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深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在线直播、云课堂等多种方式,进行对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大学数学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下文笔者主要就"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展开思考,以期为其他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推进课程改革的重任,组织好小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和实施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段莹 《知识窗》2011,(7X):48-4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模式,精心设计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具有探究力度和有利于学生建构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得益于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落实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具体体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值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开放性教学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明确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定位、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学开放性教学的策略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整合、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春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4):228-229,231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具备足够的数学专业知识,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的能力,对数学教学进行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开放性教学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明确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定位、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学开放性教学的策略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整合、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高峰 《科教文汇》2008,(36):106-106
传统的课堂教育培养了一批常规思维模式的学生,数学教学已成为刻板的模式正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数学课程改革基本思路,以及总结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张锡洲 《科教文汇》2007,(9Z):63-64
数学开放性教学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明确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内涵、定位、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数学开放性教学的策略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整合、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中重中之重,对确保学生升学考试和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整体质量,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课堂效率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主要应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曾照玲 《科教文汇》2008,(16):32-3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主要应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基础课程,是为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占有重要位置.在新时期这一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课程是否需要通过改革来发挥其作用,初中数学课程往什么方向改革能够更好适应时代需求、社会需求,初中数学课程如何改革能够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等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在2018年8月出版发行的《内容分布与认知要求双重视角下的数学课程标准国际比较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康玥媛编著)一书,以国内外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管理体制研究、国内外初中数学课程组织结构探究回应新背景、新环境、新要求下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需求的专著,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回顾全书,笔者主要从书中获得以下几大启发.以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服务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以国际化视野观按照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审视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不同国家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方式虽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课程建构目标这一块是存在相通性,即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社的综合素质等,是各国能够更具体、更全面审视自身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评价方式的前提,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该书以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内容、数学课程评价方式观照了我国初中数学课程,以此揭示了我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评价方式的优劣势,并基于此提出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替代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这一建议——聚焦于数学课程性质、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数学课程设计思路、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标准、数学课程实施建议、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相比聚焦于课程形式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内容与要求,更具针对、具体性,系统性,在初中数学教材编写、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更具指导性.以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助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是否需要通过持续扩展以保障学生数学素养的与时俱进,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是否需要明确扩展方向以保证学生数学知识储备等系列问题困扰着教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该书提出来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其一,作者表示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以保障数学知识的有效传递,还需恰当反映数学的特点、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社会的需求,以便保证数学知识的学理性与实用性.其二,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以便能够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索能力.其三,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以此推动学生逻辑推力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既要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也要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用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罗玉婵 《内江科技》2007,28(1):128-128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课堂(特别是对职业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建,课堂教学主要应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阐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现状,重点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目的在于使学生评价体系发挥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导向作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红伟 《科学大众》2015,(2):52+164
本文主要谈从2009年以来,我县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建的"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精品课堂,造就专业、学者型师资队伍,促进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但当前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无效"评价,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就成了目前评价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现状,阐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现状,重点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目的在于使学生评价体系发挥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导向作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小红 《科教文汇》2009,(5):124-124
本文就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对课堂交流合作控制不当、对于课堂趣味性的理解不全面进行了分析,对其解决策略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改霞 《科教文汇》2009,(32):153-153
随着高职生的比例逐年增加,数学课程在高职基础教育中较以前更加突出,更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被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分析数学学习"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并探讨其教学对策势在必行。本文就以高职生高职数学学习"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对策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