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在批评他的老师柏拉图"善理念"和"主知主义"道德教育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城邦教育体系主要阐释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护卫者的教育""教育内容与范围"以及"关于人生分阶段"的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体系主要包含"遵循生理性自然阶梯论的教育观"以及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阶段以及教育的科目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教育思想的不同主张启发我们对于教育的审视与思考,对于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西方古典思想来源问题,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史关系的研究,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却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薄弱点。本文认为,在马克思哲学特别是《资本论》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西方古典思想背景是不可或缺的,亚里士多德是《资本论》最重要的古典思想来源。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吸收、改造与发展,为《资本论》在"古今对比"的视野中把握资本主义文明的基本特性与历史命运、建构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点。《资本论》中经过改造与发展的亚里士多德思想,也进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汲取古希腊思想源泉,开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视域的重要思想媒介。  相似文献   

4.
在伦理思想的发展史中,墨家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均为后来者研究伦理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依据。前者以"天下之治"的宏伟目标作为其伦理思想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后者的"德行论"以一种自由独立的态度来阐发城邦人生的追求。两者的伦理内容都对"爱""义和公正"有着非常相似的阐发,但在细节的论述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由不同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着,而且俩人的身份背景亦是他们思想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大辞典》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传统儒家学派关于道德德性这一问题有着内容近似的阐述。本文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道德德性观点,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的观点,对道德德性作为"适度的品质"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线展开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论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互通,在学说思想上形成互补,对道德与道德德性问题作出补充性解读。  相似文献   

6.
实体学说是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但由于中英文对希腊语"ousia"(实体)翻译的困难和缺陷与亚氏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很难得到一个关于"实体"的清晰统一的定义。撇开语词的翻译问题和亚氏思想本身的问题,知识的对象、事物的载体、真正的存在、事物的原因,理应成为亚里士多德"实体"的四个公认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梦怡 《海外英语》2012,(13):250-251
要研究中国古代的修辞学先哲,就不得不提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鬼谷子。鬼谷子是可谓"纵横家"的鼻祖,他的"纵横之术"与西方古代修辞学巨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有着许多值得比较的地方。研究先人的修辞学思想,对我国现代修辞学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究竟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体论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意义层面上来讨论二者的关系,以期能对进一步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研究比较荀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发现:双方都注重法律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强调法律要具有内在的价值精神.但荀子所强调的法律层面的治理,并不等于现代意义的"法治".而亚里士多德则对"人治"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以其特有的理性主义风格阐明了"法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通过"四因"说确立起的目的论思想为哲学思想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黑格尔通过否定的辩证法为目的论思想提供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但由于绝对精神最终目的的虚无性,最终使其哲学囿于形而上学之中。马克思从主体和目的两方面对目的论思想进行了批判和改造,认为目的理性是现实的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最终通过现实的人的实践劳动成功改造和超越了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的传统目的论思想的桎梏,启蒙了现代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是现代法治理论的起源,对于培育法治文化有着借鉴意义。亚里士多德法治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著名的命题,即‘‘最优良的法制’’和“最优良的法律”的统治优于“最优秀的人’’的统治。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者对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有着不同的观点.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分为抽象的正义和具体的正义;抽象的正义包括自然的正义和传统的正义,具体的正义包括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亚里士多德的正义分类不仅符合古希腊人的常识,而且有着相应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从理论的角度看,哲学上的"二因"和伦理学上的"中道"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正义分类的理论基础;而希腊人的宗教观为自然的正义和传统的正义、政体观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提供了现实基础."公平"和"交换的正义"由于缺少相应的基础而不属于独立的正义分类.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在哲学史上的影响很大,但国内学术界大多认为他的实体学说思想前后矛盾。然而,实际上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解尚有失偏颇,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不统一只是表面的,而其思想深处是具有统一性的,这个统一的出发点是“这一个”。  相似文献   

14.
"至善(perfect good)"理论是托玛斯·阿奎那伦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阿奎那的"至善论"与其前辈奥古斯丁的"至善论"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根本的不同.阿奎那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神学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又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修偏补弊,以诠释自己的"至善"意趣,由此补正了奥古斯丁关于神恩与人性各行其道的格局,从而成为近代启蒙价值复兴的过渡性环节.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诗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理式"论基础之上的,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则是建立在他的"四因"说(特别是其中的"形式"因)基础之上的。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柏拉图"理式"论的来源及其在诗学思想方面的矛盾性,阐释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在其希腊艺术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辨识了理式论与四因说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深刻的影响力,他开辟了一个与柏拉图美学思想对立的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悲剧理论和一系列美学观点,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局限性,该文试围绕他的悲剧理论来阐述他的美学思想的局限性,以此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审美理想:和。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亚里士多德提倡"和谐统一"的美。从三方面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艺术的宣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依存关系,美与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思想文化史上的两位巨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修辞特征、修辞范围、修辞效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一致的理论认定,但对待狭义修辞学的态度却有着明显的不同,由此形成悬殊的修辞内容体系.系列性的矛盾与悖论,根于他们哲学思想方法以及精神境界上的对立或高下之区分.  相似文献   

19.
石亿 《文教资料》2010,(21):99-10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具有开创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探讨了艺术本体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逐渐完善了美学体系的建构。二人虽为师徒关系,但各有千秋,亚里士多德总结了以前所有的知识开创了新的哲学体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比柏拉图大得多;但如果没有柏拉图思想承前启后的作用,亚里士多德也难以为继。本文试图从二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社会功能问题的认识来对二人的美学思想做一些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源头人物。在伦理思想上,孔子在中国首倡中庸,亚里士多德则在希腊强调中道。中庸思想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以及中道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最高的德性。他们的思想内容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看似相同的思想也有不同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