染。本文提出要自主感悟,在深入理解中感知诗歌的规律;尊重差异,在充分联想中感知节奏的灵动;拓展形式,在扎实诵读中感知节奏的趣味,从而提升诗歌教学的整体节奏。  相似文献   

7.
郭玉娟 《考试周刊》2013,(82):22-23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比起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古典诗词更适合诵读。反复诵读不仅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而且利于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进而让心灵浸润在古诗词创造的唯美艺术殿堂中。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教学倡导以读为主,鼓励学生在读中品味感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朗读训练点的确立,要引领学生关注诵读技巧,聚焦诗词意象,抓住诗眼和作者背景来品读,以使学生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情韵之美、意蕴之美,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要求,阅读古代诗歌,能做初步的赏析。赏析即指欣赏并分析,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意识活动。本文主要从反复朗诵,探究古诗词之情感;品读欣赏,探究古诗词之内涵;赏析语言与技巧,探究古诗之韵味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教学多角度探究古诗魅力,全方位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诗歌文化,以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独特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钟嵘《诗品》中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于诗。”赏析诗歌,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古诗词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评价能力,并且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晚,心灵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1.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关于诗歌风格的分类及描述,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启示有:一是注重诗歌风格的欣赏教学;二是引导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注重语言理解与情感体悟相结合;三是教师教学语言理性阐释与形象表达相结合;四是注重引导学生建立古诗词审美图式。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诵读得法,有助于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学生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基础上,学生用积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优美的节奏中感受中华古诗词之美,在学习和诵读中意领神会,得到美的语言的熏陶,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积累语言,学会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诵读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3.
孙奇芳 《考试周刊》2014,(99):48-48
古诗词历史悠久,浓缩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学生而言,通过对古诗词词的诵读、体验和欣赏,不仅能获得审美感受,而且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现今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把这些内容教好,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情境体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古诗词之美,已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1.整体感知,探究诗词的情感美;2.捕捉意象,体悟诗词的意境美;3.反复诵读,揣摩诗词音韵美;4.斟字酌句,咀嚼诗词语言美;5.激发想象,欣赏诗词的画面美。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从而在诵读中感悟其中的美。  相似文献   

15.
李海燕 《考试周刊》2011,(39):49-49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由于其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都有着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古诗词并且得其精髓成了必备技能。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重视学生对于古诗词传达出的意境的体会,不但要教会学生欣赏美,而且要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新课标要求的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综合训练,而古诗词的教学更要贯彻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6.
柯丽珍 《成才之路》2010,(19):34-35
诗歌,是美的化身,读诗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诗歌不仅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而且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境。诗歌通过美读,抒发情感,进入意境,体验节奏的舒畅,人性的喜怒哀乐、丰富多彩之情境。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通过美读来展现诗歌的情景、意境与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王菊芳 《考试周刊》2012,(41):21-23
古诗词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的古诗词,语言凝练,富有表现力,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具有独特的美感,学习古诗词,能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但由于古诗词语言的含蓄凝练和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等诸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就当前语文教学而言.古诗词教学似乎还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老师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解说过多过细,以致把诗歌肢解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诗歌的美感;另一类是什么都不说.仅是读读背背,划出名句以应付考试。作者对此总结出了一些破解之术.  相似文献   

18.
余永忠 《教师》2015,(9):69-70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最让人心动不已的是诗歌,最摇曳多姿的也是诗歌.在诗的国度里徜徉,我们无不流连于诗之美,陶醉于诗之美.初中语文课程中入选的诗词都是精品之作,它们承载着文学美育和审美情趣,若能很好地通过古诗词进行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涵泳古诗词,则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从而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歌教学的传统源远流长。教师要不断滋养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性格。课标确定的古诗词教学目标主要是阅读与积累、品味语言、发展想象力、欣赏意境、体验情感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本应充满魅力的古诗词逐渐被教学弱化、应试化,缺乏阅读、体验、理解和感知,缺乏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因此,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中国当代诗歌物中见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点。   2.理解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意象运用的特点。   3.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含蓄美、意境美。   4.学习借鉴诗歌思维和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   3.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4.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铺设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