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跨国公司R&D全球化发展趋势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R&D在跨国公司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跨国公司R&D全球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这一方面源于其本身的自我创新,另外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球配置.在分析跨国公司R&D全球化变化的基础上,认为我国需要通过积极创建国际产业R&D中心、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努力构建国际化人才体系等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R&D强度变化轨迹与国际R&D强度增长模式的第一阶段基本相符,并已进入第二阶段"科技起飞"阶段,正进人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与典型创新型国家相比仍相对较低.不过,经过分析发现.我国R&D强度已较早进入了"科技起飞"阶段.其增长率也与GDP增长率大致持平.因此,我国R&D强度完全有可能实现稳定、快速的增长,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开放式创新、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文献,研究了开放式R&D、R&D网络和R&D能力的关系,结合三家典型企业20年间的技术创新实践进行了跨案例纵向研究.研究表明:开放式R&D、R&D网络与R&D能力相互促进,R&D能力起先导作用;构建了一体化开放式R&D、R&D网络和R&D能力互动关系模型,此关系随时间发展演进;R&D能力是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并基于研究提出了相关命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R&D投入比例偏低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针对我国R&D投入 /GDP的现状 ,对有关R&D投入方面的主要理论作出述评 ,基于相关理论和作者的研究 ,建立了一个R&D投入、知识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模型 (RKY模型 ) ,并利用此模型对我国的R&D投入 /GDP比例偏低的原因作出说明。本文的主要结论有 :我国R&D投入现状说明我国经济形态尚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 ,此外的原因还有较低的“R&D学习”效率和知识的贡献弹性系数、长期采用的技术引进战略及相应技术创新活动集中于“U -A模型”的过渡性和明确性阶段。本文所提出的RKY模型亦解释了“U -A模型”中明确性阶段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活动均减少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的空间载体.无论是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中国,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镇集聚区.可以认为,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指出了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会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效应.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内在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切实重视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全球化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持续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城市时代的形势,城市问题更成为可持续发展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指出了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但在某些条件下也会给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负效应.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内在发展的要求,提出了要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切实重视科技创新,最大限 地发挥经济全球化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克服其消极影响,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形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于全球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R&D强度增长趋势与国际R&D强度增长一般规律基本相符,并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但我国的R&D投入水平仍滞后经济发展水平几乎一个阶段.因此,如何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着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使R&D投入水平尽快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R&D国际化对我国企业创新网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全球科技资源流动和重组推动下,跨国公司致力于R&D活动国际化,逐步介入到我国企业创新网络中,并从两个层面对我国企业创新网络产生影响.核心网络层面:跨国公司R&D单元的介入增加了核心网络的创新主体数量,并影响创新主体之间的联结机制;辅助网络层面:跨国公司R&D单元与辅助网络支撑机构形成新的联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辅助网络的功能与行为.促进其更好地发挥辅助作用.通过对这两个层面的作用,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创新网络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8.
二次创新与我国制造为全球化竞争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纷纷调整了各自的战略,在其原有雄厚实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创新力度,并通过全球化战略来实现,加剧了全球的贫富二极分化。如何面对这样的严峻考验是摆在发展中国家面前的紧迫问题。创新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全球化环境下,创新过程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有必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探讨创新问题。在全球环境下,中国的创造业靠什么来建立、维持、巩固与发展竞争优势呢?这是一个引起中国与企业家关注的迫切问题。本运用二次创新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企业应对全球化竞争的战略,提出了基于全球竞争的二次创新过程模型,并指出了我国制造业将自身置于全球竞争的环境中积极开展二次创新,赢得后发优势的全球化竞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翘楚  成力为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22-1032
摘要:在Aghion企业投资结构周期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现金持有对融资约束存在时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分析了融资约束和现金持有对企业R&D投资周期特征的影响机理,并用2005-2014年世界97个国家和地区17022个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一,不考虑融资约束时,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R&D投资的周期特征不显著,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呈现逆周期特征。二,考虑到融资约束,无论中国、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均逆经济周期,但高融资约束只会使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变为顺周期,且高现金持有对R&D投资的周期特征影响不显著,而发达国家企业的高现金持有确保了R&D投资的逆周期特征。