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随着中国玄幻小说在海外走红,越来越多的作品涌向国外,为中国文化输出创造了一条新的途径。玄幻小说具有丰富的文化承载内涵,文化空缺则会造成一种语言中的个别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的缺失,因此,语义空缺为英文翻译提出了挑战。同时,翻译的水平——尤其是在中西如此巨大的文化差异下——决定了作品的接受与传播,语义空缺的各种情况及其翻译方法值得探讨。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网络玄幻小说《斗破苍穹》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与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翻译策略,可以帮助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或者说明词的空缺,这种空缺必然会造成语义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词汇和词义联想之中.词义联想属于文化信息差异。这种差异又体现在东西方文化方面。东西方民族在词义联想上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3.
英语、汉语是英汉民族各自的文化产物,因而在语言中必然存在许许多多的反映各自文化特征的文化负载词。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确切的对等词,从而形成语义空缺,这些空白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将从四种空缺类型分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状况。  相似文献   

4.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源语和目的语分别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局限词。首先探讨文化局限词的一种词义差异模式,即词汇空缺、一语独有;其次,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三个方面探讨词汇空缺的成因;最后以《英汉大词典》和《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词条为例来探讨双语词典中处理词汇空缺的10种策略。  相似文献   

5.
汉英两种文化中的亲属称谓系统差异很大,亲属称谓词存在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现象.《红楼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亲属称谓词的大观园.英译本较著名的当属杨译、霍译及乔译.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对翻译文化的特有词或空缺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必然在其语言中打下烙印,产生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产生语义空缺,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文章从语义空缺的角度,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针对各类别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填补语义空缺,实现语符意义的转换和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文化动物词意义上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同的三种情况,即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和语义空缺,揭示了其中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往来和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及其语言间的相互接触和影响不断加强。一个国家的特有事物渐渐进入另一个国家,而表示这些特有事物的词汇也渐渐融人到另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之中。而文化间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缺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带来困难,甚至会使人们产生困惑。由于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这种情况称为词汇空缺。因此,翻译时遇到词汇空缺现象要认真对待,将那些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外来词语及概念用本族语进行贴切的转换,更好地促进各国语言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文章藉比较汉英动物词隐喻意义的异同,即重合、冲突、空缺,分析了汉英两民族在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并揭示了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汪兰 《现代企业教育》2014,(16):394-395
文化差异特别是文化空缺词现象给英汉翻译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探讨了导致文化空缺现象的原因,并就文化空缺词现象的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唐洁 《海外英语》2011,(10):222-223,226
该文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着眼,探讨文化意象词的异化趋势,将口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词分为完全空缺词与部分空缺词两大类,并进一步分析对这两类文化意象词的翻译处理策略如可采用直译、音译、直译和音译加注释等异化手法,从而不仅使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和灵活处置,并且传递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汉英翻译中的成功之举。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语言中承载文化意义最突出的部分就是词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因此也造成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植物词汇联想意义方面的差异试图通过对英汉植物词汇联想意义的对比,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即语义重舍。语义错位。及语义空缺,从而反映出两种文化在这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人类各民族文化个性的广泛存在,导致了反映人类文化的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空缺,这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而文化空缺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主要体现在词汇的空缺上,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词汇空缺的处理是否得当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一词多义,在众多意义中选择既忠实原文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词,实为不易。而英汉翻译中的文化障碍或文化空缺现象对翻译也带来很大的困难。该文文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一词多译"、"词类转换"和"文化空缺"的补偿手段方面作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英语、汉语是英汉民族各自的文化产物,因而在语言中必然存在许许多多的反映各自文化特征的文化词及文化负载词。他们所体现的文化空白甚至文化冲突给翻译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分析词义时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确切的对等词,从而形成语义空缺。在处理这类词上,通常采用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文化的内涵差异导致了词汇的内涵差异,甚至是词汇空缺,而这些词汇也属于文化负载词的范畴。《西游记》中存在很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词汇,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源语言和目的语言两方面因素,要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不同。  相似文献   

17.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空缺是文化内涵词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汉英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处理应本着文化平等的态度,适应文化交流的客观要求,尽量运用异化译法,将文化空缺词译成"中国英语"。  相似文献   

18.
"词汇空缺".即一神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宗教信仰不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在翻译中我们可以用音译、直译、意译、增词译、加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在历史背景、经济体系、意识形态、社会风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引起了在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词语时,出现文化空缺的现象。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精通原语和译语,而且应通晓这两种语言所反应的文化,从而找到恰当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同一植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具有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部分对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这影响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中含有植物词的习语的理解。对比英汉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在翻译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时,可采用直译法,“替换”翻译法,意译法等,并注意理解习语中植物的表层意思以及其深层含义。只有有效地传递习语的文化信息,译文才能不失原有韵味,又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