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熟语的特点     
2005年高考《考纲》中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有改动,其中一点是“成语”变成了“熟语”.一字之改意味着考查内容的扩大。熟语指固定的词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便变动其中成分.它往往包含有成语与俗语。在这里,笔者只想就俗语谈一谈一些感悟,以帮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俗语”,熟知其特点,从而更好地去理解俗语,记忆俗语。  相似文献   

2.
王俊 《新高考》2004,(5):14-15
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与2003年相比,相对稳定,除了增加了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外,其他只是微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调整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由“成语”改变为“熟语”,除了说法的变化和范围的扩大外,给我们哪些启发呢?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2004年的考卷有可能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熟语”将作为考查的内容。所谓“熟语”指常用的固定短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做活马医”等,它比成语的范围广。今年对古文阅读的考查在题型上将有所调整,即将古文阅读的5道选择题减为4道.增加古文翻译的文字量和题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如何应对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50例成语作以透析,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正确使用熟语”,可见熟语的使用是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知识点之一。熟语包括除成语之外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和格言等,使用的常见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现将错例汇集于此,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熟语。”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是考查成语。  相似文献   

7.
冯璐 《语文天地》2010,(2):17-18
《考试说明》中对词语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从近几年高考来看,题型较稳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卷,分值3分,或考实词、虚词。或考成语(包括熟语)。实词、虚词无论单出还是合二为一、考查重点都放在近义词辨析上。  相似文献   

8.
《考试大纲》是命题和备考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一定要花点功夫,彻底把它读透。最好是将今年和去年的两本对照着读,尤其要关注变化之处。如今年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去掉了标点符号前的星号,表明本年度的考卷上将出现考查标点符号的题目。另外,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学生既要判别正误,又要区分优劣;所谓“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  相似文献   

9.
“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形”是“天下第二题”。“字形”是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现代汉语常用字”是指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成语熟语及冷僻字。此题高考每年必考,主要通过辨析别字来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情况?考查内容比较广,考查形式多样。笔者现就2007年高考试题考查情况对此考点作以下分析并谈谈个人对2008年高考字形复习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从今年开始,高考《考试说明》将“成语”改为“熟语”,这就意味着对词语的考查,将在以往命题的基础上加入熟语的考查内容。这既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16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2份出现了词语使用考查题。在这些试题中,所考词语绝大部分是成语,达44个,另外还有3个熟语和1个两字词语。今年高考对以成语为主的词语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1.所考查的成语,除了极个别的比较生僻之外(“恒河沙数”、“白头如新”等),大多数是常见的、常用的,而且是在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错误的。2.重现成语占有一定比例。例如,广东卷的“莘莘  相似文献   

1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对象,主要是成语。自1992年高考考成语。已考了15年,它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使用。因而我们不仅要勤查成语词典,知道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要讲究技巧,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语法功能、感情色彩、敬词谦词、一词两用,避免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起,高考《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此后, “熟语”考查题被明确地列入高考考查范围。高考试题中熟语考查题型灵活多变。为了考生在复习当中更好地掌握熟语的有关知识,分清类别,现将有关内容及其规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仲春 《考试》2004,(1):11-12
成语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因近取譬、画龙点睛的特点,它是汉语词汇中的精华,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实际也是对考生文化积累的考查。成语的考查是词语考查的重点,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成语的“上镜率”比较高,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主要题型外(第4题),汉字字音、字形、字义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第1、2、3题)。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仅前三题就出现成语24个,2003年前两题就出现了18个。对成语使用正确与否的判断,一靠对成语意义的正确理解,二靠对成语语境的确切把握。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经过强调的语境。认识这一点,是对成语使用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高考成语题的考查主要从成语的“多义性”、“三栖性”、“迥异性”、“适应性”、“特殊性”等五性入手。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使用,是高考常考的内容。2004年《考试大纲》改“成语”为“熟语”,范围扩大了。出题人会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呢?题目呈现现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2004年《考试大纲》解读细析2004年新出台的《考试大纲》,与2003年相比我们发现其变化突出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标点符号纳入考试范围。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考试要求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熟语”概念的出现意味着词语考查范围的扩大。过去对词语的考查,包括成语。2004年将“成语”改为“熟语”,一是体现了术语的科学性;二是扩大了词语的考查范围。《考试大纲》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所谓“熟语”指固定短语…  相似文献   

17.
陈海利 《学周刊C版》2011,(9):106-106
近年成语考查试题中出现一种较新型考查样式.即为题支中考查形近或义近成语能否替换的题型。这类题型无疑增加了成语知识考查容量.同时也引导学生在复习中要适当关注高考中形近或义近成语(熟语)的考查。下面.我就介绍一些这类“形近而义异”的成语.以供同学们复习这类成语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在“表达应用”考点上作了一个较大的调整,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变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熟语”考查题明确地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在2004年高考语文卷中,“熟语”考查题的题型设置相对其它考点而言,显得较为单一,估计在2005年的高考当中,题型设置将会趋向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王燕欣 《新高考》2010,(Z2):37-41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熟语,高考对熟语的考查是语文试卷中最稳定的一类试题,语文试题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熟语识记、辨析和运用的考查。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熟语辨析病句尽管年年必考,却一直是高考语文题中的一个难点,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高考语文选择题之一。正确使用熟语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积累,仔细揣摩常见熟语的意义、使用范围、适用对象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成语题的考查.侧重于让考生辨析使用的正误,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所选成语生僻者少。常见易错者多。综观2007年~2010年的所有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除上海和福建没有单独命制成语题之外。绝大多数试题均有对成语的考查。在题干表述上,多采用“下面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是”。只有少数省份的题干采用了“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的表述,且分值毫无例外均为3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