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主流范式是多学科研究视角。但多学科研究视角在保持高等教育学科的学术独立性 ,促进学科的理论严密性 ,整合研究兴趣的多元性等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 ,有必要通过分解高等教育的研究层次 ,选择学科研究方法论 ,构建学科理论结构框架 ,培植特定的学科文化等方式 ,最终形成独立的高等教育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2.
“学科范式”是指某一时期学科共同体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元素的集合.学科范式具有规范性、共同性、历史性.随着人类知识形态由“现代知识型”向“后现代知识型”转变,作为“某种知识理论体系”的学科必然会发生重大转变,学科范式转型不可避免.在新的学科范式尚未形成之前,高等教育学研究者要坚定学科信念,坚持学科内部承认;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高等教育实践,坚持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要取众学之长,坚持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大致经历了学科体系范式、经验实效范式、化价值范式的三次转换,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转换过程反映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不断成熟的发展轨迹。未来高教管理学研究范式将走向个性范式,关注人在高教管理中这一个性解放的个体,为实现个性化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范式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从一定角度来讲,高等教育研究是学科还是领域的争论可认为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范式与领域范式的争论。事实上,两种范式都具有存在合理性,可以共存。反思学科范式下的高等教育研究,应充分确认它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展望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应立足学科建制事实,通过更新思想观念,采用柔性学科标准,加强学科文化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发展得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5.
『哲学范式』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嬗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库恩所谓的"完全哲学意义范式"关照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转变轨迹,可以将之分为"工作范式"、"学科范式"、"实践范式"、"批判范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研究视域更加复杂化,研究者研究旨趣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学科化和体系化,高等教育学研究逐渐向"整合范式"转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范式"与"视角"辨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范式在科学研究中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对世界根本看法的方法论体系。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层面或学科制度层面上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显得过于宽泛。判定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的基本依据不是是否确立了某种范式,而是是否具有严密的范畴体系和以此为共同话语的学术群体任何一种研究视角都意味着一套从基本的范畴、命题到方法原则构成的特定“话语系统”。学科性视角与方法论视角是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不同范式之争还会继续下去,而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也不会从高等教育研究的视野中消失。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有三重境界:有范式阶段是第一境界;范式转换是第二境界;形成新范式是第三境界.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里并不刻意构建研究范式;在内外部逻辑变化之下,高等教育研究范式转换成为必要,范式转换须遵循特殊性、复杂性、选择性与自觉性原则;高等教育学科愈成熟,新范式愈加多样.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研究范式可以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概念、新措辞、新问题和新规范,高等教育研究的危机和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运用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同时,关注其综合性、选择性、非排它性和规范性特点,始终坚守高等教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20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经历了三次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从最初为了确立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而进行的"体系"研究范式,发展为后来的为了强调高等教育学实践功效而从事的"实效"研究范式,再之后为了寻找教育活动终极目的而开展"文化"研究范式,这些都展示了高等教育研究进展的脉络.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研究为应对网络化生存和构建有效行动主体而出现了向"个性"范式转化的迹象.这客观地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研究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高等教育研究迟到的一个原因是当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的生活,并形成一个主要的产业和政治的议题时,它才变成一个重要的兴趣焦点。高等教育研究目前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还处在前范式阶段。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的视角来进行的。这样的状况还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大致经历了学科体系范式、经验实效范式、化价值范式的三次转换,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转换过程反映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轨迹。未来高教管理学研究范式将走向个性范式,关注人在高教管理中中的个性解放,为实现个性化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学自取得学科建制以来,一直存在着经典学科论范式与研究领域论范式的冲突,这种冲突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向,也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开展。高等教育学的现代学科范式能化解和包容两种学科范式间的矛盾和冲突。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超越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范式理论视域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研究思路和价值观念进行了梳理,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学科研究体系自身建设还不完善,发展战略方向研究较为模糊,缺少一种宏观理论的指导,难以体现整体学科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因此,多学科整合研究范式是少数民族体育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学科范式下,高等教育学落入了独立研究对象、独特研究方法、构建完善理论的误区.因此,传统学科范式向现代学科范式转型成为必然.学科范式转型基于两个基础:一个是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学科范式转型的知识基础;另一个是高等教育的应用性奠定了学科范式转型的社会基础.在现代学科范式下,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取向应该坚持:以跨学科研究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知识之源;以学科文化作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精神支柱;以学科化研究和问题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两翼.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以研究范式转换理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审视既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认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根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形成;基于教育学科及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化水平及稳定性程度均不高。进而从“发展多维价值取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构建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向与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高等教育管理的语境下,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集团所共同接受的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的共同信念。范式作为学科生存的基本范例,主要是提供高等教育管理行为中生成疑惑的具体破解方式。高等教育管理范式存在悖论现象,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范式的转换应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管理的语境下,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集团所共同接受的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者的共同信念。范式作为学科生存的基本范例,主要是提供高等教育管理行为中生成疑惑的具体破解方式。高等教育管理范式存在悖论现象,对于高等教育管理范式的转换应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由于人本身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系统性与复杂性,进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学科与领域”之争,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复杂性的表现.从研究主体视角对“学科与领域”之争进一步地探讨和解释,得出高等教育研究多学科是学科范式,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领域范式.最后,基于高等教育研究复杂性指出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就出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派形成与学科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派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初步确立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积累了学科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形成学派,不能算是一门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管理学派的形成不仅会推动学科知识的创新,还会增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独立意识和学科自信.本文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派的创生及本土化的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