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学者对《用间篇》格外重视,而且很有研究心得。日本不少研究学者甚至认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一以贯之的就是孙子的用间思想。他们在着意挖掘《孙子兵法》情报思想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将其与军事、经济等领域的实践相结合,并对日本的军事学术和军事文化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阐述情报认识论的杰出代表。从先知的重要性、情报搜集的连续性、战略要素认识的完备性、情报评估的科学性、情报谋略的微妙性以及知彼知己、实事求是等多个视角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孙子的情报思想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阐述情报认识论的杰出代表。从先知的重要性、情报搜集的连续性、战略要素认识的完备性、情报评估的科学性、情报谋略的微妙性以及知彼知己、实事求是等多个视角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情报思想。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后,日本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注释和评注工作,从哲学、文学、军事等多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不仅吸取《孙子兵法》的用兵思想运用到军事领域,而且广泛运用于商业领域,对日本的军事思想、经营思想和战略文化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流传国外,以在日本传播最早、影响最深。从日本大正时期至今百年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除了重视传统的解经释义、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紧密的学术传承之外,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最明显的特点还在于,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更加注重将《孙子兵法》思想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在战略和军事上的应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应用最为突出。这种研究和应用在21世纪将继续保持经久不衰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兵者诡道"与"兵以诈立"思想是《孙子兵法》指导思想出发的原点,也是贯穿全书始终的权谋思想的核心,不仅在《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今日美国情报理论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思想精髓已远远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不断焕发出熠熠光彩。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时代,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日益密切,对战争的结果也更加关键,而《孙子兵法》作为现存最杰出、最重要的兵书,在《军争篇》中也深刻体现了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文章首先概述了情报、战争主动权和《孙子兵法》的相关内容;其次以《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为对象,分析该篇中体现的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最后总结全文,对《孙子兵法》做出简要评价,得出情报与战争主动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运用《孙子兵法》的特点和优势,深刻分析了日本企业界成功运用孙子兵法的原因,得出如下几点启示:《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效果与竞争环境和竞争意识密切相关;要与现代化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要与个人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相结合;要处理好孙子"诡道"等思想与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关系;不同的国家和企业在运用《孙子兵法》过程中各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要互为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作战实践中,美国空军提出了突然袭击、速战速决等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孙子兵法》的一些思想。结合《孙子兵法》解读美国空军作战指导原则,总结其中符合孙子思想精髓的内容,试图从东方传统兵学的角度对美国空军作战指导原则加以诠释和分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分析:精确与即时的情报是空战胜利的重要因素;速战速决是作战成功的标准之一;突袭是制胜的重要途径;集中使用兵力对敌实施突击。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18,(5):15-22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的源头,奠定了我国兵学思想的基础。《淮南子·兵略训》是西汉刘安论述兵学思想的专篇,对其兵学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在战争观、将帅思想、用兵思想这几个方面,《淮南子·兵略训》有不少观点继承了《孙子兵法》中的兵学思想: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倡的"慎战"思想,肯定了将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继承了《孙子兵法》所提出的"庙算"和"谋攻"思想。同时,又因为两部著作的成书时间、写作目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淮南子·兵略训》在继承《孙子兵法》兵学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展:《孙子兵法》对战争的起源和性质问题并没有提及,《淮南子·兵略训》对此做了补充,认为物资的分配不均是造成战争的原因,主张"义战"。此外,《淮南子·兵略训》对将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形势""奇正""虚实""先胜"思想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人的这两大能力都可以被工具替代、延伸和扩展,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的工具可称为体能工具或人工体能~①,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的工具可称为智能工具或人工智能。从人工体能到人工智能是工具发展的质的飞跃,它不断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部分智能,至于人的想象、情感、直觉、潜能、意会知识等个性化智能,人工智能只是试图涉足,还谈不上对它的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机大战"实质上是世界冠军同数百万世界围棋大师团队的对决。人工智能只是智能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②,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张力中相互促进,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幸福智力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情绪智力问卷>等对1 172名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幸福智力与瑞文传统智力、情绪智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幸福智力与情绪智力有适度相关,但与瑞文传统智力相关基本不显著;(2)情绪智力的控制情绪因素在对幸福智力的回归方程中均作出了最大的解释率贡献,具体表现为:对感知和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13.
智力开发一直是教育界乐道的话题.面对众人的渴望,教育界理应慎重对待.本文以早期教育为切入点,论述了智力与智力开发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社会化智力观是一种与学习理论发展潮流相一致的观点。文章通过对智力研究的简要历史回顾以及对社会化智力观的社会背景与学术背景的深入分析,试图揭示社会化智力观出现的必然性,同时阐述了社会化智力观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挑战。电脑将赶上瘩超过人脑,这是可能的么?说能,人造出的东西能统治人自己,那说明人是愚蠹的;说不能,那同样说明人是无能的,这个悖论怎么解决呢?辩证法和现实的科学实践将会做出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18.
19.
Many of us are frustrated with the overuse of intelligence tests. But intelligence tests have become so entrenched in our society that it is hard to imagine how they realistically could be replaced. Schools would be without a well-established screening device, and intelligence research would be without an external measure of validity. But what if we started over and imagined thinking about intelligence without the benefit (some would say hindrance) of Binet? What would theories and tests of intelligence look like?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ddress this topic; here, I discuss the articles. The discuss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deals with definitional issues: How can intelligence be operationally defined, and can a single definition capture cognitive abilities of individuals at all ages? The second section briefly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each of the seven theories: How intelligent are these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The final section focuse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heories and theory-based tests reported in this issue: How can futur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s benefit from the views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20.
情绪智力是在近20多年才出现,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情绪智力到底是什么智力,它与传统智力是否有区别。这个问题涉及到什么是传统智力以及与情绪智力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两个方面,认为情绪智力是传统智力的一个补充,传统智力侧重于语言,逻辑等认知加工,而情绪智力侧重于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都包含有认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