三,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R&D投资仅在繁荣期存在逆周期性,低迷期由于过高的流动性风险停止R&D投资,从而R&D投资无显著周期性且高融资约束不会在低迷期显著影响R&D投资,而发达国家企业R&D投资在繁荣期和低迷期均具有逆周期性;高现金持有在低迷期对中国、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企业的R&D投资均无显著影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资金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大三角"格局中开始出现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海外R&D投资主要流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存在地区不均衡性。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市场规模、R&D人力资源、科技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区位选择是公司投资动机与东道国区位条件进行匹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研发价值链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网络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开展创新活动的基本模式.本文从发展吸收能力的角度,首先通过一个国际生产折裹理论的拓展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动因.然后,结合创新价值链理论,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在此框架下解释了跨国公司全球研发活动网络化的问题.最后,根据吸收能力的因果累积效应,分析了全球研发网络对我国产业动态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于以往首先在发达国家创新后再向发展中国家传递的传统模式,反向创新特指专门为新兴市场开发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在引入发达市场后也能获得采纳的创新形式与扩散路径,反映出新兴市场地位变迁、全球研发资源分布与创新成果跨国界流动的新趋势。本文在梳理创新全球化进程基础上,对反向创新与其他新兴市场创新的专有概念进行了辨析,描述了反向创新的主要实现路径,初步构建出该领域的研究框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弱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开展研发活动提供一个新的诠释视角。文章引入结构化镶嵌理论架构说明跨国公司通过加强在弱知识产权国家研发的成果与公司内部网络其他知识的关联,使知识得以"隐性化",从而实现对创新知识的保护。通过专利自引用衡量研发网络中的结构化镶嵌,证实了跨国公司通过知识的结构化镶嵌保护机制作为弱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替代。文章最后从企业经营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研发活动全球化引发了研发人才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千方百计争夺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研发人才,这种竞争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导致“胜者全得”效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正视竞争对我们带来的冲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场竞争,以留住和吸引全球研发人才为中国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尽管许多管理顾问建议企业可以将部分技术开发活动进行外包,但是对于企业内部RD与外部技术获取之间的作用性质及其条件却知之甚少。本文构建了一个超越对数创新产出函数,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数据检验了企业内部RD投入、外部RD投入以及外部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利用)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吸收能力、较大的经济规模和具备以往技术转让经验时,内部RD与外部RD之间的互补性较强;而企业的RD投入(技术开发)与外部技术引进(直接技术利用)之间一般呈现出替代性。可见企业在不同的技术活动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活动形式时,外部技术的替代性与互补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是否提升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这一个重要命题。在阐述经济全球化含义和构建反映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自主研发优势指数后,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8年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主成份分析法,从国际生产、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生产非一体化和贸易一体化显著促进了中国的自主研发优势,投资一体化的自主研发效应并不显著,基于生产、贸易和投资"三位一体"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显著正的。  相似文献   

17.
   政府研发补贴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政府激励区域创新的两种重要措施,现有研究主要从研发投入和产出角度来评估这两种政府研发激励的实施效果,而较少从创新效率细分的角度去解读。为此,本文以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前述两种研发激励措施对分别以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所对应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和商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贴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区域商业创新效率产生负向影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发展驱动方式下,政府研发补贴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均为正且无显著差异。但相比于投资驱动地区,政府研发补贴对创新驱动地区的商业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同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创新驱动地区相对实施效果更明显,相对于投资驱动地区,创新驱动地区增强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区域商业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本研究为政府相关决策者在甄选资助对象以及政策实施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得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1-2006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了R&D资金的筹集来源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资金的不同筹集渠道对技术创新成果具有不同的影响,企业增加自有资金比重更有利于技术创新,而金融机构资金和政府资金比重过大则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世杰  李伟 《科研管理》2020,41(4):23-31
本土制造商在面对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处于相对竞争劣势地位;而流通领域中拥有品牌、渠道优势的大型零售组织,也形成对本土制造商的买方势力;横向竞争劣势与纵向买方势力,恶化了中国本土制造商所处的市场环境。本文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出发,考察了本土制造商相对于国外制造商的横向竞争劣势,以及下游企业相对于本土制造商的纵向买方势力对自主研发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竞争劣势和纵向买方势力的增强降低了本土制造商最优研发水平,是导致本土企业创新较弱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论文提出了本土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进行纵向合作研发,促进本土制造商研发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通过构建三种成本分担形式下的合作研发决策模型,给出了本土制造商合作研发的最优模式选择:当买方势力较小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利润增量决定研发成本分担;当买方势力较大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本土制造商自身利润最大化决定研发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