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讨论中西医结合的问题。 本作者长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工作。在对中西文学比较研究中发现中西文明两个各自的思维倾向:“中国人重综合,西方人重分析”,这已是比较文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胃癌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研究,归纳总结了目前西医治疗胃癌的基本方法并阐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概况,文献结果表明,西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医依靠其独特的整体观点和病证论治思想在胃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未来治疗胃癌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5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士奎 《学会》2007,(1):30-33
<正>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是自1958年我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结业,培养出我们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人员(简称西学中人员)开始,首先从临床入手开展起中西医结合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衰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肝衰竭的文献,总结肝衰竭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中医证型及治疗研究进展。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治疗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防治胆石病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胆石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基础研究的概况,同时介绍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阐述中西医结合防治胆石病的优势,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张奉学研究员,安徽省人,1962年出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热带医学研究所病毒学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热带医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的体内外活性研究开发与评价。2002年8月起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职博士。2003年1月至2003年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的优点,充分的吸收我国医学的有效之处,也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在近五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和普及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的发展都对中西医结合医学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因此,有必要认识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重要性及现存的问题,寻找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推动中西医结合教育逐步发展向更成熟、更规范化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教育只有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中才能稳步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8.
<正>兴城市癫痫病专科医院院长邹广杰简介邹广杰,毕生从事癫痫病的临床治疗工作。自幼师承名中医学习,又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西医。当他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发明了抗癫痫中西医结合药品,并于1992年创建了癫痫病专科医院。他博采中西医之长,贯通中西药之精髓,强调标本兼治,创癫痫病全面综合治疗之先河。数万患者临床证实,他的专利药物及疗法不但能有效地控制住癫痫发作,而且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智力和免疫能力。不但能解除病患的肉体疾苦,而且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提高患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3)
目的:指导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治疗高血压患者,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优势。方法:以"高血压"为核心关键词,通过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相互组合的方式共查找到了728篇相关文献,根据标题及文献关键词的相关性,从中筛选近百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较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效著,且副作用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认识中医和西医是研究中西医结合的前提。只有把二者进行比较,才能清楚的看出各自的优势,进行相互补充,形成中西医结合。通过对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中医学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思维模式,从五个方面做了解释。即:以中医形象思维思辨学为指导,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用",以临床疾病为切入点,以"法"求"理"。  相似文献   

1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目前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之一,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推进中西医结合发展,解决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瓶颈问题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对目前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发展政策制度,健全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中西医结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规范完善人才培养及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创新中西医结合项目成果管理机制等建议,以进一步落实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发展要求,促进中西医的深度结合,努力推动新时代中西医结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学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相同,便有了结合的基础;相异,才有了结合的必要。中西医结合首先应当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其理论与实践都离不开对结合要素的科学把握。在哲学视野里,整体论与还原论、察同性与察异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主观经验与客观实验、哲学语言与科学语言、调理观与修理观等,均是中西医结合的要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尿路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中西医结合治疗,1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相关药物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7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2.5%)低于对照组(15.0%),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路结石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全国麻醉领域区域合作和学术繁荣,推动中西医结合麻醉学科发展,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召开了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4年6月27~29日,国内外麻醉领域专家学者及医务人员五百余人云集泉城济南,在交流探讨国内麻醉领域新技术、新经验,展示新成果的同时,共同见证了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苏帆教授众望所归被推选为中国中西医结合麻醉学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优化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医德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医学科技前沿与中西医结合交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学结合或多学科研究中医已历经近50年,在理论和临床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展现出诱人的前景。然而,中西医结合的基础是什么?结合目的何在?什么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很值得我们探讨。一、中医现代化及中西医结合中医发展已进入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并逐渐走向世界,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的整理提高、诊疗技术的规范化、中药剂型的改革以及教育、科研管理等等,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中医现代化的涵义。中医现代化的标志是中医的理论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中医现代…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难治性疾患,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常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文章将对近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刊在上期做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专题,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方向、意义及思路。本期将继续上期的专题,介绍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技交叉的部分主要内容。希望可以将中西医结合发展与现代科技交叉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完整的呈现给读者。为本刊撰文的几位作者就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科技多学科交叉等问题取得了许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当前中西医结合要以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减轻人民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卫生医疗保健的权利为目的。2.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是独立于中医学和西医学之外的学科。中西医结合工作包括中西医工作者的团结合作、临床实践的优势互补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模式应该是多元并存。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建设将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术进步。国家应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学科建设。3.光子中医学将为中西医结合提供理论和技术平台,并将成为中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应关注该领域的发展和加大投入,尽快建设相应重点科研基地,促进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现代光子学技术与传统中医学方法的结合,一体化、全方位地共同解决中医学专用的诊疗、养生保健等重大问题。4.中医药学要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与己结合,发展壮大自己。现代科技多学科应在中医理论和临床特色中找准切入点,开展工作。要加强对某些重大疑难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攻关治疗,让国际社会广泛认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理论和实践特色与优势,以利于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发展和造福于人民。5.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包括理科、工科在内的学科交叉将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为创立新的医学理论,解决单独中医和单独西医所未能解决的问题。6.强化重大疾病诊疗规范,建立中医特有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已十分迫切。多学科交叉将有助于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客观化(如望、闻、切、诊),如光子中医学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7.加强人才培养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培养出一大批在临床上过得硬的中医师,这是振兴中医的基础。中西医结合应以研究为主,但不可脱离用中医药为主的临床工作。西医学院的高等教育,应增加中医学时,以利参与中西医结合工作。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西医学和其他非医学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加入中西医结合研究队伍,促进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9.
1994年2月~1998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170例,均经胃镜或X线钦餐造影确诊为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即治疗组和法莫替丁组也即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男56例,...  相似文献   

20.
方险峰  张序心 《大众科技》2013,(5):255-256,138
通过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有利于优化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实现中西医结合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临床课教学与教学模式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