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般而言,公民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公民增强公民意识和能力,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教育一是要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和能力,二是要使公民个体在公民意识的引导下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以体现知行合一.对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就是要通过各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和能力,从而使广大学生努力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下面以中学哲学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明的发展趋势,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中国古代史教学应该注意历史进程的“文明化过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应注重文明史观的引导.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育中,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过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具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涵,加强历史教育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理念下,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还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逐渐发展成为高素质社会公民。本文将对公民意识进行简要阐述,分析公民意识包含的内容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意义,并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德育教育工作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任务,而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在整个中学的教学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任何学科都具有教育学生培养德育意识的因素,在中学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深入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程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意识的培养,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英语教学在对学生德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学本身蕴涵公民教育,小说《项链》一文中就蕴含人文素质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素材。挖掘教材人文内涵,寻找公民教育孕育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8.
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是关系到学生个人、社会发展和祖国未来的重大课题.公民意识的内涵较为丰富,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课堂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中的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世界意识等.历史教学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优势条件,历史教学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格、高尚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已经不应只注重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意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注重融入跨学科知识与理念,开展跨学科教学,依托课内外课堂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贯穿全过程的客观评价,以此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当下中国的大学教育缺失的一个方面,就是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人们大都承认,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全民中普及现代公民意识,不能不从孩子做起。因此,有识者早已呼唤在学校开设公民课。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甚至表达过这样一个心愿:如果重活一次,要做一名中学公民教师。  相似文献   

12.
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大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但我认为更重要、更紧迫的是培养大量合格的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优秀的、健康的公民意识只能通过营造良好的法制文化氛围,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浸入学生的心田。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为青年人的成长和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作出共同努力。我这里就中学政治课课堂如何营造培养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13.
法制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向学生渗透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民意识对学生正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有深远的意义。该文以暑期支教实践为案例,探索在临安山区顺溪的一所小学支教中将公民教育融入英语学习中,提出了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公民意识教学的对策,旨在使小学生们正视城乡差距、贫穷差距。让他们懂得一定通过自身的努力,刻苦学习才能摆脱贫困,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5.
胡亚玲 《新疆教育》2012,(5):133-133,121
在教育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探究式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本文从四方面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创新是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紧跟时代,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品格培养方面着手实施教学创新.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提出了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的方法.本文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50):11-12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得到重视。论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实践研究方法,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加强图片史料的运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史料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和发展历史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从而实现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论文研究成果,对中学历史教学以及核心素养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价值,有利于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历史教育所谓的人文素质极其丰富,它不仅是人文知识,更主要的是人文精神。它要求学生能对自身及生存环境有起码的认识,有道德感、有公民心.不仅关怀自我实现,而且关怀社会,甚至人类文明的前途。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就是素质竞争。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重视中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力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治课在我国教育界的持续高速发展,政治教学的学生公民意识缺失问题也日益受到中学的重视。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政治教学的学生公民意识缺失问题严重。为了稳定政治课相关中学的经营,使得政治课能够健康科学的发展,本文对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该行业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